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兒症狀解說
三十、請照顧寶寶的小腳
順其自然,稍安勿躁,無須擔心小寶寶起步慢。其實除了腦性麻痺之類中樞神經的疾病影響走路外,孩子起步的時間稍遲並無害處。等到發育成熟,他自然會邁出平穩的腳步;反之揠苗助長式的學步法,好比學步車,太早扶著走路,往往會戕害到小寶寶的腳。
(蔡水沼醫師)
「蹦蹦跳跳小皮球,天天做我和*圖*書的好朋友……」,童歌悅耳,天真活潑的小朋友蹦蹦跳跳,奔馳在碧草如茵的草地上,交織成一幅賞心悅目的圖畫。我們每天走路、跑步、打球、跳舞以及各種運動,都是因為我們有一雙堅韌的腳。如果球王比利沒有一雙靈巧的腳,他的生活恐怕要褪色得多了。
小寶寶的腳正值發育的時期,纖弱而且容易受到扭傷變形,不像大人的腳,和圖書堅韌得足以緩衝外來碰擊的壓力。幼小時期的腳骨,只要稍稍受到外來壓力的衝擊,就有引起扭傷變形而發生姿勢改變的可能。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是幫助小寶寶安穩地踏出第一步。以下列舉數項供大家參考:
按時接種小兒麻痺疫苗,以免不幸罹患小兒麻痺而引起腳的癱瘓。
時時讓小寶寶翻動,改變各種姿勢。同一姿勢最好不要持續太久,因為一種姿勢連續數和圖書個小時可能會導致腳部的變形。有些人習慣讓小寶寶趴著,時間太久也不太適宜。
鞋子及襪子的選擇也很重要,有些專家甚至相信腳部主要的毛病,原因都出在鞋子。鞋子要選擇比較寬鬆的,鞋子要比最長的那一腳趾長出一些,預留腳的生長及活動的空間;鞋筒要高於足踝,免得狹小的腳跟滑落出鞋外扭傷了腳踝。腳骨的生長需要十年的時間,足跟完全發育則長達二十
和_圖_書年,所以學齡前兒童每兩個月不到就需更換較大的鞋子;十到十二歲約三到四個月要換一次。
可能的話,讓尚未開始學步的小寶寶光著腳,讓他毫無束縛,享受盡情的踢,盡情的運動的樂趣。
我們舉手投足間都和腳有密切的關係,幾乎沒有一天不在使用我們的雙腳,可是可別小看這雙「足下」,它支撐著全身的重量。每隻腳都由二十六塊骨頭所構成,藉著三十六個關節及相關的和*圖*書韌帶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它們靈活而有條不紊的活動,才使得我們可以圓滑做出各種各樣的活動。
我們可能對孩子們照顧得無微不至,我們也許對於孩子什麼時候會翻身,坐起來,站起來及走路的成長發育過程感到興趣,可是有時候會疏忽對生長中的小腳應該有的關心。我們不妨小心翼翼護著他的小腳,更加耐心的等待,讓小寶寶依著他發育的步調,自自然然,步履平穩地踏出他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