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原始森林的邊緣

作者:史懷哲
原始森林的邊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史懷哲年譜

史懷哲年譜

一八七五年 一月十四日生於法屬阿爾薩斯省的凱撒斯堡。
一八八五年 十歲;入繆豪津學校就讀。寄居在當小學校長的叔父家中。
一八九〇年 十五歲;開始隨孟許學習管風琴。
一八九一年 十六歲;聽華格納作品「唐懷瑟和-圖-書」的演出。
一八九三年 十八歲;六月畢業於繆豪津學校。十月隨法國著名風琴家魏多學習。十月底入史特拉斯堡大學就讀。
一八九四年 十九歲;四月入軍中服役一年。開始研究「三福音書」。
一八九六年 廿一歲;聖靈降臨節早晨,立志在三十歲之前為研究科學和藝術而生活,以便在三十歲之後直接獻身服務人群。秋,赴拜瑞德聆賞華格納「尼貝龍根的指環」。
一八九八年 廿三歲;通過神學考試。轉往巴黎。孟許逝世。不署名出版「尤金.孟許」一書,紀念他的第一位音樂教師。十月,分別隨菲力普與法蘭玆.李斯特的高徒瑪麗.吉爾.杜勞特曼學習鋼琴。
一八九九年 廿四歲;在柏林初次萌發從事文明哲學研究的動機。「康德的宗教哲學」一書出版。就任聖尼古拉教堂的副牧師職位。
一九〇〇年 廿五歲;七月以作品「根據十九世紀科學研究和歷史記載對最後晚餐問題的考證」獲得神學碩士學位。該書在次年正式出版。
一九〇二年 廿七歲;以作品「救世主與受難的奧祕——耶穌生平的素描」成為大學神學系講師。該書於一九〇一年出版。
一九〇四年 廿九歲;秋天的一個早晨,下定決心將後半生貢獻給非洲的黑人。
一九〇五年 三十歲;生日那天,決定前往非洲行醫。以法文出版「巴哈」一書。十月將決行之意告知雙親及親友。
一九〇六年 三十一歲;夏天,作品「耶穌生平研究史」完成,以「從賴馬瑞斯到沃雷德」為題出版。同時出版「德法兩國製造風琴與演奏風琴的技巧」一書。
一九〇八年 三十三歲;德文版「巴哈」出版。
一九〇九年 三十四歲;五月,解剖學、生理學、自然科學考試及格。
一九一一年 三十六歲;十二月和*圖*書,外科考試及格,取得醫師資格。
一九一二年 三十七歲;春,辭去大學講師及牧師職位。六月十八日與海倫.布列斯勞結婚。忙於準備前往非洲。
一九一三年 三十八歲;二月,以「對於耶穌的精神醫學性考察」論文獲醫學博士學位。三月與夫人從根斯巴赫出發,四月十五日到達蘭巴雷。在該地設立簡陋的醫院並開始診治病患。
一九一四年 三十九歲;八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被俘禁於蘭巴雷的家中,直到十一月。
一九一五年 四十歲;九月,在歐格威河逆航的途中,構想出「尊重生命」的觀念。
一九一六年 四十一歲;母親不幸在故鄉過世。www.hetubook.com•com
一九一七年 四十二歲;被遣往法國,途中罹患痢疾。七月,入加瑞松集中營。
一九一八年 四十三歲;三月,被遷往聖瑞米集中營。七月,因互換俘虜得以返德。九月,在史特拉斯堡動手術。病癒後任聖尼古拉教堂副牧師、兼市立醫院醫師。
一九一九年 四十四歲;生一女,名蕾娜。十月在西班牙巴塞隆納演奏風琴,甚獲好評。
一九二〇年 四十五歲;四月,在瑞典的奧普薩拉大學作連續演講。其後,風琴演奏及演講均極成功。希望回蘭巴雷重建醫院。
一九二一年 四十六歲;四月,辭市立醫院醫師及副牧師等職。棕櫚節前一個星期日,在巴塞隆納以風琴首次演奏巴哈的聖馬太受難曲。「原始森林的邊緣」出版。
一九二三年 四十八歲;一月在布拉格演講「文明的哲學」。秋,「文明的哲學」一書的為首兩卷「文明的衰敗與重建」及「文明與倫理」完成,同年出版。
一九二四年 四十九歲;二月留下夫人,獨自再到非洲,重新修建蘭巴雷的醫院,對老弱傷殘施行義診。十月,第二位醫師維克多.納斯曼到來。
一九二五年 五十歲;三月,第三位醫師馬洛克.勞特柏格到來。六月赤痢流行,醫院有人滿之患,決意將醫院遷移到二英里外之地;父親魯德維希.史懷哲在故鄉去世。
一九二六年 五十一歲;籌建新醫院。
一九二七年 五十二歲;一月新建醫院落成,遷入新醫院。九月回歐洲,到瑞典蘭馬斯克旅行。
一九二九年 五十四歲;夫人偕同一些女醫師到達。
一九三〇年 五十五歲;歌德基金會資助建造的「史懷哲之家」完成。「使徒聖保羅的神祕」出版。
一九三一年 五十六歲;四月新建精神m.hetubook.com.com病院完成。出版「我的生活及思想」。
一九三二年 五十七歲;二月與護士歸國。三月在法蘭克福舉行的「歌德逝世兩百週年紀念會」上演講。
一九三八年 六十三歲;「非洲手記」出版。
一九三九年 六十四歲;一月回國,戰爭迫近,隨即折返蘭巴雷。大戰爆發時,除重病患者外全部遷出醫院。
一九四一年 六十六歲;夫人逃亡到達m.hetubook•com•com蘭巴雷。
一九四二年 六十七歲;五月,從美國、英國、瑞士寄來醫藥品。
一九四三年 六十八歲;女兒蕾娜下嫁風琴家艾克特。
一九四五年 七十歲;七十歲生日,英國廣播電臺將他的演講錄音,作為特別節目播出。
一九四九年 七十四歲;六月在美國,出席歌德兩百週年紀念會,並作演講。
一九五一年 七十六歲;夏,返國。舉行巴哈、孟德爾頌作品風琴演奏會。九月獲德國出版協會和平獎金。「倍利肯的生活與感想」出版。
一九五三年 七十八歲;十月,榮獲一九五二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金。
一九五四年 七十九歲;十一月在奧斯陸接受諾貝爾和平獎,演講「今日世界的和平問題」。
一九五七年 八十二歲;四月,在奧斯陸電臺以五種語言播出他的「制止原子彈試爆聲明」。六月史懷哲夫人逝世,享年七十九歲。
一九六三年 八十八歲;慶祝創立醫院五十週年。赴日本訪問女兒艾克特夫人。
一九六五年 九十歲;一月十四日,為史懷哲滿九十歲的生日。盛大的慶祝會在世界各地舉行。九月四日逝世,葬於夫人墓旁。醫院工作由女兒艾克特夫人繼承經營。
(全書完)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一、我為什麼要當原始森林中的醫師?
事業基礎
歐格威河流域
從殖民歷史看來
二、旅途
從臥秋山脈到德內里華島
從德內里華島到卡普羅培斯
歐格威河風情
三、最初的印象與體驗
整頓行李
把雞舍當診療室
四、一九一三年七月到一九一四年一月
蘭巴雷傳教所
獨木舟之旅
建築醫院
心臟病患者、精神病患者、被下毒者
賭咒袋
傷風、酒精中毒、香菸
齒痛、首次開刀、河馬
日晒病
醫院設備
醫生夫人的工作、僕人、偷盜
開刀、麻醉、黑人的感謝、費用
五、一九一四年一月到六月
達拉谷卡之旅、吃人、奴隸、狩獵
黑人的法律觀念
助手約瑟夫
昏睡病
癩病、瘧疾、赤痢
脫腸開刀
六、原始森林的伐木人與筏夫
砍伐場的探索
伐木場的工作與生活
木筏
木材裝載、木材的種類
七、原始森林的社會問題
勞動問題
強制勞動與特權制度
烈酒、一夫多妻制、買妻
白人與黑人的關係
八、一九一四年的聖誕節
黑人對戰爭的印象
大象、糧食的短缺
九、一九一五年的聖誕節
白蟻與移動蟻
醫院的變故
原始林與牙痛,原始林與精神活動
戰爭的消息
十、關於傳道
未開化人與耶穌宗教
黑人基督徒
年輕的基督徒
傳道所的生活與工作
學校
傳教士、洗禮、天主教與新教
十一、結論
戰爭的犧牲
四年半醫生生涯我得到了些什麼?
土人需要醫師
受過痛苦烙印的人
「我的生平」
「童年的回憶」
史懷哲年譜
書簽
本書暫無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