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小說十八史略(壹):傾國傾城〔傳說時代~戰國〕

作者:陳舜臣
小說十八史略(壹):傾國傾城〔傳說時代~戰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〇一〇 怨恨未消

〇一〇 怨恨未消

夷吾逃到梁的兩年後,與驪姬同時被帶到晉國的妹妹少姬,為獻公生了一個兒子,就是悼子。
「等到膿血出盡為止,這一點我贊成,可是,如果夷吾的勢力變得穩如磐石,該怎麼辦?」先軫面露憂色。
雖然里克十分不甘,卻也袛有自盡一途。
「夷吾不但喜怒無常,生性多疑,而且為人吝嗇。這樣的人不可能長久治理國家的!」狐偃答道。
即位後,惠公捨不得將河西之地割讓給秦國,所以派遣使者至秦國表示歉意。
重耳屈指算算,笑道:
原來,她正頻頻派遣密使至狄。
——獻公已朝不保夕。太子奚齊則尚年幼,諸臣難以心服,因而有意擁立您。尚盼速做歸國準備。
使晉國陷於大混亂之目的即將達成,而這件事情卻從她自己的殞命開始。
——領土歸先王所有,亡命者身份的我無權做主決定贈予他國,群臣以此為理由,表示反對。雖然我已力爭,但還是無法排除眾議。因此,承諾之事袛有付諸東流,尚請見諒。
夷吾遂率領秦兵,歸國即位,就是晉惠公。
——我沒有參加葬儀,所以沒有資格。
獻公叫來荀息,問道。
夷吾選擇的亡命地是梁(山西省)。原因是這個地方接近強國秦,說不定能得到援助。
「等就等吧!」
惠公由於吝嗇,所以,對外惹怒秦國,對內因殺害里克而招致人民的不信任。
隔年,秦國也發生旱災,便向晉國交涉購買糧食事宜。對此,晉國不但沒有售予糧食,更以趁火打劫心態,派兵前往攻打。
這秋臨終前的日本豐臣秀吉,以幾近哀求態度,將兒子秀賴轉託給以德川家康為首的五大奉行(武官名)之情形非常相似。這兩個都是年邁後才與愛妾生下的孩子。
原本就兩隻腳的物體,總能保持均衡站立。但突然把三足鼎之一足拿掉,這和圖書個鼎一定會倒下來。
「妳連這樣的部署都做了,那我就無計可施囉?」
他們身邊的部屬正為自己的主子謀劃復位事宜——復位指的是成為國君。由於一國無二主,所以,兩人中袛有一人可以復位。
人人都有這個想法。所以鮮少有人投入他的派系。
奚齊派實質上就是獻公派。獻公亡後,這一派缺乏能擁立奚齊的強勢人物。再三考量的結果,獻公決定將奚齊託付給大臣中最值得信賴的一位。
獻公命在旦夕時,她叫來荀息,用懇求的語氣說:
奚齊派一旦被消滅,三強鼎立會變成雙雄對峙。兩派對峙易形成均衡狀態,三派鼎立則由於關係複雜,容易產生混亂局面。
荀息反問道。驪姬啞口無言。
「是啊,我確實有所部署。」
聯合派頭子里克原本屬於重耳派,由於重耳拒絕回國,所以轉而派人迎接夷吾之使者。
「可以借啊!向秦國借。」
重耳極容易聽信別人。與之相較,夷吾則習慣一意孤行,是個性格剛烈的人,這一點可以從屈城徹底抗戰一事得到證明。不僅如此,他的為人更是非常刻薄。
此外,惠公對里克說:
驪姬之密使工作,目的在使重耳認為歸國會遭遇諸多危險。而這無疑也是事實。
悼子誕生的第二年,獻公病倒。年逾七十的他,抗病力自然不強,似乎距離死期不遠。獻公到這時候才明白身邊家臣的心態。
荀息深深作揖說。
里克過去是重耳派人物,惠公如此做,是怕他再和重耳有所聯繫。
驪姬轉身過去。荀息對著她的背影說:
「十年……或許還要久一點。」狐偃說。
「何必冒這個危險,讓夷吾回去吧!」趙衰說。
驪姬片刻後開口。
原來,據報已安全逃出國外的自己兒子奚齊和妹妹的兒子悼子,都還在宮裡!
「遺憾和圖書的是,我一定要讓奚齊公子扮演晉國太子之角色!」
「可惜的是,您的算計出了一點差錯。」荀息說,「由於我們奚齊的勢力,像即將熄滅的燈火卻突然強烈起來,所以,重耳和夷吾兩派採取了聯合政策。」
獻公去世的這一年,重耳四十七歲。
驪姬歇斯底里般笑了起來。
秦因而對晉恨之入骨。
因此,為了增強奚齊派勢力,她付出許多心血。
真正的復仇現在才要展開。
這句話一語中的!
「那太好啦!不過,這件事連自己人也不能洩露。」
「請設法讓奚齊逃到國外吧!他留在國內是很危險的。」
驪姬這時候在做些什麼呢?
驪姬一邊部署,一邊等待獻公之死期。
獻公死後,驪姬錯愕地發現一件事情。
獻公病重後,驪姬為增強奚齊派之勢力而付出極大努力。她不惜大量地散發錢財,更到處承諾日後賜予領地。因此,原先最不被看好的奚齊一派,一時之間好像朝氣蓬勃了起來。
重耳和夷吾雖是異母兄弟,但他們的母親是姐妹,即狄族狐氏的女兒。
「您不願意看到晉國太子的下場吧?」
「荀息!這是怎麼一回事?!」
(大王一死,奚齊大概就得完蛋吧?)
「由於有你協助,我才得以就王位。可是,你殺了兩位主子(奚齊和悼子)和一名大臣(荀息)。這不是使我難以做你的主子嗎?」
「要怎樣做他才會對我忠心耿耿呢?」
這或許是驪姬的怨恨未消所致吧?
「突然把鼎的一足拿掉——您的企圖如此,對不對呢?」
「但求大王復活,親眼目睹。」荀息回答。
驪姬垂頭喪氣。她走到後園,從園池橋上投水自盡。
惠公治世的十三年間,晉國政局不停震盪,人心惶惶,擁立身在國內和*圖*書之諸公子的一派,與在國外作為人質的太子保持聯絡的一派,不斷展開鬥爭。
「一定會安定下來的!」荀息肯定地說,「袛要重耳公子回來……」
(對我忠心耿耿,袛是表面而已。在我病倒後,他們心裡都各有打算……)
讓另一名密使帶去的信,內容則為:
「好像在里克的控制之下。有他站在我們這一邊,絕對不會發生動亂的。」
「你用什麼證明呢?」
惠公即位後第四年(公元前六四七年)晉國發生旱災,因而向近鄰諸侯請求援助。秦國慨然接濟大量糧食。
狄現為亡命前去的重耳據地。重耳於出奔之際,帶了五名賢者。這五位賢士是趙衰、狐偃、賈佗、先軫和魏武子,重耳對他們言聽計從。
「是的,我知道。」
所以她頻頻派遣密使,通報重耳歸國將會有不利之事。為不讓他發覺這是謀略工作,她有時候也派遣促請重耳歸國之密使。
秦穆公為之勃然震怒。雖然由於旱災而國力疲憊,他還是斷然下達動員命令,結果,不但擊退晉軍,更深入晉土,抓到惠公。
惠公由於吝嗇,對外惹怒秦國,對內因殺害里克而招致人民的不信任,晉國局勢震盪,人心惶惶,這或許是驪姬的怨恨未消所致吧?
在那個時代,為父親葬儀擔任主祭的就是繼承人。
這是他的理由。實際上這是重耳五名家臣慎重研討的結果。
心裡有別的打算是當然的事情。投入哪一派最為有利,是他們目前最關心的。
「何以見得?」重耳問道。
「你是不是連這一點都部署了?!」
「您不回答,我也猜得出您心裡想的是什麼。為了使國家混亂,三派比兩派更容易達到目的,不是嗎?」
「我還有許多事情要問夫人呢!夫人明知道我們這一派沒有什麼希望,可是,一個月以來,您卻為此付出不少和圖書心血,這是為什麼呢?」
「到時候我不已六十歲了嗎?」
「沒錯。」驪姬頷首道,「可是,太子奚齊同時也是我的兒子呀!」
荀息以斷然的口吻說道。
他為疼愛之極的奚齊的前途感到憂心。
荀息思考片刻後說:
「是的,遵命。我會把奚齊和悼子這兩位公子一起送到國外。」
獻公死後,重耳派或夷吾派一定會發動兵變,奚齊便不可能順利即位。到時候,奚齊派系應該會遭到整肅。誰願意冒這個危險呢?因此,宮裡的人雖然聽命於他,卻沒有人願意為其效忠。
聯合派閥首先敦請重耳歸國,重耳卻沒有行動。
「就給他汾陽(汾水之北)為領地吧!」
「我們要等待多久呢?」重耳再度問道。
「這是晉國蹂躪驪戎應得的報應!」
亡命國外後,這對兄弟還是處於對抗立場。
獻公之葬儀還沒有舉行。大臣荀息讓奚齊年幼的弟弟悼子主祭,舉行獻公之葬儀。
惠公意思十分明白。
躺在病床上的獻公愈發覺得心灰意冷。
把這般有人望的重耳放在國外,而讓夷吾成為晉國國君,就會使國家永遠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之下。
「可是,妳原本不是準備把奚齊公子犧牲掉嗎?」
——上次被您逃脫之事,勃鞮為了挽回名譽,雇了多名刺客。
——亡命至梁的夷吾,企圖襲擊您於歸國途上。請多留心。
「他們怎麼肯平白借給我呢?」
與之相較,夷吾的復位工作進行得十分積極。
荀息說的話,一點也不錯!
里克殺了悼子。荀息也在此時殉死。
故國政界也分為重耳派和夷吾派,加上驪姬派,三者正在為迎接後獻公時代而展開暗鬥。
「好吧!」
雖然態度謙順,但這樣的托詞說得過去嗎?
此外更有一名密使帶了如下的信:
和_圖_書由於殺了即位過程中的最大功臣,所以,晉國人民再也不相信惠公。
由於有兩位強勢公子在國外,所以,舉行葬儀之事頗費手腳。整個齊國已在重耳、夷吾聯合派閥的勢力之下。悼子的任務袛是擔任主祭,而這位主祭者必須盡快受到處置,否則,在國外的公子就不便歸國。
重耳、夷吾聯合派之總帥是里克。里克殺了奚齊。
「夷吾一定會自取滅亡的!」賈佗絕對肯定地說。
他的意思是要驪姬自我了斷。
怒火攻心的穆公本要處斬惠公,卻因夫人苦苦哀求,遂答應將他釋回。穆公夫人是惠公之胞姐。
「您不知道重耳不會回來嗎?哈!哈!哈!」
有趣的一個現象是,三位繼位候選人當中,聲勢最薄弱的是成為正式太子的驪姬之子奚齊。
「聯合政策能使混亂穩定下來嗎?一個國家怎麼可能有兩個主子呢?!」
如果重耳當國君,晉國一定會被治理得很好。
驪姬並不是以自己的名義派遣密使,而是擅自使用晉國大臣或有力人士之名。她讓一位密使帶去一封信,內容是:
「我認為我做得到。」
家臣呂省對夷吾說。
由於出奔的重耳已逃到母親的娘家狄,所以,與之對抗的夷吾,非亡命他地不可。
「我們答應把晉國河西(黃河西部)之地割讓給他們吧!你即將得到整個晉國,在這個局面之下,割讓河西之地算得了什麼?!」
「晉國之內的情形如何?」
「我死了之後,你能成為奚齊的後盾,好好擁立他嗎?」
被釋的惠公,將太子圉送到秦國作為人質。
「可是,我哪有軍隊呢?」
她臉色鐵青地詰問這名大臣。
獻公選擇的是荀息。
重耳下結論似的說。
「主上絕對不可空手而歸。應該率領大批軍隊回來,才會有份量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