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健康兒童手冊

作者:呂旭栴
健康兒童手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章 小兒症狀解說 二十六、便祕與痔瘡

第三章 小兒症狀解說

二十六、便祕與痔瘡

痔瘡是在肛|門周圍及直腸下端的許多小靜脈,因排便時常用力,或受到持久的壓力(例如懷孕或站立太久),而發生擴大或曲張,形成的一種靜脈瘤。
痔瘡的基本成因是靜脈的彈性纖維失去彈性而擴張,小孩子很少長痔瘡,而成年人中,「十男九痔」,足見其普遍。大便時疼痛與出血,是痔瘡的主要症狀,但也可能是直腸癌,因此應由直腸科詳細檢查。檢查方法除了指診——用食指伸入直腸內觸診—和_圖_書—之外,還可用直腸鏡從肛|門伸入,檢查距肛|門廿五公分內的結腸與直腸有無異狀。
便祕是引起痔瘡的主因,但是所謂的便祕,是指大便的質地,大便堅硬而排出困難時,就是便祕了。而不管他是數天一次或一天數次大便。
情緒緊張也會引起便祕。這是由於緊張使結腸痙攣,管徑變小,糞便不易向下移動,病人的大便常呈丸狀,表面帶有黏液。現代的社會處處有競爭,連hetubook.com.com幼稚園的小朋友都會感受到壓力,因此情緒引起的便泌也不少見。
在嬰兒期中,有一種「巨結腸症」,也會引起便祕。這是由於大腸的某一段,先天缺少副交感神經節細胞,因此大腸不能蠕動而變大,大便積存此處,必須靠灌腸才能排出。此症以男性居多,必須手術治療。
痔瘡的治療,要先除去病因,預防便祕,保持大便暢通。內科療法是用熱水坐浴,在大臉盆內裝hetubook•com•com熱水,加點鹽巴,將臀部浸入十五分鐘,以促進肛|門血液的循環。如病情嚴重或有痔瘡脫出肛|門口情況,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兒童有了便祕,家長們要先檢討以上所述各種因素,逐漸改進,實在沒有進步,再請醫師診治。服用瀉藥或灌腸,只是權宜之計,不宜長期使用。
台南市鯤鯛路陳小姐來信問:我未婚,長有痔瘡,不知該找那位醫師治療?也不瞭解痔瘡是怎樣治療?是否能根治?我常便祕,www•hetubook•com.com是否為痔瘡的成因?
陳小姐提到的痔瘡,應該是屬於直腸外科的問題,兒童保健談這個,似乎有點撈過界了。不過兒童與嬰兒患有便祕者不少,討論一下,也可讓父母們有進一步的了解。
引起便祕的原因,主要在飲食方面,食物中的纖維太少,使大便的份量不足以激發排便反射。當大便份量足夠時,糞便則已積存過久而過度堅硬。飲水不足,糞便乾燥,也可導致便祕。這種情形,在吃母乳的嬰兒,較不易見到,吃牛https://m.hetubook.com.com奶的嬰兒,因蛋白質含量較高(尤以高蛋白奶粉為最),糖份較低,若未能食用足量水分或果汁,容易有便祕情形。有些嬰兒,因糞便前端太硬,以致引起肛|門裂縫,在排便時,感到疼痛,使肛|門括約肌痙攣,容易引起便祕。這種情形,和某些大人,因忙碌或不便,將便意勉強忍住,長久以後,排便反射鈍化而引起便祕的情況,有些類似。嬰兒若缺少運動、營養不良或缺少維他命時,會使腸蠕動緩慢,排便無力。(中風癱瘓的病人亦是如此)。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