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中國傑物傳

作者:陳舜臣
中國傑物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則 張良 事有急,亡去不義

第四則 張良

事有急,亡去不義

這一來,項羽和劉邦便展開了激烈的天下爭奪戰。張良擔任劉邦的參謀,籌劃重要的戰事及決定政策。
——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
燒去棧道,敵人就不能進入四川,換言之,這表示劉邦以巴蜀(四川)為重,無意出去爭奪天下。據說此舉在讓項羽安心。
通往四川的道路極為險峻,且又狹窄。所謂「蜀之棧道」,就是指這裡的道路很狹窄,只能將踏板那樣小的板子並排著一步一步走過去。一旦在這裡放火,那些供人踩踏的板子燒掉了,軍隊就無法通行。
攻滅項羽之後,劉邦統一天下,接著為了國都該設在哪裡引發爭論hetubook.com•com。這場爭論分為關中(長安)派和洛陽派,最後決定者就是張良。
臣為韓王送沛公(劉邦)。今事有急,亡去不義。
張良生於韓國的宰相之家,以韓的遺臣自居。為了替韓報仇,曾對始皇帝拋擲鐵錘。所以他希望復興韓也是理所當然的。
張良說道。這句話充滿了任俠的氣概。
項伯一點也不想救劉邦,他只是想救追隨劉邦的張良。張良為了韓王成(當時還活著),在劉邦的軍隊裡從軍。劉邦和張良之間,這時還沒有很清楚的君臣關係。因此,項https://m.hetubook.com•com伯來只是要告訴張良快逃。
有人批評司馬遷的文章,說他不必要的小說式表現很多。這裡也許就是一個例子。也有人認為關於歷史敘述,只要記下何人、何時、何地、說過什麼話就夠了。但是司馬遷卻藉著張良拿起主公剛才使用的筷子來當作教學棒這一舉動,生動地描繪出君臣關係的親密,及張良是多麼著急,而這件事又是多麼重要。
洛陽為一要地,但幅員僅數百里,太過狹小;關中則沃野千里,南、北、西都有天險可守,只有東面大開,可以制諸侯。——兩派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而爭論不休,www.hetubook.com•com高祖劉邦聽了張良的意見才決定下來。
劉邦屢次被張良搭救。
項羽想殺劉邦,項羽的叔父項伯趁夜飛馬走告張良。前面說過,項伯因殺人而逃亡時,曾被張良收容。他是想報答這個恩惠。
張良把這件事告訴劉邦,並加強戒心,在鴻門宴上戲劇性地脫身成功。這個有名的歷史鏡頭實在太膾炙人口,此處便不再贅言。
首先是有名的「鴻門宴」。
棧道本來就是人修的,雖然燒掉,但還是可以再修。劉邦率軍進入現今的陝西省地,平定了當時被稱為「三秦」的「關中」,隨後又領兵東進。
既無後顧之憂,項羽揮軍東進。
https://m.hetubook.com.com外,透過這段記載似乎也可以證明這個時代,筷子已經普遍被使用。畢竟他不會做不必要的敘述。
項羽看起來是一個豪放的人,而事實上他的猜疑心很強。
張良對韓的復興燃起了希望,然而項羽卻拒絕讓韓王重歸韓之舊地,最終在彭城殺了韓王。自此時起,張良就成為劉邦的家臣。
滅秦之時,群雄中最有實力的是項羽,劉邦則被項羽封為「漢王」。劉邦前往封邑時,張良曾送行到漢中前不遠的褒城。因為張良是韓王的臣子,所以他準備由褒城返國,輔佐韓王。當時張良曾建議劉邦:
——通過之後,請燒掉棧道。
《史記》裡記載了張良這https://www.hetubook.com.com種直截了當的話語。進言時必須解說得讓聽者容易了解,於是張良拿起劉邦面前的筷子,一面比劃一面說明。
如果韓的王室後裔韓成被立為韓王,且天下太平的話,張良必然會投效這位韓王。雖然誰也不能預測未來,但在戰國七雄時代,任何諸侯都有可能分治天下。如果真是這樣,張良可能會繼承家族的事業,繼續擔任宰相一職。
跟隨項羽東征軍的張良,逃亡之後便投靠到劉邦麾下。
遇到緊急的時候,即使劉邦正在吃飯,張良也會大剌剌地闖入,提出進言。
秦朝滅亡後,由於項羽殺害了韓王,使張良失去歷代祖先們所事奉的君主,不得不追隨劉邦。這正是劉邦的運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