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代馬輸卒手記

作者:張拓蕪
代馬輸卒手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下卷 細說故鄉 皮油、青油、木子炭

下卷 細說故鄉

皮油、青油、木子炭

中層是青的,可以搾青油,(青油祇能點燈用,此外別無用處)。再裡層又是一層殼,實際是一個空心的柜子,經過榨油過程,柜子會變成炭,俗稱木子炭,冬天裝小火爐兒,是無上妙品,火烈無煙而又耐久,可管用一個週時,是鄉下人冬天保溫取暖的恩物。俗說:「寧可給你三碗飯,不會給你一杓木子炭。」
柜樹是一種野生野長和-圖-書的樹,山巔、溪畔、路邊、田埂上、平原、疇野到處都是,從沒見人去種過一枝柜樹苗;這是一項天然資源,不用耕耘施肥。到了冬天,家家戶戶都得騰出一間空房子來堆柜子,柜樹越老,結實越多;大雪一壓,外殼爆裂,露出一粒粒潔白精瑩豌豆大的柜子兒,年青的漢子爬上樹去,長竹竿上綁著一把鋒利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上弦月牙兒型的柜刀(專為採柜子而用的)連枝帶榦的削下來,樹底下自有婦人小孩等著撿,削一天總可裝個十好幾擔,把柜子摘下來,再晒一晒,便可挑到油坊裡去賣錢了,那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鄉下再窮的人家,也有一畝三分地,有地就極可能有柜樹,有柜樹就有收入。鄉人把產品挑到油坊去絕不一和-圖-書下子拿錢,油坊裡會開個存摺給你,每年分好幾季,五月間送油菜籽,九十月間送芝麻、桐子,到了十一二月就送柜子去,全部的積蓄都在那本小本兒上,油坊會給一點利息;要取一點錢,買幾斤油,全在賬上支,如是賬本上光了,沒關係,支明年的,那時候,油坊生意競爭激烈,想盡辦法來拉攏客戶,一開了戶就成了終身的客戶。鄉下沒和圖書有農會、銀行和合作社,而油坊一切都包辦了,而且把一大筆錢揣在身上也會遭宵小覬覦,不如空著籮筐挑回去。
說起皮油,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因為我在外地很少見到柜樹,更從來沒有見過柜實(俗叫木子),我在臺北林口高地見到過形似的樹(祇是樹葉有些相似,但卻從不結子),不敢肯定是不是柜樹。
皮油是做蠟燭用的原料,原油凝固後(因其www.hetubook.com.com有蠟質,見風就凝固)做成一個個石鼓狀的皮油筒(一個稱一筒),一筒大約兩百來斤,挑是挑不動的,只有綁在獨輪車上推著走。
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缺乏油脂,皮油不再賣給蕪湖宣城的商人(蕪湖宣城已淪陷)而運到屯溪去賣給政府了。
柜子有三重效用,除了外殼不算,外面一層白的是做皮油用的原料,白的是一層厚厚的蠟質,因為油在外表,所以叫皮油。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