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一千零一夜(五)

作者:佚名
一千零一夜(五)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譯後記(部分)

譯後記(部分)

《一千〇一夜》內容豐富,情節離奇,充滿美妙的幻想,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了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豐富的想像力。它描述了阿拉伯色彩斑斕的風土人情,記錄了阿拉伯幾個世紀的社會變遷,閃耀著阿拉伯古老文化的光芒。
在《國王山魯亞爾及其兄弟的故事》這篇緣起中,讀者首先對山魯佐德的德才兼備、捨己為人的形象留下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同時對《一千〇一夜》全書的內容有了概略的了解。因為山魯佐德是以不惜犧牲性命的大無畏精神去跟一個嗜殺成性的暴君面對面地戰鬥的。她在暴君面前多活一天,便可多挽救一條性命;她的徹底勝利能使千百萬女同胞免遭暴君和圖書的蹂躪和屠殺。她賴以戰勝暴君的武器就是「講故事」,而且所講的故事必須罕聞動聽、吸引力特別強、具有強烈感染作用。編輯者收集的故事,只有符合這樣的要求,才能博得後人的喜愛而流傳久遠。
…………
譯者  一九八四年春於北京
《一千〇一夜》是著名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被公認為民間文學的優秀遺產,已譯成多種文字。有的故事已經搬上了銀幕,有的被選為教材,流傳久遠,深為讀者喜愛。
我所據以翻譯的兩種版本都沒有《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而這兩篇故事是膾炙人口和圖書的,因此我從別處找到這兩篇故事翻譯出來,補充在全譯本裡。
《一千〇一夜》的許多故事,把阿拉伯人的生活、風尚和社會各階層的習性如實地描繪出來,因此阿拉伯人稱它為一面纖塵不染的明鏡。其中很多故事,有得是根據歷史改編的,有得是憑想像撰寫的,最初曾被官方宣講員和民間說書人在軍營和咖啡店裡宣講、說唱,為廣大群眾所熟悉。而歷代的文人、宣講者和民間藝人從事口頭創作、編寫、收集、抄寫故事,只是為了謀生,而且限於口頭講述、說唱,父死子傳,子死孫繼,經歷了六、七個世紀,直到發明了印刷術,才照原來的手抄本印行,作者的姓名自然無可查考。一般考據者和圖書說,《一千〇一夜》中的每篇故事都各有它的作者以及無數傳抄者、講述者。但是,最後收集整理編輯成書的卻是一個人。
《一千〇一夜》這部通俗讀物的內容,描繪了阿拉伯社會各階層的真面目,形形色|色,範圍廣泛,所以不為一般自命高雅的文人學士所重視。後來,西方的探險隊、古蹟考察團相繼到了東方,收集阿拉伯的民間傳說,阿拉伯作家才注意到了自己的生活和文化,逐漸使用大眾語言,記錄整理民歌民謠以及故事體的民間文藝作品。歐洲人承認,阿拉伯人無限豐富的寶藏對他們的文化有莫大的影響。難怪法國學者伏爾泰說,讀了《一千〇一夜》四遍以後,算是嘗到了故事體文藝作品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滋味。法國作家司湯達甚至希望上帝使他忘記《一千〇一夜》的故事情節,以便再讀一遍,重新得到美妙的故事給予他的樂趣。
《一千〇一夜》故事中的正面人物,代表了光明和正義;反面人物則是代表黑暗和邪惡的人妖鬼蜮。許多故事都貫穿著這樣一個主題:光明和正義總要戰勝黑暗和邪惡。
總的說來,《一千〇一夜》的故事優美動聽、愛憎分明。它讚揚了真、善、美,鞭笞了假、惡、醜。故事內容和人物性格具有比較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不過,這些作品畢竟是封建時代的產物,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作品歌頌的人物中,除了受剝削受壓迫的下層人物外,有得是剝削階級的權貴,有得是巧取和-圖-書豪奪的自私自利者;某些作品還有封建迷信色彩,我們閱讀對應該加以鑑別。
十八世紀初葉,《一千〇一夜》譯成各國文字,博得了讀者的賞識,阿拉伯人從而感到無限光榮,因為《一千〇一夜》把阿拉伯的文化傳播到了東西方各國,填補了阿拉伯歷史和文學上的空白,成了衰敗、動亂時期阿拉伯人的火把,照亮了他們的心胸,讓他們憶起過去的光榮而發憤圖強。同時,《一千〇一夜》也是一條堅固的紐帶,把阿拉伯人緊密地聯結起來。
…………
此書是根據開羅前進學術出版社一九〇七年仿布拉格本所印行的版本,並參照貝魯特天主教出版社一九二八年版本譯出。上述兩種版本的內容大同小異,小異的地方,譯文對照兩本,擇善而從。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