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採蘋果
當她們起勁的在樹上採摘的時候,我卻到五爪樹下去。樹上的蘋果既已蕩然無存,便只有人棄我取,求之於地上了。有些是因有瑕疵而被丟掉的,有些是從樹上掉下沒人注意而漏網的。我在這裡披沙淘金,居然也揀了一大堆。全是五爪,比起那些黃蘋果來,自然要較勝一籌了。
這裡的蘋果也實在多。每一株上,總有三、四百顆。一列一列伸展開去。我們這一區主要的是黃蘋果,有一些紅暈。果實適中,不大也不小,另有幾株蘋果樹,果實較小,每棵上密密層層的總有五、六百個。紅綠相映,更顯得漂亮,採的人卻不多,大概味道較差。有幾排樹,葉子的顏色較深,樹上已經沒有蘋果了。只有零零落落的散佈在地上。我拾起來看看,倒是最受歡迎的大紅「五爪蘋果」。據說上星期的蘋果,每磅賣二角五分,大家來競採的,就是這種五爪蘋果。等到這些好蘋果採完,價錢也就下降了。美國人做生意,看來很大方,實際上算盤打得極精。譬如超級市場,幾萬種商品,放在架上,沒人管理,任顧客自取,放在手推車,到出口處付錢。偌大的商場,店員只須幾名。儘管和_圖_書貨品要受些損失,省下來的人事費用,足可抵充而有餘。蘋果園的情形正復相同,看起來價錢便宜一半,還讓你白吃,但是農場方面不須雇工採摘,不須清洗分類,不須運輸。甚至還可逃稅。比較起來,還是大佔便宜呢。
而況它的芬芳的香味,清幽幽的,暗暗散發,不俗不膩。談到吃,蘋果的味道是獨樹一幟。淡淡的甜,微微的酸,可以咀嚼,但沒有纖維,十分清脆,但並不堅硬。人們對於水果很多有偏嗜,但似乎人人愛吃蘋果,何況「常吃蘋果,永保健康」。蘋果的營養成分之高,也是大家所公認的。蘋果成為人類的寵兒,是很自然的事情。由於氣候的關係,若干地方不適宜產蘋果。故鄉江南就沒有蘋果樹,只有具體而微的「花紅」。在臺灣,橫貫公路幾個農場試種蘋果成功,也僅是近幾年的事情。且遠不足以供本地的需要。市面上的蘋果大都是舶來的,一隻要賣到新臺幣三、四十元,吃的機會就不多。因此在國外旅行,看到蘋果特別感到興趣。黎巴嫩、義大利、希臘、法國、加拿大、日本,那些蘋果的產區,每次經過,看到那些和圖書像綴滿燈泡的聖誕樹般的蘋果樹,就要多瞧上幾眼。而急著要飽啖一番的,也是蘋果。所以這一次在美國,剛遇上蘋果收穫的季節。離我們所住的聖路易斯城附近,有幾家蘋果農場,顧客可以自己進園去採,到出門時再論斤計值。在園內蘋果可以隨意吃,不算錢,這真是一個吃蘋果的好機會,也是一項難得而新鮮的經驗。我們就選擇一個星期天,作採蘋果之行。
採蘋果不需要技術,輕輕摘一下就到了手裡。蘋果樹本來不高,結了實,株幹下垂,幾乎著地。長在樹梢的,園中備有梯和叉,可以使用。這是一種勞作,一種運動,一種娛樂。三者揉合成為一體。
在某些場合,美國人是頗具公德心的,可是蘋果園卻例外。有些人採下蘋果,咬一口便丟了。有些人採了一大堆,只挑幾個,其餘的看看不中意,便隨便棄去。因此地上隨處都是蘋果。人類的劣根性,似乎是很難醫治的。
曳引機拖拉的板車不斷的巡迴著,採完蘋果的人,便坐上車去,送到門口。我們四個人,共採了七袋,重七十六磅。當我們迎著夕陽,開車回聖路易斯的時候,蘋果特有的那種芳香和圖書,在車上一陣陣的散發著,沁人心脾。
蘋果,該算得上是水果之王了。從亞當夏娃開始,人類對於蘋果就有特殊的好感,種種美麗的軼聞,傳奇性的故事,動人的篇章,不斷的流播開來。蘋果的氣質也實在高雅極了。綠得那麼文雅,紅得又那麼嬌嫩,不大得笨拙,不小得瑣碎。圓整、光滑,那造型也是美極了。和孩子們緋紅的臉龐一樣的美,人們看到蘋果,就像看到了青春活潑的天使。
我們雖然是第一次採蘋果,但是妻本著我家後院芭樂的經驗,振振有詞的說,樹枝高處的蘋果一定很甜,因為那裡容易承受露水。採到有小孔的蘋果,她更如獲至寶。她說,這是小鳥啄過的。小鳥的嗅覺靈敏,它們知道那一隻最甜。
在美國,一年到頭都是蘋果季,隨時都可吃蘋果。蘋果實在是家常便飯,沒什麼稀奇。農場門口標明蘋果的價格每磅一角五分,比起超級市場每磅三角三分,固然連半價也不到,但開車數十哩,勞師動眾。假如「時間就是金錢」,這所費就可觀了。至於免費吃蘋果,再大的食量,再好的胃口,一次也吃不到四五顆。可是人們卻聞風而來,熙和圖書熙攘攘。顯然不是為的佔便宜,而是一種享受。美國人平時都集中在都市裡。過著緊張的生活。到了週末,再也忍不住了。他們希望解一解悶,鬆一口氣。因此,他們最喜歡自然,最喜歡野趣。露營、釣魚、打獵、划船、烤肉,是他們最愛好的消遣。採蘋果,正也符合了這一要求。全家人出動,到田野間欣賞青枝綠葉,本身便是一種享受。但總得有一個目的地,有一些活動。如今有這麼大的一片蘋果園,讓你暫時做它的主人,恣意的採,盡情的吃,要多少就多少。平時到市場上去,一次最多買十來個,挑呀選的,總不稱意。現在,是幾十株幾百株樹,幾千幾萬個蘋果,任憑你挑,任憑你採。裝滿一袋,再來一袋。每家人家,既然遠道而來,便得滿載而去。裝上七、八袋,至少也有二、三百個,這份豐收的歡樂,是無法形容的。
蘋果園的門口只是一張橫幅布招,一個空曠的棚。棚內可以隨客人所欲領取塑膠袋,用來裝蘋果的。布招下停著幾輛由曳引機拖著的板車,大家一夥兒圍坐上去,坐滿了車就循著崎嶇的山路開動,前往蘋果園。當那位戴著鮮紅鴨舌帽穿著牛仔裝的年輕和圖書司機把車停下的時候,他用手一指,一列列果實纍纍的蘋果樹,就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我們去的是愛克脫農場,在聖路易斯的西北角,從聖路易斯開車去,藍天白雲,秋高氣爽,廣漠的綠野,點綴著幾株深紅淡黃的楓葉,更顯得美麗。聖路易斯是屬於密蘇里州,越過了密西西比河,進入伊利諾州。我們沿著這條世界第一大河前進。河身大概有一公里寬,河水漲滿,差不多與岸相平。粼粼水波,靜靜的蕩漾著。河中央偶然浮起幾個草樹蔥蘢的小島,更增加一番迂迴幽異的情調。美國的公路是舉世聞名的,這條河濱大道,其平如砥,兩旁風景如畫,因此名之為公園路。人們有的在樹蔭下垂釣,有些駕著三角形白色帆的遊艇,徜徉河中,物我兩忘,悠然意遠。和美國工商業社會中的緊張狀態,形成強烈的對照。
我們沿河開了十八哩,到一小鎮名格蘭夫登,鎮上約千餘人口。街旁有小販在賣蘋果,大概是供過路客買的。從格蘭夫登折而向北,再駛五、六哩,經過一些起伏不平的原野,前面看到一大片廣場,停著幾百輛車子,人聲嘈雜。廣場後面綿延著蒼鬱的林帶,原來我們已到了蘋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