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作者:大衛.逵曼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篇 鐘形曲線 優雅的曲線

第五篇 鐘形曲線

優雅的曲線

在此同時,一位名叫普瑞司頓(Frank Preston)的獨立研究人員,對普遍性(commonness)與稀有性(rarity)的問題發生了興趣,這個議題最後與物種-面積關係研究,產生了相當密切的關係。當然啦!和物種-面積研究一樣,探討普遍性與稀有性的問題時,也必須認定一個模式,加以詮釋。
所有的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https://m.hetubook.com.commmunity)都一樣,有些生物十分常見,有些則非常稀有,有些則介於稀有與常見之間,但數量不會特別多。一個群落裡有幾種稀有生物?有幾種常見生物?是否有任何模式,可以說明不同生態系裡所有生物分佈的普遍性與稀有性?普瑞司頓曾研究過某些鳥類與昆蟲群落,得出普遍性與稀有性的數據。後來,他依據和*圖*書更多的研究數據,推論出所謂的「普遍性與稀有性的經典分佈」,在他眼中,這種模式具有經典般不容置疑的力量,幾乎等同於自然法則。
普瑞司頓的鐘形曲線,像所有的鐘形曲線一樣對稱俐落。它告訴我們,生物群落內有幾種生物非常稀有,但還算常見的生物倒不少,至於數量很多的生物就只有幾種而已。如果這種普遍——稀有分佈圖,果真如他所言,具有經典般不容置hetubook.com.com疑的力量,那麼這種分佈狀態就是一切完整的生物群落皆有的現象。普氏還進一步提出:在完整的生物群落中,大部分的生物個體是種類稀少的最常見生物,而不是種類繁多的次常見生物。這項前提看似顯而易見且合乎邏輯,但卻不盡然。
有個統計分佈圖比較常見,稱為「對數常態分配圖」。普氏的經典分佈模式,其實就是對數常態分配圖的修改版。所謂的對數常態分配圖,和_圖_書是在標準座標圖上畫出一條頗具特色的線條,這條線先從左方急速升起,達到早期高峰,再逐漸向圖表右側下降,形狀有如直布羅陀岩山的側影。由於普氏繪製的線條優雅地從左方驟然而上,在圖表中央形成高聳的圓拱形,再向右方俯衝而下,形狀如鐘,所以數學家將這種形狀稱為「鐘形曲線」。
這些以實證為基礎、以數學「魔法」賦予意義的前提,讓普瑞司頓推論出一些令人心服的論點,例如:「和-圖-書假設我們剛剛說過的都是正確的,那麼根本就不可能在一個國家或是一座國家公園裡保留一塊小一點的生態區,也就是說,不可能在一個較大地區裡複製一個小型而完整的動植物生態區」。這句話的關鍵字眼在於「完整」與「小型」。普瑞司頓這種看法寓遠見於未萌,他這種經典分佈假說,敲響了革命的鐘聲,日後更引領麥克阿瑟(MacArthur)與威爾森(Wilson)合撰《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