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

作者:東野圭吾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Ⅶ 作家的日常 這是一場愉快的遊戲,謝謝大家!

Ⅶ 作家的日常

這是一場愉快的遊戲,謝謝大家!

即使是直木獎一再落選的期間,我也是開心遠大於失望。二十年前踏進東京時,我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和這個獎沾上邊。當然,入圍就會有所期待,沒得獎難免失望。但是,有朋友一同分擔我的失望。我知道他們的表情毫無虛假,因此連悶酒喝起來也很可口。
我從頭潤飾、修改執筆中的第二部作品,又是在截稿前才投稿。我一直努力到最後一刻,希望不會後悔。
「請放心,我是仔細盤算過才決定的。」
這年夏天,我開始寫作,而且是很莽撞地直接寫在 KOKUYO 稿紙上。坦白講,我並沒有「絕對要拿到亂步獎」的拚勁,重要的是先挑戰再說。我唯一想避免的,就是甚麼都沒做便放棄夢想。
成為工程師的確是我的夢想之一,但若是這樣,從小我無數次「模仿」算甚麼?我真的不挑戰其中任何一項,就此終老一生嗎?不會後悔嗎?
開始讀小說是上高中後的事。在那之前,我最怕看到一堆字,國文成績也很悲慘。我兩個姊姊都是愛書人,但我一點都不想碰書。
真是想得太美了。根本還沒得獎,就對亂步獎這塊招牌的沉重感到壓力。一個月後果真落選時,還是頗為失望,真是可笑。
「恭喜得獎。」
小五時,因著親戚大哥的感化,彈起吉他,也作詞作曲。只不過事後一聽,發現每首歌曲都是現成歌曲的翻版,讓我失望極了。
我一直告訴自己,我只是為了逃避不適應的公司生活才這麼想,但「要是去追逐其他夢想,現下會如何?」的念頭,卻一天天攫住我的心,不肯離開。
而七月二日晚間七點半,命運的電話響起。
這實在很怪異,雖然以得獎為目標,卻害怕得獎。因為當時的我,還沒有當作家的自信。只不過碰巧有一部作品得到肯定,並不代表往後都能夠維持同樣或者更高的水準。我認為待準備妥當再得獎,才是最理想的。
一位女性編輯爽快地答應了我寫奇幻小說的要求——母親的靈魂因車禍棲息在女兒的肉體上。這樣荒誕無稽的故事內容,曾遭數家出版社拒絕。
所以,當時我怎麼會想看亂步獎得獎作品《阿基米德借刀殺人》,至今仍是個謎。但是,那確實稱得上一次幸福的邂逅。由於這hetubook.com.com本書,我栽進推理小說的世界,特別是松本清張先生的作品,幾乎本本讀遍。
一本一千圓的書,版稅一百圓,換句話說,我一年的版稅收入是三百萬圓,和上班的年收入差不多。
得到新人獎就開心得忘我,辭掉工作搬到東京——這樣的新人作家想必很多。或許打消此種天真的念頭也是他們的工作。
真的,接下來有一段短暫的時期,我的人生是玫瑰色的。單行本《放學後》銷售超過十萬冊,在《週刊文春》的十大排行榜中也被選為第一名(當時亂步獎作品得第一是常識,但我並不知道)。
也許有希望——我第一次產生這種感覺。那一瞬間,寫小說成為我真正的挑戰,之前不過是寫心安的。
而另一位男性編輯,則同意讓我寫一部光聽大綱難以想像的小說——描寫一對男女的犯罪行為,卻完全不敘及心理層面,且兩人毫無交集。
高一那年冬天起,我花了半年,寫出一部長約三百張稿紙的小說。不可思議的是,記憶中我並沒有寫得很辛苦。學校的社團活動(我參加田徑社)結束後,回到家就一點一點地認真寫,不知不覺便完成。當時的感想是:原來只要有心,自己也能寫小說啊。
得獎是大事一件,不過落選也不會有任何損失。沒有風險卻刺|激萬分的遊戲——直木獎對我而言便是如此。能夠參加已是萬幸,怎能不好好享受?
現下回想,那或許是成為作家後最辛苦的時期。雖沒動過退出文壇的念頭,十分徬徨失措卻是事實。
但最後我選擇到製造業上班。這是一條以一般世俗眼光看來順順當當的路,沒有任何人會反對。必須先說明,這並不是妥協的結果。我從小就喜歡玩機械,成為工程師也是我的夢想之一。
喜歡模仿的我,不久後就思索著:我寫不寫得出推理小說?
另一方面,辭掉工作便能專心創作,我準備一年寫三部作品。
前幾天,即將八十八歲的父親寄來一封信,裏面有照片數張,拍的是位於橫濱的直木三十五的墓。迷上數位相機的父親,想必是得知直木的墓就在附近,便出門去拍照。信中沒有隻字片語,果然不改父親的職人作風。https://m.hetubook.com.com
不久,這一年的新亂步獎得主誕生。我立刻買來《小說現代》,得獎的是高橋克彥先生的《寫樂殺人事件》,據說是部優秀的作品,但我更在意評選過程。我的名字和作品名稱就印在高橋先生旁邊,還以粗體顯示我通過第二次評選,只差一步便能入圍。
我抱持著愚公移山的信念繼續創作,於是《秘密》在一九九九年的夏天得到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我出道已過十四個年頭,趕來祝賀的編輯人數多得令我驚歎。原以為沒人注意我,但我錯了。他們深深讓我感覺到,不僅有人緊盯著我、教我不致走錯路,且還為數眾多。
我設定五年的期限,要是試了五年還不行,就當自己沒才能,完全死心放下,認真朝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努力。
聽到這句話時,我整個人都暈了,通往新世界的門打開的聲音清晰地迴盪在耳際。
「話雖如此,要靠搖筆桿過日子,可不容易。」
編輯聽完總算露出笑容,表示既然考慮得如此周全,應該沒問題。看樣子,他似乎是高估了我上班的薪水。
一查之下,得知每年的投稿作品有三百篇左右。三百分之一——若是買彩券,得獎機率算是相當高。當然,我明白這不是機率問題。
而新一代作家的抬頭,帶給我很大的衝擊。比我晚出道的作家一一得到文學獎,闖出名號。另一方面,高舉著新本格大旗的作家,則輕輕鬆鬆便虜獲大批讀者。
然而,事實上,在祈求得獎的心情背後,卻有著「不,這次還是先別考慮太多」的想法。當中有兩個意義,其一就是警告自己「反正不可能得獎,與其把心思花在那種事上,不如思索該怎麼改進現下正在寫的作品」。關於這一點,就不必多加解釋了吧。問題是另一個意義,各位也許不會相信,但我暗暗覺得「這次可能還是不要得獎的好」。
這次是第六次入圍,只要獲選,無論多少次我hetubook.com.com都會接受。我早有準備,即使入圍十次、二十次,最後仍沒得獎也無妨。這樣的可能性不低,再怎麼說,直木獎可是第一大獎啊!難以相信這個獎會落到我頭上。但是我從未萌生退意。所謂的遊戲,要享受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每日新聞》報導我曾表示此次若無法得獎,下屆起便打算辭退入圍,恐怕是與芥川獎得主絲山秋子女士搞混了。
這時候支持我的,是幾位編輯。每當受到他們的鼓勵,我就能得到勇氣,明白不是沒人注意我。當然,他們並不只會說好話。他們向我要求高水準的作品,且毫不妥協。另一方面,他們也讓我盡情發揮,告訴我:「請寫你自己覺得有趣的題材。」
寫小說是一份孤獨的工作。然而,要將小說變成一本書送到讀者手上,過程中所需的人力卻多得驚人。我再次感到,能與他們共享一本書帶來的喜悅與懊惱,這份工作就更有價值。
只不過,我身邊的人似乎把此事看得很嚴重。得獎後,我打電話給姊姊,已從新聞得知消息的她哭了,還切切細訴至今她心裏有多不服氣。
雖然自己講這話有點怪,但以一個剛出道的新人作家來說,我當時的推算實在神準。剛到東京的前幾年,收入不過比我預估的金額高一些。對此,我毫無不滿。我早知在這個業界生存不易,而現實更加嚴苛。亂步獎這塊招牌的有效期限短得嚇人,因為在第二年的亂步獎慶祝會上,除了責編外,幾乎無人記得我的名字。連亂步獎都如此,得的若是其他新人獎就益發辛苦了。眼看著每年無數新人作家出道又不知不覺消失,不禁為能以作家身分生活感激萬分。
國中時代則迷上插畫,尤其喜歡描繪女性。期中考和期末考若很快舉雙手投降,我就把考卷翻至背面塗鴉打發時間。有一次被老師發現,還佩服地說「畫得真好」。我曾認真考慮要當插畫家,而去找美術老師商量。
對我而言,亂步獎不是終點。若運氣好得了獎,也不過是站在起跑點而已。當然,得獎非常重要,可是我也知道得獎後太久沒推出新作,立刻會被讀者遺忘。讀者是冷漠而健忘的,這一點身為亂步獎迷的我最清楚。我的想法是:倘使邊上班的情況下一年產不出https://www.hetubook.com.com一部作品,將來當了職業作家也終究無法以此維生。
即使上了大學,我也沒完全放棄從事電影相關工作的夢想。儘管唸的是工學院電機系,走的是與電影完全無關的路,但我仍持續閱讀一些書,為將來當劇作家鋪路。
二十四歲那年秋天,終於下定決心。我攤開雜誌《小說現代》,裏頭刊登著江戶川亂步獎的評選結果,得獎的是岡嶋二人先生的《寶馬血痕》與中津文彥先生的《黃金流砂》,但得獎的新人是誰我一點也不在意,我想知道的是報名辦法。
那就是:這裏真的是我的歸宿嗎?
來到東京與編輯見面,編輯卻顯得十分為難。
翌年一月底,我把完成的手稿寄到講談社。成果我並不滿意,但對當時的我而言,完成一部作品才是最緊要的。
於是,翌年一月底,我投稿第三部作品《放學後》。這次比《魔球》有自信,深覺一定能入圍,但直到實際接獲通知前,內心依舊忐忑不安。此番入圍,較前一年更加高興。
「那麼好的公司,虧你下得了決心辭掉。若事先商量一下,我多少能給你一些建議。」
然而,我不曾湧現當作家的念頭,那時最感興趣的是拍電影。在學校文化祭上放映和朋友拍的蠢電影,令我感到心滿意足。多半是當時史帝芬.史匹柏的《大白鯊》備受矚目,整個電影界充斥著年輕藝術創作者抬頭的氣氛吧。
《放學後》賣出十萬本,但那是沾亂步獎的光,以後的作品大概不可能賣得這麼好,我認為十分之一是個合理的數字,也就是一萬本。
等我著急的時候已經太遲。我的名字對讀者和書評家不再新鮮,即使自認寫出得意之作,卻打一開始就不受注目,當然不會成為話題。我耗時三年創作《天空之蜂》後,甚至認真考慮過以筆名推出。
但是,我絕不會為得獎而寫,這是對支持我的讀者和編輯應有的禮貌。
二〇〇六年三月號
我自知還沒有得獎的水準,所以投稿的第二個月,便著手寫另一篇小說。只不過,歷經上一次的教訓,我決定先打草稿。於是,我把公司不要的電腦報表紙帶回家,在背後密密麻麻地寫滿小字。這樣刪改十分容易,也可剪下貼在和_圖_書別的地方,感覺倒是和使用文字處理機、電腦相同。
那年五月,我收到通知,告訴我投稿的第二部作品《魔球》入圍。不用說,我自然高興得不得了,將必要文件寄回講談社時,還對信封合什禱告。
我對依然一臉不安的編輯做了以下解釋:
《ALL讀物》
我照例仔細閱讀《小說現代》上刊登的評選過程。光看到大師們針對自己寫的小說發表意見,便恍若置身夢中。由於落選,自然被批評一頓,即使如此,還是按捺不住想向人炫耀的心情。尤其是土屋隆夫先生一句「期待這位作者的下一部作品」,更是給了我莫大的勇氣。
即使有時加班到很晚,我也規定自己一定要有進度。當時我住單身宿舍,同事間開始流傳「最近在宿舍都沒看到東野」。為實現夢想,許多事不得不忍耐。在我,與朋友的往來就是其中之一。縱然想休息,我也沒有本錢玩。
之所以在好幾個夢想中選擇成為小說家,很大一個原因是:這個挑戰能與公司生活並行。我從未想過把寫小說當興趣,一旦要寫,就得以職業小說家為目標。連外行如我,都知道亂步獎堪稱成為職業作家最短的一條捷徑。
然而,我也明白好景不長。我認為,當下正是勝負的關鍵,於是辭掉工作,決心前往東京。
我對作品有自信,但一個月後便繼續進行下一部作品。因為等得知落選再提筆,就趕不上下次投稿了。但我心中盤算更多的是,即使得獎,也是備妥一部作品比較好。
我從小就喜歡模仿,特別是瞧見有趣的事物時,總會試想自己是否也辦得到。受《鐵人28號》和《原子小金剛》的影響而畫漫畫,應該是我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吧。畫畫雖有趣,但我不擅長在對話框裏寫字。
就職的頭一、兩年,我十分投入。當然,身為工程師,我還不成氣候,急著早日獨當一面。然而,一面過著這種日子,腦海裏卻有一個疑問揮之不去。
老友也陸續與我聯絡,我才知道,過去每當我的作品入圍,他們是多麼著急,得知落選時又是多麼失望。裝作漠不關心,是不想給我壓力。這沒甚麼。我能夠悠哉地說這是一場遊戲,也是因為有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與守護。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