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大自然的長鏡頭
——劉克襄篇
劉克襄的散文觀
在自然寫作的領域裡,年輕時,我強調的是旅行、踏查,以這種實地的觀察經驗,做為創作的主要泉源。步入中年了,轉而較注重固定區域的調https://m.hetubook.com.com查,對各種微小生物的關心。晚近又熱中鄉土旅行,關切社區文化與土地間的互動。
和_圖_書年輕時,以鳥類為書寫對象後,迄今二十多年,創作的類別和範圍幾乎不曾離開山川地理和自然風物的題材。由於接觸對象多半是野外的蟲魚草https://www•hetubook.com•com木,以及生態踏查人物,自己也養成了到處旅行,不斷地觀察記錄的寫作習慣。而經由自然生態運動的洗禮,自己在台灣這塊土地的見聞,和圖書劇烈地調整。雖然自己的創作常被視為知性散文,我仍篤定感性的層面其實更濃烈而堅實。那詩之情懷,從不曾在我的自然觀察裡脫隊。它隨時回來,在散文敘述裡,扮演著調和的溶劑。
和-圖-書
彷彿也多涉獵了一些過去文學所無法提供的養分。年紀愈長,生活的價值和思想的準則,也依著土地倫理和人群之間關係的變遷,有過多次感悟。連帶地,創作更進行了幾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