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環遊見聞:北美之部

作者:楊乃藩
環遊見聞:北美之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環遊見聞」初版前記

「環遊見聞」初版前記

四十九年五月
自從第一次出國歸來以後,我便開始把旅途的見聞寫下來。很巧合的,當我每次的「見聞」寫完的時候,第二次的旅行便接著開始,因此邊遊邊寫,在三年之中,所寫的旅途見聞,共得百篇,五十萬字。我寫這些文字,是為的自己,也為的別人。對於自己來說,難得有這周遊列國的機會,所見所聞,如果不加思考、整理,會因時間的久隔而逐漸淡忘。因此費些工夫,把遊程所經,縈迴難忘的,一一記述下來,等於複習功課,加深自己的記憶,不失為人生旅途上有意義的紀念。對於別人來說,儘管今https://m.hetubook.com.com天的交通發達,世界似乎縮小,但有機會作萬里壯遊的究竟還不多,把我之所見所聞,與大家同享,也是區區的一項心願。同時對於曾經遊歷過這些地方的人,未必和我一樣的寫遊記,即寫,其所見、所聞、所感,也未必相同,那麼這些拙文,又未始不可作為回味、印證的資料。至於有機會於最近,或是未來出國者,我更願意把這些文字,作為問訊探路的索隱,穿針引線的參考。我於遊覽見聞之外,特地加寫幾篇「旅行一得」,便是這個作用。因此,正如筆者在寫作這些文字之初所說:「未去者,可以此代替https://m.hetubook.com.com臥遊;將去者,可以此作為嚮導;已去者,可以此重溫心影」。拙文固未必能滿足這個奢望,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也可知用力所在了。
「見聞」既愈寫愈多,免不了「敝帚自珍」,加上友人的慫恿,乃重加蒐輯、編次、整理,成為這本小窖。按著目的地的不同,分作「歐洲見聞」、「美加見聞」、「日本見聞」三部,並以出國應該知道的若干事項,列為「旅行一得」。如上所說,我是一個初見世面的人,而況行程匆促,見的不一定周詳,聞的不一定確切。尤其深悔的是自己平日讀書之少,地理、歷史、文學、美術、科學、政治……的常識和圖書太欠缺,觀察的不深刻、了解的不透澈、記述的不精確,都是必然之事。不過我在寫作的時候,抱著一個客觀的、鄭重的態度,如果以「有見必書,有聞必錄」來看本書,則庶幾乎近之了。
我由於偶然的機會,在三年之中,有三次出國之行。第一次是四十六年五月去日本,主要目的地是東京,順道前往京都、大阪。五月十二日出發,五月卅一日返臺,共計逗留了二十天。這是我生平初次出國,正如劉佬佬遊大觀園一樣,三島風光,引起了絕大的興趣。第二次是四十七年去歐洲,三月十二日離開臺北,經過香港、曼谷、貝魯特、伊斯坦堡而抵羅馬,再由羅馬去米蘭,住了四十天,而後經查立克hetubook•com•com、法蘭克福、漢堡、阿姆斯特丹、布魯塞國、巴黎、倫敦,越大西洋,繞道美國,歷紐約、華盛頓、舊金山、檀香山、東京,而於六月十一日返抵臺北,為時計九十天。這一次是環遊世界,所經的地方最多,主要的對象為歐洲。歐洲的地盤雖然很小,但是一國有一國的風格,一地有一地的勝蹟,可以稱得上是人類文明精華薈萃之區,對於一個陌生的旅行客,真是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我的第三次旅行是四十八年六月五日,由臺北經東京而至洛杉磯,轉往芝加哥,住一個半月,經底特律、華盛頓、紐約,再到加拿大的渥太華、多倫多和溫哥華,然後仍取道東京,於十月廿六日返臺,為時一百十四天。和圖書這次的遊程是美加兩國,新大陸的文明是後起之秀,雖乏古趣,卻多新猷。尤其是生活方式、社會制度,在高度的工業化,和充分的自由民主之下,多彩多姿,和古老的亞洲和歐洲相比,又是另一番景象。我的這三次旅行,湊巧目的地不同,路線互異,雖因工作和時間所限,只能作「忙裡偷閒」式的遊覽,但是世界名都勝景,採其重點,擷其精華,所見所聞,像我這樣「初見世面」的人,確有滿載而歸之感!
旅行應該是人生最快樂的事。跳出了平常生活得煩膩的小圈子,到那夙所嚮往的遠方,名山大川,巨觀勝景,古蹟文物,奇風異俗……一切都感到新奇,事事都值得玩賞,使你塵慮盡消,心身舒暢,真是無比的享受!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