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我的前半生

作者:愛新覺羅.溥儀
我的前半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章 我的童年 四 毓慶宮讀書

第二章 我的童年

四 毓慶宮讀書

朱益藩 趙伯駒玉洞群仙圖一卷
伊克坦 米元章真跡一卷
也許他們也考慮到念書是應該記住的,所以規定了兩條辦法:一條是我到太后面前請安的時候,要在太后面前把書從頭念一遍給她聽;另一條是我每天早晨起床後,由總管太監站在我的臥室外面,大聲地把我昨天學的功課念幾遍給我聽。至於我能記住多少,我想記不想記,就沒有人管了。
二十七日,晴。早四時起,書大福字十八張。八時上課,同溥傑、毓崇共讀論語、周禮、禮記、唐詩,聽陳師講通鑒輯覽。九時半餐畢,復讀左傳、穀梁傳,聽朱師講大學衍義及寫仿對對聯。至十一時功課畢,請安四宮。是日莊士敦未至,因微受感冒。遂還養心殿,書福壽字三十張,複閱各報,至四時餐,六時寢。臥帳中又讀古文觀止,甚有興味。
我過去曾一度認為師傅們書生氣太多,特別是陳寶琛的書生氣後來多得使我不耐煩。其實,認真地說來,師傅們有許多舉動,並不像是書生幹的。書生往往不懂商賈之利,但是師傅們卻不然,他們都很懂行,而且也很會沽名釣譽。現在有幾張賞單叫我回憶起一些事情。這是「宣統八年十一月十四日」的記錄:
十幾歲以後,我逐漸懂得了讀書和自己的關係:怎麼做一個「好皇帝」,以及一個皇帝之所以為皇帝,都有什麼天經地義,我有了興趣。這興趣只在「道」而不在「文」。這種「道」,大多是皇帝的權利,很少是皇帝的義務。雖然聖賢說過「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君視臣為草芥,臣視君為寇仇」之類的話,但更多的話卻是為臣工百姓說的,如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在第一本教科書《孝經》裡,就規定下了「始於事親,終於事君」的道理。這些順耳的道理,開講之前,我是從師傅課外閒談裡聽到的,開講以後,也是師傅講的比書上的多。所以真正的古文倒不如師傅的古話給我的印象更深。
宣統九年正月初七日,慶親王奕劻死。初八日遺摺上,內務府大臣擬旨謚曰「哲」,上不可。……初十日,召見世續、紹英、耆齡,諭曰:奕劻貪贓誤國,得罪列祖列宗,我大清國二百餘年之天下,一手壞之,不能予謚!已而謚之曰「密」。謚法考追補前過曰密。奕劻本有大罪,天下恨之。傳聞上諭如此,凡為忠臣義士,靡不感泣曰:真英主也!
南書房翰林們最後擬了一個「密」字,我以為這不是個好字眼,同意了,到後來從蘇洵的《謚法考》上看到「追補前過曰密」時,想再改也來不及了。但是這次和父親的爭論,經師傅們的傳播,竟在遺老中間稱頌一時。梁鼎芬在侍講日記裡有這樣一段文字:
「不行!不行!」我看出這是哄弄我,師傅們又不在跟前,這簡直是欺負人了,我又急又氣,哭了起來:「犬字也不行!不行不行!……不給了!什麼字眼也不給了!」
第二天我到毓慶宮上課,告訴了陳寶琛,他樂得兩隻眼睛又眯成了一道縫,連聲讚歎:
「好,好好。」父親連忙點頭,拿出了一張另寫好字的條子來,遞給我:「那就就用這這個,『獻』字,這這和圖書個字有個犬旁,這這字不好……」
賞陳寶琛 王時敏晴嵐暖翠閣手卷一卷
當時弄不明白的事情很多,比如,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陳師傅最信卜卦,並為我求過神簽,向關帝問過未來祖業和我自己的前途;梁師傅篤信扶乩;朱師傅向我推薦過「天眼通」。
「皇上還還是看在宗宗室的分上,另另賜個……」
許多舊學塾出身的人都背過書,據說這件苦事,確實給了他們好處。這種好處我卻沒享受到。師傅從來沒叫我背過書,只是在書房裡念幾遍而已。
我父親慌了手腳,腦後的花翎跳個不停:「別哭別哭,我找找找上書房去!」
讀書的書房先是在中南海瀛台補桐書屋,後來移到紫禁城齋宮右側的毓慶宮——這是光緒小時念書的地方,再早,則是乾隆的皇子顒琰(即後來的嘉慶皇帝)的寢宮。毓慶宮的院子很小,房子也不大,是一座工字形的宮殿,緊緊地夾在兩排又矮又小的配房之間。裡面隔成許多小房間,只有西邊較大的兩敞間用做書房,其餘的都空著。
這些師傅們去世之後,都得到了頗令其他遺老羨慕的謚法。似乎可以說,他們要從我這裡得到的都得到了,他們所要給我的,也都給我了。至於我受業的成績,雖然毓慶宮裡沒有考試,但是我十二歲那年,在一件分辨「忠奸」的實踐上,讓師傅們大為滿意。
我的學業成績最糟的,要數我的滿文。學了許多年,只學了一個字,這就是每當滿族大臣向我請安,跪在地上用滿族語說了照例一句請安的話(意思是:奴才某某跪請主子的聖安)之後,我必須回答的那個:「伊立(起來)!」
我找到了十五歲時寫的三頁日記,可以看出那時念書的生活情況。辛亥後,在我那一圈兒裡一直保留著宣統年號,這幾頁日記是「宣統十二年十一月」的。
伴讀的來了之後,果然好了一些,在書房裡能坐得住了。我有了什麼過失,師傅們也有了規勸和警戒的方法。記得有一次我蹦蹦跳跳地走進書房,就聽見陳老師對坐得好好的毓崇說:「看你何其輕佻!」
「那怎麼行?」我理直氣壯地說,「奕劻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怎麼可以給個美謚?只能是這個:醜!謬!」
我在沒有伴讀同學的時候,確實非常淘氣。我念書的時候,一高興就把鞋襪全脫掉,把襪子扔到桌子上,老師只得給我收拾好,給我穿上。有一次,我看見徐坊老師的長眉毛好玩,要他過來給我摸摸。在他遵命俯頭過來的時候,給我冷不防的拔下了一根。徐坊後來去世,太監們都說這是被「萬歲爺」拔掉壽眉的緣故。還有一次,我的陸潤庠師傅竟被我鬧得把「君臣」都忘了。記得我那次無論如何念不下書,只想到院子裡看螞蟻倒窩去,陸老師先用了不少婉轉的話勸我,什麼「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聽也聽不懂,只是坐在那裡東張西望,身子扭來扭去。陸師傅看我還是不安心,又說了什麼「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我反倒索興站起來要下地了,這時他著急了,忽然大喝一聲:「不許動!」我嚇了一跳,居然變得老實一些。可是過了不久,我又想起了螞蟻,在座位上魂不守舍地扭起來。
薄荷八分,白芷一錢,青皮一錢五分炒,鬱金一錢五分研,扁豆二錢炒,神曲一錢五分炒,焦查三錢,青果五枚研,水煎溫服。晚餐後,少頃即服。五時半寢。hetubook•com•com
有一次在書房裡,陳師傅忽然對我說,他無意中看到兩句詩:「老鶴無衰貌,寒松有本心」。他想起了自己即將來臨的七十整壽,請求我把這兩句話寫成對聯,賜給他做壽聯。看我答應了,他又對他的同事朱益藩說:「皇上看到這兩句詩,說正像陳師傅,既然是皇上這樣說,就勞大筆一揮,寫出字模供皇上照寫,如何?」
更叫我感興趣的是他的閒談。我年歲大些以後,差不多每天早晨,總要聽他講一些有關民國的新聞,像南北不和,督軍火併,府院交惡,都是他的話題。說完這些,少不得再用另一種聲調,回述一下「同光中興、康乾盛世」,當然,他特別喜歡說他當年敢於進諫西太后的故事。每當提到給民國做官的那些舊臣,他總是忿忿然的。像徐世昌、趙爾巽這些人,他認為都應該列入貳臣傳裡。在他嘴裡,革命、民國、共和,都是一切災難的根源,和這些字眼有關的人物,都是和盜賊並列的。「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這是他對一切不順眼的總結論。記得他給我轉述過一位遺老編的對聯:「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他加上一個橫批是:「旁觀者清」。他在讚歎之餘,給我講了臥薪嘗膽的故事,講了「遵時養晦」的道理。他在講過時局之後,常常如此議論:「民國不過幾年,早已天怒人怨,國朝二百多年深仁厚澤,人心思清,終必天與人歸。」
我每天念書時間是早八時至十一時,後來添了英文課,在下午一至三時。每天早晨八時前,我乘坐金頂黃轎到達毓慶宮。我說了一聲:「叫!」太監即應聲出去,把配房裡的老師和伴讀者叫了來。他們進殿也有一定程序:前面是捧書的太監,後隨著第一堂課的老師傅,再後面是伴讀的學生。老師進門後,先站在那裡向我注目一下,作為見面禮,我無須回禮,因為「雖師,臣也,雖徒,君也」,這是禮法有規定的。然後溥傑和毓崇向我請跪安。禮畢,大家就坐。桌子北邊朝南的獨座是我的,師傅坐在我左手邊面西的位子上,順他身邊的是伴讀者的座位。這時太監們把他們的帽子在帽筒上放好,魚貫而退,我們的功課也就開始了。
還有一張「宣統九年三月初十日」記的單子,上有賞伊克坦、梁鼎芬每人「唐宋名臣相冊」一冊,賞朱益藩「范中正夏峰圖」一軸、「惲壽平仿李成山水」一軸。這類事情當時是很不少的,加起來的數量遠遠要超過這幾張紙上的記載。我當時並不懂字畫的好壞,賞賜的品目都是這些內行專家們自己提出來的。至於不經賞賜,借而不還的那就更難說了。
「有王雖小而元子哉!」這是陳師傅常微笑著對我讚歎的話。他笑的時候,眼睛在老光鏡片後面眯成一道線,一隻手慢慢捋著雪白而稀疏的鬍子。
那年奕劻去世,他家來人遞上遺摺,請求謚法。內務府把擬好的字眼給我送來了。按例我是要和師傅們商量的,那兩天我患感冒,沒有上課,師傅不在跟前www.hetubook.com.com,我只好自己拿主意。我把內務府送來的謚法看了一遍,很不滿意,就扔到一邊,另寫了幾個壞字眼,如荒謬的「謬」,醜惡的「醜」,以及幽王的「幽」,厲王的「厲」,作為惡謚,叫內務府拿去。過了一陣,我的父親來了,結結巴巴地說:
我讀的古書不少,時間不短,按理說對古文總該有一定的造詣,其實不然。首先,我念書極不用功。除了經常生些小病借題不去以外,實在沒題目又不高興去念書,就叫太監傳諭老師,放假一天。在十來歲以前,我對毓慶宮的書本,並不如對毓慶宮外面那棵檜柏樹的興趣高。在毓慶宮東跨院裡,有棵檜柏樹,夏天那上面總有螞蟻,成天上上下下,忙個不停。我對它們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時常蹲在那裡觀察它們的生活,用點心渣子餵牠們,幫助它們搬運食品,自己倒忘了吃飯。後來我又對蛐蛐、蚯蚓發生了興趣,叫人搬來大批的古瓷盆缸喂養。在屋裡念書,興趣就沒這麼大了,念到最枯燥無味的時候,只想跑出來看看我這些朋友們。
二十九日,晴。夜一時許,即被呼醒,覺甚不適。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暈去。臥於榻上,少頃即醒,又越數時乃愈。而在余寢室之二太監,亦暈倒,今日方知煤之當緊(警)戒也。八時,仍舊上課讀書,並讀英文。三時下學,餐畢,至六時餘寢。
「皇上跟王爺爭的對,爭的對!……有王雖小而元子哉!」
儘管毓慶宮的時鐘大得驚人,毓慶宮的人卻是最沒有時間觀念的。看看我讀的什麼書,就可以知道。我讀的主要課本是十三經,另外加上輔助教材《大學衍義》、《朱子家訓》、《庭訓格言》、《聖諭廣訓》、《御批通鑒輯覽》、《聖武記》、《大清開國方略》等等。十四歲起又添了英文課,除了《英語讀本》,我只念了兩本書,一本是《愛麗思漫遊奇境記》,另一本是譯成英文的中國《四書》。滿文也是基本課,但是連字母也沒學會,就隨老師伊克坦的去世而結束。總之,我從宣統三年學到民國十一年,沒學過加減乘除,更不知聲光化電。關於自己的祖國,從書上只看到「同光中興」,關於外國,我只隨著愛麗思游了一次奇境。什麼華盛頓、拿破崙,瓦特發明蒸氣機,牛頓看見蘋果落地,全不知道。關於宇宙,也超不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如果不是老師願意在課本之外談點閒話,自己有了閱讀能力之後看了些閒書,我不會知道北京城在中國的位置,也不會知道大米原來是從地裡長出來的。當談到歷史,他們誰也不肯揭穿長白山仙女的神話,談到經濟,也沒有一個人提過一斤大米要幾文錢。所以我在很長時間裡,總相信我的祖先是由仙女佛庫倫吃了一顆紅果生育出來的,我一直以為每個老百姓吃飯時都會有一桌子菜餚。
這兩間書房,和宮裡其他的屋子比起來,佈置得較簡單:南窗下是一張長條幾,上面陳設著帽筒、花瓶之類的東西;靠西牆是一溜炕。起初念書就是在炕上,炕桌就是書桌,後來移到地上,八仙桌代替了炕桌。靠北板壁擺著兩張桌子,是放書籍文具的地方;靠東板壁是一溜椅子、茶几。東西兩壁上掛著醇賢親王和圖書親筆給光緒寫的誡勉詩條屏。比較醒目的是北板壁上有個大鐘,盤面的直徑約有二米,指針比我的胳臂還長,鐘的機件在板壁後面,上發條的時候,要到壁後搖動一個像汽車搖把似的東西。這個奇怪的龐然大物是哪裡來的,為什麼要安裝在這裡,我都不記得了,甚至它走動起來是什麼聲音,報時的時候有多大響聲,我也沒有印象了。
陸潤庠師傅是江蘇元和人,做過大學士,教我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教滿文的伊克坦是滿族正白旗人,滿文翻譯進士出身,教了我九年多滿文。和陸、伊同來的陳寶琛是福建閩縣人,西太后時代做過內閣學士和禮部侍郎,是和我相處最久的師傅。陸死後添上教漢文的做過國子丞的徐坊,南書房翰林朱益藩和以光緒陵前植松而出名的梁鼎芬。對我影響最大的師傅首先是陳寶琛,其次是後來教英文的英國師傅莊士敦。陳在福建有才子之名,他是同治朝的進士,二十歲點翰林,入閣後以敢於上諫太后出名,與張之洞等有清流黨之稱。他後來不像張之洞那樣會隨風轉舵,光緒十七年被藉口南洋事務沒有辦好,降了五級,從此回家賦閒,一連二十年沒出來。直到辛亥前夕才被起用,原放山西巡撫,未到任,就被留下做我的師傅,從此沒離開我,一直到我去東北為止。在我身邊的遺老之中,他是最稱穩健謹慎的一個。當時在我的眼中,他是最忠實於我、最忠實於「大清」的。在我感到他的謹慎已經妨礙了我之前,他是我唯一的智囊。事無巨細,咸待一言決焉。
朱益藩師傅教書的時候不大說閒話,記得他總有些精神不振的樣子,後來才知道他愛打牌,一打一個通夜,所以睡眠有點不足。他會看病,我生病有時是請他看脈的。梁鼎芬師傅很愛說話。他與陳師傅不同之處,是說到自己的地方比陳師傅要多些。有一個故事我就聽他說過好幾遍。他在光緒死後,曾發誓要在光緒陵前結廬守陵,以終晚年。故事就發生在他守陵的時候。有一天夜裡,他在燈下讀著史書,忽然院子裡跳下一個彪形大漢,手持一把雪亮的匕首,闖進屋裡。他面不改色地問道:「壯士何來?可是要取梁某的首級?」那位不速之客被他感動了,下不得手。他放下書,慨然引頸道:「我梁某能死於先帝陵前,於願足矣!」那人終於放下匕首,雙膝跪倒,自稱是袁世凱授命行刺的,勸他從速離去,免生不測。他泰然謝絕勸告,表示決不怕死。這故事我聽了頗受感動。我還看見過他在崇陵照的一張相片,穿著清朝朝服,身邊有一株松苗。後來陳寶琛題https://www.hetubook•com.com過一首詩:「補天回日手何如?冠帶臨風自把鋤,不見松青心不死,固應藏魄傍山廬。」他怎麼把終老於陵旁的誓願改為「不見松青心不死」,又怎麼不等松青就跑進城來,我始終沒弄明白。
我九歲的時候,他們想出一條促進我學業的辦法,給我配上伴讀的學生。伴讀者每人每月可以拿到按八十兩銀子折合的酬賞,另外被「賞紫禁城騎馬」。雖然那時已進入民國時代,但在皇族子弟中仍然被看做是巨大的榮譽。得到這項榮譽的有三個人,即:溥傑、毓崇(溥倫的兒子,伴讀漢文)、溥佳(七叔載濤的兒子,伴讀英文,從我十四歲時開始)。伴讀者還有一種榮譽,是代書房裡的皇帝受責。「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既有此古例,因此在我念書不好的時候,老師便要教訓伴讀的人。實際上,皇弟溥傑是受不到這個的,倒楣的是毓崇。毓慶宮裡這三個漢文學生,溥傑的功課最好,因為他在家裡另有一位教師教他,他每天到毓慶宮來,不過是白賠半天功夫。毓崇的成績最壞,這倒不是他沒另請師傅,而是他由於念的好也挨說,念不好也挨說,這就使他念得沒有興趣。所以他的低劣成績,可以說是職業原因造成的。
梁鼎芬 閻立本畫孔子弟子像一卷
我六歲那年,隆裕太后為我選好了教書的師傅,欽天監為我選好了開學的吉日良辰。宣統三年舊曆七月十八日辰刻,我開始讀書了。
老師們對我的功課,從來不檢查。出題作文的事,從來沒有過。我記得作過幾次對子,寫過一兩首律詩,做完了,老師也不加評語,更談不上修改。其實,我在少年時代是挺喜歡寫寫東西的,不過既然老師不重視這玩藝,我只好私下裡寫,給自己欣賞。我在十三四歲以後,看的閒書不少,像明清以來的筆記、野史,清末民初出版的歷史演義、劍仙俠客、公案小說,以及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等等,我很少沒看過的。再大一點以後,我又讀了一些英文故事。我曾仿照這些中外古今作品,按照自己的幻想,編造了不少「傳奇」,並且自製插圖,自編自看。我還化名向報刊投過稿,大都遭到了失敗。我記得有一次用「鄧炯麟」的化名,把一個明朝詩人的作品抄寄給一個小報,編者上了我的當,給登出來了。上當的除了報紙編者還有我的英國師傅莊士敦,他後來把這首詩譯成英文收進了他的著作《紫禁城的黃昏》,以此作為他的學生具有「詩人氣質」的例證之一。
二十八日,睛。早四時即起,靜坐少時,至八時上課。仍如昨日所記。至十二鐘三刻餘,莊士敦至,即與溥任讀英文。三時,功課畢,還養心殿。三時半,因微覺胸前發痛,召范一梅來診,開藥方如左: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