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上)

作者:王立群
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回 趙國之亡 昏庸信讒斬將敗兵 主次不明割地求和

第二十回 趙國之亡

昏庸信讒斬將敗兵 主次不明割地求和

邯鄲之戰尚未結束,趙國的武垣令傅豹等人率領該地原燕國百姓叛逃到了燕國,為趙、燕兩國關係埋下了矛盾的種子。
趙孝成王時期趙國的疆域快速減少。國土是國之根本,失去國土,國家必然滅亡。為什麼趙孝成王時期趙國的國土快速減少呢?
趙國自西元前四〇三年立國到西元前二二八年滅亡,歷經了一百七十餘年,它曾在今天的河北、山西等交界之地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趙國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後世傳誦頗廣的故事,如「竊符救趙」、「完璧歸趙」、「毛遂自薦」等,趙國為戰國時代的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趙國除了燦爛的文化,還有一點是後人最為稱頌的,就是趙國軍民的積極抗戰,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唯獨趙國是最能打也是打得最為慘烈的國家。但是歷史沒有選擇趙國,這除了歷史的必然性之外,還存在哪些因素呢?
趙國政治腐敗成風。我們看看郭開這個人即可知趙國的政治腐敗到何種程度。郭開是趙國大臣,囿於文獻的缺失,我們今天已經無法知曉郭開曾擔任的職務。但是,郭開對趙國最後的亡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平原君無話可說,但固執不改,田單後來的作為完全在趙奢的預料之中。
先說用人失誤。
趙國滅亡了,這是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又一輝煌戰果。那麼,秦王嬴政的第三個目標將會鎖定哪個國家呢?
趙孝成王元年,燕國大舉進攻趙國。趙孝成王竟然拿出趙國士兵浴血奮戰奪得的濟東三城,送給曾經大敗過燕軍的齊將田單,讓他率兵攻燕。濟東三城包括五十七座城邑,這等於把趙國士兵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國土拱手送給了齊國。
燕國確實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不識大體,但是,趙孝成王應當明白趙國的大敵是秦,而不是燕,趙國的主要矛盾是秦、趙矛盾,而不是燕、趙矛盾。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趙國應當全力應對秦國隨時可能發動的新進攻。結果,卻放過主要敵人秦國,舉全國之力打擊了團結對象燕國。抓住比趙國還弱的燕國窮追猛打,不但失去了一個盟友,失去了休養生息的機會,而且放鬆了對秦國的戒備,讓秦國坐收漁翁之利,豈不失之大矣?最終的後果是兵力進一步消耗,國土進一步喪失,亡國之日加速到來。
秦亡六國是嬴政統一大業的重要篇章,我們用了較大的篇幅講趙國之亡,只想說明一點,秦國統一六國其實是由兩大因素促成的,一是秦國的崛起,二是六國的衰落。一方面是秦國的崛起和蒸蒸日上,另一方面是六國的衰亡和代代昏君。一盛一衰,最後導致嬴政統一六國。趙國由強到弱的歷史,最能說明六國衰落是秦國統一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和*圖*書
第二,政治腐敗。
廉頗是趙國名將,屢立戰功。長平之戰為秦反間計所害,長平之戰後,廉頗又率兵對付趁火打劫的燕國,大敗燕軍。就是這麼一位德高望重、屢立戰功的名將,在趙國竟然待不下去。除了秦國反間之外,趙王身邊的重臣也進讒言陷害他。郭開之口勝過秦人雄兵,三寸之舌勝過百萬秦軍,廉頗沒有死在秦軍刀下,卻毀於郭開口中。趙國的政壇黑暗到了這種程度,除了亡國還有什麼路可走?
秦國當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一個機會。秦趁趙、燕兩國大戰之機,出兵伐趙,首先是攻占晉陽(今山西太原),接著攻占榆次(今山西榆次)等三十七座城邑。晉陽是趙國早期的都城,戰略意義十分重要。晉陽被占,趙國在山西的門戶洞開,秦軍可以輕鬆地從西邊進攻趙國。榆次等三十七座城邑的被占,則讓趙國大片土地落入秦國手中。直到此時,趙孝成王才醒悟過來。趙孝成王十九年,趙、燕兩國議和。雙方交換土地,燕、趙矛盾得以緩解。
廉頗到魏國後,魏王長期不信任他,廉頗自己也很想回趙國再次帶兵。
趙國一共產生了十三位國君,真正對趙國歷史發揮積極作用的唯有趙武靈王一人而已,此前此後的趙國國君多為昏庸之輩,但是,趙武靈王前明後暗,沒有善始善終,最後連自己生命都無法保障,至多也只能算是半個明君。所以說,趙武靈王是興業之主,趙惠文王是守業之主,趙孝成王是毀業之主,趙王遷則是亡業之主。
面對趙奢的質疑,平原君無話可說,只好敷衍道:將軍不要計較了,這事我已經和趙王說過了,趙王也已經答應了,將軍不要再說什麼了。趙奢說:您做得太過分了。您之所以以大量土地換取田單,就是因為田單為齊將,齊、燕兩國有世仇。我倒不這樣看,如果田單笨,他根本就打不過燕軍;如果田單聰明,他絕不會率趙軍和燕國交戰。二者必取其一,田單是齊國大將,他怎麼會讓趙國做大做強?如果趙國強大了,齊國還能稱霸嗎?田單率領趙國的軍隊一定會打消耗戰,把燕、趙兩國都拖得精疲力竭,他才率兵回來。
如果說趙國的這兩www.hetubook.com.com種失地,屬於特殊情況,雖不可取,亦屬無奈之舉。但是,趙國拿土地換取他國將領則顯得非常荒唐,毫無可取之處。
燕王召見重臣樂間,詢問他的看法。樂間回答,趙國是一個四面都需要應敵的國家,因此,這種國家的應戰能力超強,不能打。燕王又問,以眾伐寡,用二打一的辦法攻打也不行嗎?樂間肯定地回答,不行。燕王賭氣地說,那我用五倍的兵力去伐趙,行不行?樂間還是堅定地回答,肯定不行。燕王一聽,勃然大怒。大臣們一看燕王震怒,便齊聲附和燕王。面對失去理智的燕王,樂間不再說話。
第三,主次不分。
趙悼襄王此時也感到用樂乘代替廉頗做得有些過分,想重新起用廉頗,但又不知道廉頗近來狀況如何。於是,趙悼襄王派使者去魏國看望廉頗。郭開做為趙國重臣,率先得知了這個消息。他對出使魏國的使者行賄,讓他設法阻止廉頗回國。使者在魏國見到了廉頗,看到廉頗飯量很大,還能披甲上馬,身體極好。但是,由於收了郭開的重禮,使者回來對趙王說:廉將軍雖然老了,但是飯量很大,不過我在那兒坐了一會兒,他去了多次廁所。趙王聽了使者的話,認為廉頗真的老了,便不再考慮起用廉頗。
他導演的長平之戰幾乎毀掉了趙國,因此,趙孝成王應當深知趙國的勁敵是秦而不是燕。但是,趙孝成王也像燕王一樣,不識大體。打敗燕國之後本應當立即修補趙、燕關係,全力對付秦國,趙孝成王反倒得理了,在其後的兩年中。把主要兵力用來對付燕國。趁燕國戰敗之機。連續三年兵伐燕國——趙孝成王十六年(西元前二五〇年),趙國派廉頗伐燕;十七年,再伐燕國,包圍了燕國國都。十八年,協助魏國攻hetubook•com.com燕。
第四,疆域銳減。
這時趙孝成王在做什麼呢?
趙國滅亡有四大因素:用人失誤、政治腐敗、主次不分、疆域銳減。
燕、趙兩國本來是唇齒相依的關係,趙國為燕國阻擋了秦軍的進攻,僅此而言,燕國應當幫助趙國,抵擋秦軍,但事實並非如此。
趙遷繼位之時趙國已處於亡國前夜了,但是,趙遷還是聽信讒言,殺了支撐趙國半壁江山的名將李牧。這是自毀長城啊!三個月之後,趙王遷被俘。雖然李牧就算不被殺,是否能支撐趙國這盤殘局還是個未知數,但是,殺了名將李牧,趙國一定滅亡。因為,李牧至少還能讓趙國堅持下去,不至於三月亡國。趙王遷死到臨頭還冤殺名將,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最後也滿懷憤慨地寫道:「遷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豈不謬哉!」
趙國不僅面臨著秦國巨大的軍事壓力,同時還不斷遭受北面燕國的騷擾。燕國是一弱國,實力遠遠比不上趙國。但是,在趙國的亡國過程中,燕國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燕國本應幫助趙國對抗秦國,這樣,趙國就會成為一道屏障,保護燕國不受秦國兵燹之災。但是,燕王鼠目寸光,只圖眼前利益。自以為趙國長平之敗以後,兵力大損,想趁秦火打劫,結果,損兵折將。
戰國時期有「四大名將」之說,秦、趙兩國各占兩位。趙國的兩位名將是廉頗和李牧。李牧死於郭開之口,原因是郭開受秦重金賄賂,誣陷李牧。廉頗也毀於郭開之口,但並非受秦反間之計一事。
此事又牽涉平原君。平原君在邯鄲之戰的危急關頭,求助信陵君,出訪楚國,請來救兵,又散家財以助戰,確實發揮了不少作用。但是。在這件事情上,平原君的做法很不明智,出如此高價去請齊國的田單這個餿主意他也想得出來。趙奢問到他頭上,他雖無話可說但仍然不願承認錯誤,反而以趙孝成王已經答應為由,請趙奢不要再管。改口所失去的無非是面子,但是趙國土地這個「裡子」可是保住了。現在,只顧面子,不要「裡子」,豈非糊塗蟲?
先說秦國攻略趙地,這是趙孝成王時期趙國國土快速流失的主因。長平之戰以後,秦軍攻取了趙國的武安、太原,趙國在西部、南部喪失了大片國土。前文提過,秦國趁燕、趙大戰之機,攻占了原趙都晉陽,占領了趙國榆次等三十七座城邑,第二年又攻占了整個上黨郡,設置了太原郡。趙國在西部的土地大都喪失。
在趙國的歷史和_圖_書上,不乏大將、名將,可惜的是,這些名將的結局都非常慘,李牧被殺,廉頗最後客死他鄉,政治的腐敗加快了趙國滅亡的腳步。唐朝末年的周曇曾有詩云:「秦襲邯鄲歲月深,何人沾贈郭開金。廉頗遺國李牧在,安得趙王為爾擒?」雖然,廉頗回國、李牧不死最終不一定會阻止趙國的滅亡,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延遲秦軍東擴的速度。
趙孝成王十五年,燕王派丞相栗腹出使趙國,送了五百金的重禮給趙王。但是,這個栗腹一回到燕國,馬上向燕王報告,趙國的壯年人都死在長平了,未成年人還沒有長大,可以趁此機會討伐趙國。
趙孝成王主次不分,在長平之戰、邯鄲之戰之後,並沒有對內休養生息,對外廣交朋友。對燕國的趁火打劫進行必要的打擊是必須的,但是,在教訓了燕國之後,應當適可而止,不應當和燕國又打了四年之久。
趙孝成王死後,繼任的趙悼襄王又不信任廉頗了,派樂乘代替廉頗為將。廉頗不服氣,一怒之下,打跑了樂乘,廉頗因而在趙國就待不下去,逃到魏都大梁。
趙國人才濟濟,遠非他國可比。但是,趙國的國君從趙孝成王開始,重用的人多是公族貴戚。比如說長平之戰,這是決定趙國生死存亡的大決戰。然而,在這場生死大決戰之前,趙孝成王找誰謀劃?一個是平陽君趙豹(趙惠文王的舅父),一個是平原君趙勝(趙惠文王之弟);全是公族貴戚。廉頗等一批名將,藺相如等一批名臣,全不在決策人之列。趙豹主張不要上黨郡,趙勝主張接收上黨郡。雖然兩人主張不同,但是,他倆都沒有意識到接受上黨郡將引發秦、趙兩國之間的一場生死大決戰。這兩位參與決策的人都沒有把大決戰這一點給趙孝成王講清楚。趙孝成王既想要地,又無充分思想準備要打硬戰、惡戰,最終一敗塗地,元氣大傷。
於是。燕王派出兩路大軍、兩千輛戰車。一路以栗腹為帥,進攻鄗(今河北高邑);一路由卿秦為將,攻打代(今河北蔚縣)。趙國兵分兩路,一路由廉頗率領,迎戰栗腹;一路由樂乘任主帥,迎擊卿秦。結果,趙軍大敗燕軍,殺了挑起這場戰事的燕國丞相栗腹,俘虜了卿秦、樂間。
郭開是趙國重臣,自然知道廉頗對趙國非常重要。但是,他嫉賢妒能,不容廉頗,不惜以重金賄賂趙國使者,毀掉了趙國一員虎將。後來,楚國聽說廉頗閒居在魏國,便派人暗中將廉頗接到楚國。廉頗雖然在楚國當了將軍,但是,並沒有立過什麼戰功,還總是念和_圖_書念叨叨地說,我喜歡用趙兵。最終,廉頗客死楚國。
這件事受到了趙國大將趙奢的嚴厲指責。趙奢找到主掌趙國國政的平原君,質問他:趙國拿出「覆軍殺將」奪得的五十七邑送給齊國,只為了得到一個田單,值不值?難進趙國真的就沒有人了?為什麼不讓我趙奢領兵?我趙奢曾經因犯罪在燕國待過,燕國也曾任命我擔任過上谷(今北京懷柔)郡守。燕國的地形,我熟得很。百天之內我趙奢就可以把燕國擺平,如果用田單,他還沒有把部隊集合起來呢。
田單曾經用火牛陣大敗燕軍,但這並不等於只有田單才能打敗燕國。趙國此時有廉頗、趙奢等一批名將,趙孝成王一概不用,偏偏用趙國將士浴血奮戰得來的土地換一個不可能為趙國盡心盡力的齊將田單,如果不是趙孝成王腦子進水了,他可能這樣做嗎?
趙孝成王十年(西元前二五六年),秦派兵進攻趙國,攻占趙國二十多個縣,殺死九萬趙軍。趙派樂乘等率兵進攻秦信梁軍,打敗秦軍。此時的燕國非但不幫趙國抗秦,反而趁秦、趙大戰之機,攻占了趙國昌壯城(今河北冀州),這進一步激化了燕、趙矛盾。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被秦攻占,二是封地給人。
再說趙國以地封人。趙孝成王面臨秦國的巨大壓力,不得不封地給他人,以救趙之急。這種分封有兩種情況,一是討好秦國,二是封給有功之士。前者如趙孝成王十七年,呂不韋被秦封為文信侯,權勢熏天。趙國為了討好呂不韋,主動把趙國的河間封給呂不韋。這種做法短期內確實使呂不韋非常高興,但是,這種賣地求和的短視之舉只能加速趙國衰弱的進程。後者如封信陵君,邯鄲之戰以後,為了報答信陵君竊符救趙,趙孝成王把趙國重鎮鄗(今河北高邑)送給信陵君為湯沐邑
以上我們說明了趙國滅亡的四大原因:用人失誤、政治腐敗、主次不分、疆域銳減。四大原因彙聚在一起,趙國強盛時的「太行為城漳為池,叢臺歌吹青雲聳」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了。其實這四大原因可以歸結為一條——昏君庸主,因為這四大原因都和趙國君主息息相關。
趙孝成王錯誤地撤廉頗而用趙括,使趙國損失了四十五萬精兵。長平之戰以後,趙孝成王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廉頗的重要,讓廉頗再次領兵,廉頗不負王命,屢屢為趙立下戰功。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