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作者:蒙曼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十一章 隋亡唐興

第三十一章 隋亡唐興

確實,這個宇文化及,論荒淫殘暴和猜忌,都比隋煬帝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但要論才華,則不及隋煬帝百分之一。這樣的人率領這支軍隊千里轉戰,怎麼可能順利呢!這是第一個原因。
秦王楊浩是隋煬帝的姪子,宇文化及殺死隋煬帝後,大部份隋朝宗室都被誅殺。只有秦王楊浩因為和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交往密切,才倖免於難,但最終也還是沒有逃脫被殺的命運。這樣一來,三個打著大隋旗號的皇帝就只剩下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了,那麼他將面臨一個怎樣的結局呢?
天下是我個人的天下嗎?它不是我的,是高祖文皇帝的天下。如果說天未亡隋,你們就不應該要我禪讓;如果說天已亡隋,我也用不著禪讓,讓王世充直接殺我好了。你們都是老臣、舊臣,如果連你們都說出這樣的話,我還有甚麼希望?
先看楊浩。前文講過,楊浩是被宇文化及擁立的傀儡皇帝,因此楊浩的結局必定是跟宇文化及綁在一起的。那麼,江都之難後,宇文化及又做了些甚麼?江都宮變後,宇文化及立刻率領十萬大軍,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回鄉之路。這條回鄉之路走得實在是太不順暢了。有兩個原因。
諸君,今天打仗,你們以為是較量勝負嗎?不對,今天打仗是來決定你們的生和死的!如果這一仗打贏了,榮華富貴就都是我們的;如果打輸了,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所以請諸位好好打,因為你們不是為國家而戰,而是為自身的死生而戰。
事捷之日,初不賜尤,及其將敗,乃欲歸罪,何不殺我以降竇建德!
這個巫師怎麼解的呢?他說,這是周公利用張永通給王世充傳話,讓王世充放心攻打李密,周公保證在天上暗中相助。巫師還說了,周公傳話給各位軍士,誰要是奮勇殺敵,保證有豐厚回報,誰要是臨陣逃脫,則必遭瘟疫。
宇文化及可倒楣了,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他都趕不上李密一個零頭。幾個回合的鬥智鬥勇下來,宇文化及連吃敗仗,眾叛親離。原來跟他一起政變的謀臣也都逃亡殆盡。手下的十萬大軍也只剩下兩萬人,這還打甚麼天下!
李密一想也對,那麼多自己提拔起來的人在這個危急時刻尚且背叛,何況是有過節的徐世!殺翟讓的後遺症到這個時候才真顯現出來了。
皇帝死後不是都有諡號嗎?楊侗、楊侑兄弟的諡號是甚麼呢?王世充和李淵心有靈犀,給這哥倆的諡號都是「恭皇帝」。根據史書的記載,楊侗「眉目如畫,溫厚仁愛,風格儼然」,是個清秀的美少年。楊侑也以溫和友愛著稱。如果隋朝沒有滅亡,他們或許真的可以成為一個謙恭有禮的守成之君,但是現在,他們兩人能做到的,只是恭順讓位而已了。
今日之戰,非直爭勝負;死生之分,在此一舉。若其捷也,富貴固所不論;若其不捷,必無一人獲免。所爭者死,非獨為國,各宜勉之!
天命不常,鄭王功德甚盛,願陛下遵唐、虞之跡。
李密雖然叱咤風雲,但是瓦崗軍的底子還是各路英雄組成的大聯盟。打勝仗的時候,這個聯盟可以像滾雪球一樣愈滾愈大,但一旦打了敗仗,也非常容易分崩離析。現在李密兵敗,馬上這種局面就出現了,很多文臣武將都舉城投降了王世充,李密在河南的地盤丟了大半。
第一個問題,愚蠢。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每於帳中南面坐,人有白事者,嘿然不對。」他雖然不是皇帝,但是也裝模作樣,跟個皇帝似的南面稱孤,每天就坐在大帳之中,面朝南方,來接受其他大臣的拜見,大臣有任何事跟他稟報,他都是一言不發。其實就是因為愚蠢,不知道說甚麼好。問題是,千里行軍,遇到的情況都很緊急,領頭人遇到情況總不說話,這怎麼行!
第二個原因,這支軍隊要從江淮地區回關中,就必須面對兩大敵人,一個是正在圍困東都的李密,還有一個就是已經占據關中的李淵。這兩邊都卯足了勁要https://m•hetubook.com•com當皇帝,當然不能允許一個新皇帝出現。
問題是,王世充的兵跟李密打仗都打怕了,比較怯戰。怎麼才能讓他們鼓起勇氣呢?王世充也是個聰明人,利用了古代一個非常經典的方法:裝神弄鬼。他找了一個叫張永通的士兵,讓他謊稱自己曾經三次夢見周公,然後又找了一個巫師解夢。
六天後,也就是大業十四年(六一八年)五月十六日,李淵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唐,改元武德。這時距離隋朝建立,僅僅過去了三十七年。
這時候趙行樞很輕鬆地說:「在我等耳,廢之何難!」我們既然能立他,就能廢他!他想要再發動一場政變,把宇文化及做掉算了。
咱們在那麼危險的時刻,戮力同心,一塊兒發動江都之變,把隋煬帝給解決了,這是何等不容易的事情啊!現在正應該共用富貴,你怎麼又來反我呢?
第一個,帶頭的宇文化及實在太差了。有三大問題。
李密兵敗投唐,河南基本上就成了王世充的天下了。王世充接下來要當皇帝。他想馬上當皇帝,原來的小皇帝楊侗就成了絆腳石。怎麼去掉這個絆腳石呢?王世充就派段達、雲定興等一幫大臣去游說小皇帝。他們對楊侗說:
這動員直指人心。哀兵必勝!李密本來就瞧不起王世充,剛剛打贏了宇文化及,更是心高氣傲,根本不把王世充放在眼裏。雖然決定打了,但是他居然連個防禦工事都不修。這叫甚麼?這也有一個成語,叫驕兵必敗。
元文都、盧楚等想要謀害我,我是來殺他們的,並不針對陛下您。您只要把他交出來,讓我殺掉他們,我等受您的責罰!這不是策反皇帝嗎?元文都一聽,立刻回頭跟楊侗講:「臣今朝死,陛下夕及矣!」陛下千萬不要聽他花言巧語,您把我交出去,我早晨死了,晚上就輪到您了!問題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楊侗還怎麼可能保住元文都呢,只好痛哭著把他交給王世充處死了。
宇文化及好不容易逃過李密的追殺,到了魏縣(今河北大名),就又進入另一支農民起義軍竇建德的地盤了,要想從這個地方過,還得準備挨竇建德的打。宇文化及很窩囊,一看這種局面,心灰意懶,天天喝酒買醉。而且一喝醉,他就開始埋怨宇文智及,對宇文智及說:
宇文智及說:
承蒙諸位不拋棄我,我們乾脆一起投奔關中的李淵吧。我李密雖然身無寸功,但是諸位一定會享受富貴。他這麼一說,有個叫柳燮的下屬馬上說了:
確實,當初如果不是李密在東都拖住隋軍主力,李淵怎麼可能順利入關呢?這樣說來,李密也算李淵的大功臣,在他手底下混碗飯吃,總還可以吧。就這樣,隋末叱咤風雲、天下矚目的英雄李密帶領手下兩萬殘兵敗將,出了虎牢關,投奔唐朝了!
你可誤了我的大事了!這宇文化及當初是你推薦給我的,然後我們把他擁為領袖,可是現在天下大亂,真能領我們走出亂局的,一定得是英豪人物;可是你看看宇文化及那德行,庸暗頑劣,怎麼可能領導我們呢?我們一定會敗在他手裏,這都是你當時沒有知人之明導致的惡果,現在,你說怎麼辦吧。
單看準備情況,我們也可能猜到,王世充打贏的可能性大。那麼,戰場上的情況是不是符合我們的判斷呢?完全符合。兩軍相交,李密的兵還沒排成列呢,王世充的兵就已經衝過來。這一開戰,李密的軍隊在氣勢上就已經輸了一招。
這時候,黎陽(浚縣)這處戰略要地就浮現在李密的腦海裏。自從殺了翟讓之後,李密就把徐世打發到黎陽來鎮守黎陽倉了。這個地方有兵有糧,如果到這裏休養生息一下,未必不能東山再起。所以,李密就打算投奔黎陽。可是,這個主意剛提出來,馬上就有人反對,說:
元文都輩,刀筆吏耳,吾觀其勢,必為李密所擒。且吾軍士屢與密戰,沒其父兄子弟,前後已多,一旦為之下,吾屬無類矣!
那麼,楊侗是否就要在含涼殿終老此生了?那是不可能的。他既然當過皇帝,就始終是個政治隱患,王世充不會讓他活得太久。一個多月以後,m.hetubook.com.com王世充派姪子王仁則和一個叫梁百年的家奴拿著一瓶鴆酒打開了含涼殿的大門。
這個計劃也未執行。參與密謀的大臣段達突然害怕,偷偷地把這件事告訴王世充。王世充手裏有兵,一聽到這消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發動兵變,攻打洛陽城的城門含嘉門。
這個政變因為洩露情報而失敗了。還沒等司馬德戡發動兵變,宇文化及就先把他抓起來,問他:
先看李密這邊。前文講過,李密當時正在包圍東都洛陽,洛陽城裏是已經稱帝的越王楊侗。現在宇文化及一路北上,眼看就要接近洛陽,李密和楊侗心裏都不踏實了。為甚麼不踏實?從李密的角度講,洛陽城裏的楊侗是老敵人,現在老敵人還沒有攻下來,又來了宇文化及這麼一個新敵人,這不是腹背受敵嗎?
元文都那種笨蛋文官,根本沒有謀略,就知道討好李密,問題是,李密終非人下之人。元文都這麼做,純粹是養虎貽患,肯定有一天要被李密幹掉!現在他們讓李密入朝,一旦李密到洛陽做官,誰最倒楣?那就是咱們兄弟了。因為咱們跟李密打過仗,殺死過人家的父兄子弟,李密一定會報仇的。到時候,我們死無葬身之地!
其次,李密剛剛和宇文化及打過幾場惡仗,損兵折將不少,急需休養生息。
王世充除掉元文都,意味著瓦崗軍與洛陽的聯盟就此告終,一場惡戰已經不可避免。照理講,李密兵多糧足,即便真的打起來,勝算也比較大,而王世充則恰恰相反,兵少糧缺,似乎不占上風。那麼,雙方較量的結果到底如何呢?
殺翟讓之際,徐世幾死,今失利而就之,安可保乎!
您和唐公李淵是親戚。再說了,雖然當初您不跟他一塊兒起兵,但是是您把隋朝官軍拖在東都洛陽,截斷了隋煬帝的歸路,李淵才可以占據關中。所以,您對李淵是有巨大貢獻,怎麼能說無功呢?他肯定會收留我們,給我們一個好待遇的。
隨著楊侗的禪讓,隋朝徹底滅亡;而隨著楊侗和楊侑的相繼去世,隋煬帝的直系兒孫也都死於非命。然而,也就在同一時刻,作為中國古代盛世巔峰的大唐王朝已經冉冉升起。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評價大隋帝國的終結者隋煬帝?他又為後來的唐朝帶來了甚麼?
大業十四年(六一八年)三月十一日,因為江都宮變,隋煬帝死於非命。隋煬帝一死,天下馬上陷入群龍無首的局面了,各地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有增無減。其中,光是打著大隋名號的皇帝,就一下子出現三個。
李密回去了,王世充怎麼辦呢?王世充馬上厲兵秣馬,準備打李密了。
當初我讓你當頭兒,你也沒拒絕。事成之後,你也高興,但是也沒有獎賞我,現在敗了卻讓我負責,你還不如把我殺了去投降竇建德呢!
徐世不是咱們的人,是翟讓的人。當年您殺翟讓的時候,徐世差點兒陪著死了。現在我們兵敗了,再去投奔他,萬一他直接把我們活捉了怎麼辦呢?不妥當。
首先,這樣精神亢奮的士兵不好打。應該避開風頭,把他們的精氣神磨沒了再說。
大業十四年(六一八年)三月,因為江都宮變,一代梟雄隋煬帝走完了他起起落落的悲劇人生。一時之間,大隋王朝風雨飄搖,進入了死亡倒計時。兩個月後,一個新的政權拔地而起,它就是李淵建立的大唐王朝。在這歷史的關鍵時刻,到底發生了甚麼?為甚麼大唐會傲視群雄,稱雄天下?
不能投靠黎陽,此時李密又想到李淵。當年,李淵起兵之後,不是曾推戴李密嗎?李密還拿人家當小弟。現在,風水輪流轉,李淵已經牢牢地占據了關中,稱孤道寡,而原來不可一世的李密卻成了喪家之犬,好漢不提當年勇,現在只能寄希望於李淵顧念當年結盟的情分,收留自己。想到這兒,李密又說了:
相國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兆庶歸心,歷數斯在;屈為人臣,載違天命。
先看關中的楊侑。大業十三年(六一七和_圖_書年)十一月十五日,也就是隋煬帝死前四個月,楊侑就被李淵操縱著當上了傀儡皇帝,還尊奉隋煬帝為太上皇。大業十四年三月,隋煬帝死了。古代交通通訊不方便,這個消息過了一個多月才傳到長安。
我們為甚麼要殺隋煬帝?是因為他這個人既昏庸,又殘暴,所以我們才把他殺掉,改立你;沒想到你比他還要昏庸,還要殘暴,你說讓我怎麼辦?
洛陽城裏,王世充殺了元文都,洛陽城外李密在幹甚麼?李密當時已經把宇文化及打敗了,正在入朝的路上,打算到洛陽來輔政。一聽元文都被王世充殺死,李密馬上明白了,自己和洛陽方面的聯合到此結束了。怎麼辦呢?李密二話沒說,又回到自己的地盤,重新和洛陽對峙上了。
現在,就只剩下留守東都的楊侗。大敵當前,楊侗和李密講和了,李密向楊侗稱臣,替楊侗跟宇文化及打仗。事實上,李密這個臣子當得相當合格,只要一打贏,就馬上向楊侗告捷,楊侗對李密也是加官晉爵,雙方的關係比蜜還甜。
諸君幸不相棄,當共歸關中;密身雖無功,諸君必保富貴。
我初不知,由汝為計,強來立我。今所向無成,士馬日散,負弒君之名,天下所不容。今者滅族,豈不由汝乎!
是你硬拉著讓我當頭兒的,現在我們一事無成,困頓在這裏,還要背負著弒君的惡名,天下誰也容不下我們。我們馬上就要遭到滅族之災,這一切還不都是你引起!說完,他抱著自己的兩個兒子號啕大哭。
第三個問題,猜忌。江都之變時,司馬德戡是政變的靈魂人物,宇文化及也是他一手扶上領導崗位的。也正因為如此,宇文化及當政之後,最猜忌的就是司馬德戡。司馬德戡統領驍果,宇文化及覺得不安全,就乾脆任命他為文職禮部尚書。司馬德戡是聰明人,馬上就明白了宇文化及是為了奪他兵權,很不高興。司馬德戡就跟另一個政變將領趙行樞發牢騷說:
與公戮力共定海內,出於萬死。今始事成,方願共守富貴,公又何反也?
話說得好,但是不可能是真情實感。事實上,李淵正等著這一刻呢!如果隋煬帝沒死,誰要是殺死他,那就是弒君;誰要是稱帝,那就是大逆不道,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都要受道德譴責,所以,李淵雖然攻破了大興城占關中,但也不敢稱帝,表面還得尊奉隋朝。但是,隋煬帝已經死了,這層顧忌也就不復存在,所以小皇帝楊侑就沒有用了!大業十四年(六一八年)五月十日,也就是隋煬帝遇害兩個月之後,小皇帝楊侑頒下一紙詔書,說:
君大謬,誤我!當今撥亂,必藉英賢;化及庸暗,群小在側,事將必敗,若之何?
更要命的是,就在兩軍交戰正酣的時候,王世充忽然綁了一個又黑又矮,尊容長得像李密的人從陣前掠過,然後大喊:抓住李密了!這樣一喊不要緊,王世充這邊的人如同打了強心針一樣,歡聲雷動,像下山猛虎一樣直撲過來;而李密那邊則是大驚失色,兵敗如山倒,一路丟城失地,一直退到虎牢關。
只要他們還在,隋朝就沒有徹底滅亡。那麼,這幾個小皇帝的最終結局又是怎樣呢?
元文都沒有準備,倉促之間,只好擁著楊侗,領著宮城裏的宿衛士兵抵抗。問題是,他是文臣,王世充是武將,他手裏兵少,王世充手裏兵多,根本抵擋不住。到天亮的時候,城門還是被王世充攻破了。眼看著王世充就要衝進宮裏,楊侗立刻派人問話:「稱兵欲何為?」你領著兵想做甚麼?王世充怎麼回答呢?王世充下馬拜謝說:
這是怎麼回事?說起來,這都是李密歸降引起的。李密投降,楊侗手下的文臣和武將情緒可截然不同。文臣和皇帝一樣,都很開心。比如楊侗最信任的宰相元文都吧,楊侗和李密聯合,本來就是他出的主意,現在一看,這個主意的效果居然這麼好,元文都心裏得意,天天給自己豎大拇指。
楊侗生在帝王家,當然明白這是怎麼回事。要知道,求生可m.hetubook.com.com是人類的本能,何況楊侗才只有十五歲!他就向王仁則求情說:「更為請太尉,以往者之言,未應至此。」你能不能回去再跟王世充說一聲,跟他商量商量,他過去許諾不讓我死的。王仁則一聽,搖頭拒絕。楊侗又請求和自己的母親做最後的辭別,王仁則還是拒絕。
處死了元文都,楊侗的日子怎麼可能好過?王世充雖然表面說自己只是痛恨元文都,不敢對皇帝有二心,但實際上,第一時間就把楊侗身邊的宿衛都給換了,這就等於把楊侗給軟禁起來了。楊侗也沒有辦法,只好任命王世充為左僕射、總督內外諸軍事,把軍政大權全都交給他了。
從楊侗的角度講,宇文化及既然殺了他的爺爺隋煬帝,那無論如何都是不共戴天之仇,必須要跟他打。可是,光抵擋李密就已經夠受,還有甚麼精力再打宇文化及?這樣一來,宇文化及就成了李密和楊侗共同的敵人。怎麼辦呢?有道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政治人物就有這翻雲覆雨的能力,面對宇文化及這麼一個共同的威脅,李密和楊侗乾脆握手言和了!李密向楊侗稱臣,楊侗也立刻封李密為魏公,並且宣佈,就由他來負責打宇文化及!
傳到長安之後,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李淵「哭之慟」,哭得特別傷心。而且他說:「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我作為一個大臣,面向北來侍奉君主,君主無道,我不能匡救,現在君主死了,我怎麼能不哀痛呢?
萬般無奈之下,楊侗焚香禮佛,說:「願自今已往,不復生帝王家!」佛祖啊,請你保祐,從此以後,生生世世,不要再讓我投胎於帝王之家!這話說得何等辛酸!楊侗說完,仰藥自殺。
王世充找李密打仗,照理說李密此刻不應該打。
又過了三個多月,楊侗的親弟弟,已經禪位給李淵的代王楊侑也在長安神秘地死去了,同樣是十五歲。
到這時候,宇文化及也知道自己必敗無疑,就歎了一口氣,說:「人生固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人固有一死,何不過一回當皇帝的癮再死呢?他既然想當皇帝,原來的傀儡皇帝楊浩可就礙事了。怎麼辦呢?宇文化及一杯毒藥灌下去,就把楊浩給毒死了。就這樣,第二個傀儡皇帝楊浩也死於非命。
可能有人會說,這方法也太幼稚了吧?幼稚不幼稚要看對誰。要知道,古代人本來就迷信,王世充手下的兵又都是從江淮地區帶來的,江淮地區是古代的楚地,楚人信鬼信巫又是出了名的,所以一聽說周公傳話,個個信以為真,都堅決請戰。王世充一看動員得這麼成功,大喜過望,立刻挑選了三萬精銳,從洛陽直奔李密。
第三個,留守東都,正跟李密打仗的越王楊侗,在隋煬帝死後也被王世充立為皇帝。
王世充這話明顯是挑動士兵反對元文都。他這些言論傳到元文都耳裏,讓元文都又氣又怕。想來想去,元文都決定,與其等著王世充發難,不如先下手為強,把他做掉算了!想好之後,元文都就安排了士兵,打算等王世充入朝的時候,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抓他。
天下,高祖之天下,若隋祚未亡,此言不應輒發;必天命已改,何煩禪讓!公等或祖禰舊臣,或台鼎高位,既有斯言,朕復何望!
其實,前文講過,李密和王世充打仗,李密贏得多,所以王世充後來一直待在洛陽城,不敢出戰。既然如此,這一次,王世充為甚麼一反常態,要主動打李密呢?很簡單,洛陽城一直被圍,糧食愈來愈少,再不出來打,餓也要餓死了。
元文都、盧楚等橫見規圖;請殺文都,甘從刑典。
司馬德戡是怎麼回答的呢?他說:
本殺昏主,苦其淫|虐;推立足下,而又甚之;逼於物情,不獲已也。
第二個,隋煬帝的姪子秦王楊浩,被宇文化及立為皇帝。
確實,段達是隋文帝時代就嶄露頭角的老臣,隋煬帝也信任他,這才讓他和元文都一起留守洛陽,輔佐楊侗。雲定興就更不用說了,他是和圖書隋煬帝的大哥,廢太子楊勇的老丈人,更應該是與國休戚。可是,現在居然是他們來勸說楊侗禪讓大隋江山,這讓楊侗情何以堪!可是,都到這個時候了,說這些還有甚麼用!王世充一看楊侗這樣不配合,乾脆也不和他玩了,就把楊侗軟禁在含涼殿。他自己搞了一套三讓而後受之的把戲,然後登基稱帝,建國號為「鄭」。
西元六一八年,李淵登基稱帝,建立唐朝。儘管如此,隋朝並沒有立即結束。因為隋煬帝死後,一共出現了三個打著大隋旗號的皇帝,楊侑只是其中之一。現在楊侑禪讓了,其他兩位皇帝,又將面臨怎樣的結局呢?
相國唐王李淵應天順人,救世濟民,讓這樣的人屈居人臣是不合天意的。所以,我要讓位給他。為了表明這次禪讓合乎天意,詔書裏還特意說了一句:「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廢,豈期如是。」我本來就被皇帝封為代王,正好,這個朝代到我這兒,就要被新的王朝所代替了,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其實,代王退位是誰安排的呢?哪裏有甚麼老天,真正能安排他命運的,只有李淵罷了!
第二個問題,驕奢殘暴。宇文化及殺了隋煬帝,但是繼承了隋煬帝那一套排場,隋煬帝的後宮和珍寶一律據為己有,這對於千里行軍來說,可是個巨大的負擔。剛從江都出發的時候走運河還好辦,美女、珍寶、輜重,都可以用船運輸。但是走到彭城的時候,因為戰亂水路不通,改走早路,沒有了運輸工具,宇文化及乾脆從當地老百姓手裏搶了兩千輛牛車,拉著美女和金銀財寶。輜重只好讓士兵背著!這樣一來,激怒了老百姓和士兵,他們覺得這傢伙比隋煬帝還狠!
兄弟倆一對窩囊廢,就這麼互相埋怨。士兵見狀更絕望了,逃走的愈來愈多。
大業十四年(六一八年),隋煬帝在揚州死於非命,天下立刻陷入群龍無首的局面之中。各路反隋力量紛紛稱王稱帝,建立割據政權。在這個群雄逐鹿的歷史時刻,誰成了大隋王朝的最後終結者?
最後,李密占領了幾個大糧倉,手裏有糧,心中不慌,沒必要著急,正應該跟王世充耗著。李密是難得的軍事家,這個道理他懂得,開始也想深溝高壘,不理睬王世充的挑釁,慢慢耗著他。但是,他手下剛剛從宇文化及那裏接收了不少降兵降將,這些人新換了主人,都想好好表現一把,立功心切,整天慫恿李密正面迎敵。聽他們七嘴八舌這麼一嚷嚷,李密決定,打!
第一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當時已經被李淵立為皇帝。
問題是,文臣開心,武將可不開心了。楊侗原來倚重的軍事統帥——王世充。前文講過,王世充本來是江都通守,後來因為東都告急,隋煬帝才派他來救援的,自打來了之後就一直跟李密打仗。現在,王世充看見楊侗和元文都這樣器重李密,還要讓李密入朝輔政,很不以為然,就對手下說:
天命是不固定的,鄭王現在功德非常大,希望陛下能像唐堯、虞舜一樣,把尊位禪讓給鄭王吧!面對大臣的威逼,楊侗怎麼說呢?別看楊侗年幼,但是關鍵時刻,還真是義正詞嚴。他說:
要知道,本來楊侗已經被李密圍困很久了,屢戰屢敗,而且糧草不繼。如果沒有意外,遲早要被李密攻破。但是因為宇文化及,李密居然向自己稱臣,這可真是意外之喜,楊侗也很開心。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沒過多久,東都洛陽就爆發了激烈的流血衝突,楊侗自己也落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可是,誰也沒想到,也不知是毒酒製作水準不高,毒性不強,還是楊侗的生命力太頑強了,喝之後就是不死。王仁則沒有耐心,走上前去,拿出一條白絹,直接把楊侗勒死了,和隋煬帝的死法一模一樣。
明公與唐公同族,兼有疇昔之好;雖不陪起兵,然阻東都,斷隋歸路,使唐公不戰而據長安,此亦公之功也。
那打的結果怎麼樣?其實,一場戰爭誰勝誰負,看看雙方的戰前準備就能知道得差不多了。王世充是怎麼準備的?戰鬥開始之前,他召開誓師大會,說: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