附錄 量子力學發展大事記
1995年,頂誇克被發現
1928年,狄拉克提出了相對論化的電子波動方程,量子電動力學走出第一步
1910年,α粒子散射實驗
1935年,愛因斯坦提出EPR思維實驗
1960年,雷射技術被發明
1925年,烏侖貝克和古德施密特發現了電子自旋
1704年,牛頓出版《光學》,微粒說成為主導
1932年,反電子被發現
1945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1970年,退相干理論被建立
1954年,楊-米爾斯規範場,後來發展出量子色動力學
1963年,蓋爾曼等提出誇克模型
1923年,康普頓完和*圖*書成了X射線散射實驗,光的粒子性被證實
1893年,黑體輻射的威恩公式被提出
1964年,貝爾提出貝爾不等式
1948年,重正化理論成熟,量子電動力學被徹底建立
1932年,查德威克發現中子
1942年,費因曼提出路徑積分方法
1947年,第一個電晶體
1690年,惠更斯出版《光論》,波動說被正式提出
1887年,赫茲證實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但他同時也發現了光電效應現象
1915年,索末菲修改了玻爾模型,引入相對論,解釋了塞曼效應和斯塔克效應
1925年,泡www.hetubook.com.com利提出不相容原理
1957年,埃弗萊特提出多世界解釋
1935年,薛定諤提出貓佯謬
1896年,貝克勒耳發現了放射性
1927年,海森堡提出不確定性原理
1918年,玻爾的對應原理成型
1993年,量子傳輸理論開始起步
1973年,核磁共振技術被發明
1979年,惠勒提出延遲實驗
1925年,海森堡創立了矩陣力學,量子力學被建立
1925年,狄拉克提出q數
1913年,玻爾原子模型被提出
1925年,大衛遜和革末證實了電子的波動性
1885年,巴爾末提www.hetubook.com•com出了氫原子光譜的經驗公式
1973年,弱電統一理論被建立
1938年,超流現象被發現
1819年,菲涅爾證明光是一種橫波
1984年,第一次超弦革命
1927年,科莫會議和第五屆索爾維會議召開,互補原理成型
1964年,CP對稱性破缺被發現
1982年,阿斯派克特實驗,定域隱變數理論被排除
1952年,玻姆提出導波隱變數理論
1983年,Z0中間玻色子被發現,弱電統一理論被證實
1922年,斯特恩-格拉赫實驗
1923年,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的概念
1926年,費米-狄拉克統hetubook.com.com計
1927年,波恩作出了波函數的概率解釋
1975年,τ子被發現
1807年,楊整理了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雙縫干涉實驗,波動說再一次登上舞臺
1995年,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在實驗室被做出
1995年,第二次超弦革命開始
1930年,第6屆索爾維會議召開,愛因斯坦提出光箱實驗
1897年,J.J.湯姆遜發現了電子
1956年,李政道和楊振寧提出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恆,不久被吳健雄用實驗證實
1924年,玻色-愛因斯坦統計被提出
1968年,維尼基亞諾模型建立,導致了弦論的出現
1926年,波動力學和矩
和*圖*書
陣力學被證明等價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以解決黑體問題
1896年,發現了光譜的塞曼效應
1942年,費米建成第一個可控核反應爐
1986年,GRW模型被提出
1935年,湯川秀樹預言了介子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解釋了光電效應
1926年,薛定諤創立了波動力學
1856-1865,麥克斯韋建立電磁力學,光被解釋為電磁波的一種
1984年,格里芬斯提出退相干歷史解釋,後被哈特爾等人發揚
1927年,G.P.湯姆遜證實了電子的波動性
1974年,大統一理論被提出
1911年,超導現象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