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環繞月球

作者:儒勒.凡爾納
環繞月球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二章 山岳形態

第十二章 山岳形態

「這種輻射的形狀多麼雄壯啊!」米歇爾不住口地稱讚。「很難想像誰能看到比這更美的景色了!」
這許多山脈中間最重要的一條是亞平寧山脈,綿亙一百五十法里,不過不如地球上的山脈長。亞平寧山脈沿「雨海」東部邊緣迤邐而下,北面是喀爾巴阡山脈,長約一百法里。
「為什麼辦不到,因為月球表面物體的重量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米歇爾說。
亞平寧山………北緯十四度至二十七度,高五千五百零一米
烏拉爾山………南緯五度至十三度,高八百三十八米
「那也沒有關係。他怎麼說呢?」
「不知道,」巴比康回答。
在經過四周平原上空的時候,巴比康指出許多不大重要的山,其中有個環形山叫做給.呂薩克山,直徑只有二十三公里。南面是一片平坦的平原,沒有一個丘陵,甚至連一個土崗也沒有。北面則恰恰相反,直到和「風暴海」接壤的地方為止,簡直就像一個受到颶風襲擊的海面,波濤翻騰,像高山,像丘陵,一浪接著一浪,但是一下子凝結成了固體。從哥白尼山高峰上向四周輻射的那許多長長的光束照射在這一片平原上,照得四面八方一片雪亮。有幾束光束寬達三十公里,長度簡直無法測量。
「但是,如果月球人的身材也只有我們的六分之一呢?」尼卻爾反駁他。
阿朗貝爾山……南緯四至十度,高五千八百四十七米
全牛山…………北緯二十一度至二十八度,高二千七百四十六米
在炮彈到達北緯十度線的時候,它彷彿在沿著東經二十度線筆直地前進。
「你們知道嗎,朋友們?」米歇爾說,「我們從上面看下去,這個平原好像什麼東西?」
「依我說,所有這些紡錘形的熔岩好像隨便扔在那裡的一把遊戲棒。只消一隻鐵鉤就能夠一根一根地拉出來。」
「說得好!」米歇爾大聲說。「你這句話點醒我應該怎樣和科學家推理了!」
hetubook•com.com「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特點呢?」尼卻爾問。
「不是,」巴比康回答,「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些山梁在某種情況下就會留下許多陰影。但是這裡沒有陰影。」
「這是什麼山?」米歇爾問。
「他們的目的呢?」尼卻爾問。
旅客們不可能看到亞平寧山脈的主峰,因為它從西經十度伸展到東經十六度,但是,喀爾巴阡山脈從東經十八度一直伸展到三十度,恰巧落在他們的視野裡,因此他們可以記錄這條山脈的分布情況。
裡費山…………北緯二十五度至三十三度,高四千一百七十一米
「不知道,」尼卻爾回答。
過了不久,拋射體還沒有來得及接近一個適當的地點,進行嚴密的觀測,埃拉托斯泰納山已經隱藏到地平線下面去了,這座山是亞平寧山脈和喀爾巴阡山脈的分界線。
「朋友們,」俱樂部主席這時用莊嚴的聲音說,「我不知道我們要落到什麼地步,也不知道我們是不是還能夠再看到地球。但是,我們現在應該進行工作,彷彿這個工作將來總有一天能夠對我們的同類有用處一樣。我們應該拋開一切憂慮。我們是天文學家,這顆炮彈就是劍橋天文台的空間觀測站。咱們來進行觀測吧。」
安地斯山………南緯十度至二十度,高三千八百九十八米
庇里牛斯山……南緯八度至十八度,高三千六百三十一米
阿爾卑斯山……北緯四十二至四十九度,高三千六百一十七米
厄爾士山………北緯十七度至二十九度,高一千一百七十米
「是的,」巴比康回答,「赫歇爾曾經提出一個看法,但是他不敢肯定。」
「關於這個光束問題,難道沒有人能解釋嗎?」米歇爾問,「因為我不相信這個問題能夠難倒那些科學家!」
在月面圖上,「雲海」的邊緣不很清晰,有人設想這個遼闊的平原是由它右面不遠的托www.hetubook.com•com勒密、皮爾巴克和阿扎謝爾三座火山口吐出來的岩漿組成的。但是,拋射體在前進,越來越明顯地接近了這個地區,「雲海」北部不久就出現了許多山峰。前面聳立著一條光芒四射的山嶺,瑰麗異常,山峰彷彿隱在迸射的陽光下看不見了。
高加索山………北緯三十二至四十一度,高五千五百六十七米
魯克山……………南緯二十度至三十度,高一千六百米
三位旅客對這束奇異的光線的來源展開了討論,他們也不見得比地球上的那些觀測家更高明,誰也無法說明這種光線的性質。
「月球表面有許多種環形山,」巴比康說,「顯而易見,哥白尼山屬於輻射類火山,如果我們離得更近一些的話,就能夠看到內部像刺蝟似的聳立著許多圓錐體,每一個圓錐體以前就是一個噴火口。月球有一個奇怪的特點,而且毫無例外,所有的環形山內部都比外面的平原還要低,這是和地球上的火山口截然不同的地方。因此,根據這些環形山底部的彎曲度繪出的球體的直徑,總是比月球的直徑小一些。」

這當兒,拋射體仍舊以幾乎同樣的速度循著月球表面前進。不難想像,在這三個旅客當中,誰也沒有想到過休息。月球的風景每一分鐘都在變化,慢慢地逃出他們的視野。到了早晨一點半鐘光景,他們看到了另外一條山脈的山峰。巴比康看了一下月面圖,認出了埃拉斯泰納山。
「是嚴肅嘛,」米歇爾安然自得地回答,「好吧!不談遊戲棒,我們假定這些都是死人骨骼。那麼,這個平原就是一個廣闊無邊的萬人塚,這裡安放著一千代已經消逝了的月球人遺骸。你喜歡這個聳人聽聞的比喻嗎?」
這時候,拋射體飛到環形山中心。哥白尼山周圍幾乎形成一個完美無缺的圓圈,陡峭的壁壘露出了鮮明的輪廓。我們甚至能夠看到雙層環狀突起。四周是灰濛濛的平原,荒蕪淒涼,凸起部分呈現出一個個黃色的斑點。和圖書在環形山內部,有兩三個圓錐形的火山口忽然閃爍了一下,猶如藏在首飾箱裡的寶石突然發射出耀眼的光芒。北面的壁壘比較低,很可能是火山口的出口。
喀爾巴籲山……北緯十五度至十九度,高一千九百三十九米
「半斤八兩,」巴比康回答。
「這就是哥白尼山。」
事實是,這種光線只在白晝的天體在月球對面的時候才出現,但等到太陽光傾斜的時候就看不見了。
哥白尼山位於北緯九度和東經二十度,高出月球表面三千四百三十八米。這座高山在地球上能夠看得很清楚,因此天文學家能夠對它進行很好的研究,特別是在月球進入下弦月和新月時期;因為這時候,它在西面留下一條很長的陰影,可以測量它的高度。
說到這裡,精密的觀測工作就開始了,他們根據拋射體和這個天體不斷變化的距離,忠實地繪下了月面各種不同的情況。
這就是月面倒影圖的兩個主要的方位,也是我們在跟隨著巴比康主席進行觀測的時候,必須隨時留意的問題。三位旅客在比爾和馬德累爾的月面圖幫助下,能夠毫不猶豫地認出收在望遠鏡視野裡的月球部分。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拋射體逐漸向月球北半球逼近。它如果沒有不可救藥地偏離了自己的軌道,就應該達到月盤中心,但是現在,這個中心點已經離三個旅客很遠了。
「要是沒有月球人呢?」巴比康補充了一句。一句話結束了這場爭論。
巴比康現在可以看清哥白尼山的主要形勢了。這是月球第一流的環形山之一。它也和凌駕在「風暴海」上空的刻不勒山和亞里斯達克山一樣,有時好像灰色月盤上的一個明亮的圓點,因此被認為是一座正在活動的火山。其實它也和月球這一面所有的火山一樣,不過是一個熄滅了的火山。火山口直徑大約二十二法里。從望遠鏡裡可以看到歷次火山暴發的痕跡,四周彷彿布滿了火山岩的殘片,這樣的殘片在火山口內部也能夠找到。
「他說他認為這些光線也許是冷卻後凝成的熔岩流,它們能夠在太陽直射下發出亮光。也許真的是這樣,但是什麼也沒有肯定,除了這個以外,我們如果從第谷山附近經過,就能更好地研究光束的原因了。」
赫穆斯山………北緯八度至二十一度,高二千零二十一米和_圖_書
「是『雲海』北部的一個地方,」巴比康回答。「我們離得太遠了,無法斷定它的性質。這些平原是不是像最早的天文學家所主張的那樣、是由乾燥的細沙組成的呢?難道是像沃倫.德拉呂先生說的那樣,只不過是一望無際的森林?沃倫.德拉呂先生認為月球大氣層很薄,但是空氣的分子很稠密,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很快就會知道的。在沒有權利肯定以前,我們什麼也不要肯定。」
現在正是午夜半點鐘。巴比康估計他們和月球表面的距離約莫一千四百公里,這個距離比月球的半徑大一些,但隨著他們向北極前進,距離可能還會縮小。拋射體已經越過赤道,到達北緯十度線,從他們已經在月球圖上仔細標明的這條緯度線起直到北極,巴比康可以和他的兩個同伴在最好的條件下對月球進行觀測。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什麼地方?」米歇爾問。
「嘿!那我就要說比這裡還要美呢!」米歇爾.阿當回答。
「他們倒不蠢呵,這些月球人!」米歇爾說。
阿爾泰山………南緯十七至二十八度,高四千零四十七米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想法!」尼卻爾回答。「不過,很可能刻卜勒不知道這些環形山多麼大,因為挖掘這些洞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月球人是根本辦不到的!」
下面是以從南到北為順序排列的月球山脈表,並註明緯度和主峰的高度:
多菲爾山…………南緯八十四度,高七千六百零三米
來市尼茨山……南緯六十五度,高七千六百米
「我可敬的朋友,」講究實際的巴比康回答,「在我們還沒有弄清這是什麼東西的時候,知道它們像什麼,又有什麼用處呢?」
「那你就太難伺候了!真見鬼!」米歇爾說。
月球大部分著名的山脈都分布在北半球。不過在南半球上也有幾條著名的山脈。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尼卻爾說,「這些光線也許不過是一條條能夠強烈地反射太陽光的山梁吧?」
「請你嚴肅一點!」巴比康說。

在這裡,必須對進行觀測使用的月面圖詳細說明一下https://www.hetubook.com.com。在月面圖上,由於望遠鏡的物像總是倒影,所以南在上,北在下,同時也由於倒影關係,自然要東在左,西在右。不過,這也沒有關係。如果把月面圖翻過來,像我們用肉眼看到的月球一樣,則東在左,西在右,這是和地圖恰恰相反的。這就是這種反常現象所以存在的理由。觀測家站在北半球,如果你願意,就算是在歐洲吧,他們就會看見月球在他們南面。他們在進行觀測的時候,背脊衝著北方,這是和他們看地圖的姿勢完全相反的。因為背脊對著北方,自然要東在左,西在右了。但是,觀測家如果站在南半球,比方說,就在巴塔戈尼亞吧,那麼月球的西部自然在他們左面,東部在他們右面,因為他們背後是南方。
事實上,使用望遠鏡,可以把一千四百公里的距離縮短為十四公里,也就是說四法里半。洛磯山的望遠鏡能夠把月球的距離縮得更小,但是地球大氣層大大地削弱了這架光學儀器的威力。因此,巴比康在他的拋射體裡舉起望遠鏡,能夠看到地球上的觀測家幾乎無法看到的詳細情況。
「如果機緣湊巧,」巴比康回答他說,「我們到了南半球的話,你會怎樣說呢?」
這是地球衛星那些數不清的環形山中間的一個,高四千五百米。提到這個問題,巴比康告訴他的朋友們,刻卜勒曾經對這些環形山的形成提出了一個奇怪的意見。照這位著名的數學家的說法,這些形狀好像火山口的洞穴可能是月球人用手挖掘的。
「他們的目的也是很自然的!」巴比康回答。「月球人所以進行這種巨大的工程,挖掘這些無邊無際的洞穴,那是為了躲避一連十五天直射在他們頭上的太陽光。」
除了南半球的第谷山以外,哥白尼山獨自形成一個最大的發光體系。它在「風暴海」上孤峰突起,彷彿是一座巨大無比的燈塔,它那燦爛的光輝照亮了兩個大海。在這片月球平原上,它那長長的光束,眩目耀眼,越過了附近一條條山脈,一直伸展到「雨海」,堪稱天下第一奇觀。在地球上凌晨一點鐘的時候拋射體像一個放入天空的氣球一樣。俯視著這座華麗的高山。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