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心靈
讀詩的時候,讓我們從平凡生活中,也產生追逐理想美的強烈意願,激起莫之能禦的神奇力量。像讀「七步以來誰抗手?六經而外此傳書」,說自寫〈七步詩〉的曹植以來,誰能抗手相爭?所寫的作品,是六經以外,永垂不朽的傳世之作。這詩在讚揚別人,也是在期勉自己,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們在求「立命永生」時的堅毅態度,成為光輝的榜樣,法人賽克認為「詩歌是獻身者的語言」,詩人獻身的激|情像一團火,引發讀者內心的燃燒奮起。
要美化心靈,讀詩是最佳的途徑之一。
讀詩的時候,人https://m.hetubook.com.com與自然俱化,人化物,物化人,人與自然成為「同聲相應」的和聲關係,在靜觀默察下,萬物都絢麗非常。像「蝶來風有致,人去月無聊」,有蝶的日子,風也馨香得好有興致;無人的時分,月也孤獨得毫無意趣。又像「水淺擱舟沙怒語,山彎轉舵月回眸」,擱淺的船旁,沙潮在發怒般地對話,舵隨著山轉,月亮也跟著走過回眸一笑!想像的世界裏,何等有情!有了情,才有美,才談得上懂得生活。
讀詩的時候,激起感情的力量,將理性意識https://www.hetubook.com.com轉化為感性,讓我們重新認識世界。像梅花謝了,要結梅豆,這是理性的認知,但詩人在「落梅」時聯想為「美人已嫁莫相思」的感性世界。像眾花飄零,春去夏來,這是理性的認知,但詩人卻聯想為「逐客春深盡族行」,紛繁的落英,竟像一個大家族,結隊受到放逐的狼狽場面。花開花謝,不只是物質大地的季節推移,乃是一個充滿多情淚光的感性世界,足以昇華我們的慾望,激發我們的同情心。
讀詩的時候,猛然領悟到:人與人原來是息息相通、痛癢一體的。看到燕子和圖書來築巢,詩人說「生成薄命是依人」,不僅在說燕子,也同時說出了人的命運。不僅道出了你我的悲哀,也同時道出了天下多少人的悲哀。上苑喬林,沒機緣達到,只能在低俗人家的屋簷下求個棲息,這是市井小民人人心頭的隱痛,一句「生成薄命是依人」的詩,足以引發普遍的共鳴,在共同的命運下,灑下互道珍重之淚,人與人,誰不應該相互慰藉、相互關切呢?還忍心相互踐踏、相互報復嗎?
讀詩的時候,讓人學會真誠以待。詩,大抵是詩人最真誠的心聲。如果寫一首詩,目的只在諷刺謾罵別人,含沙射影,十https://m.hetubook•com•com分卑鄙的「下三濫」詩人,為文壇所不齒的。好詩都該以肺腑之言寫成,才動人以情。像放榜落第時寫「也應有淚流知己,只覺無顏對俗人」、「愁看童僕淒涼色,怕讀親朋慰藉書」,俗人只對眼前的成敗下截然的判斷,親朋的愛心慰藉教人更無顏回報,是落第者最怕面對的。詩中不偽飾、不怨憤、不詭辯,完全真誠面對生活,詩才有血有肉。
讀詩的時候,常讓我們與大詩人偉大的靈魂相接觸,感受那種巨人的氣魄。像讀到蘇東坡的〈次韻江晦叔〉詩:「浮雲時事改,孤月此心明。」久貶嶺外,一朝歸來,時勢和_圖_書及人事都改變得像浮雲般快速,獨有我不變的心靈,像孤月般光明,風雨既過,浪濤莫驚,依然是巨眼卓識,燭照當空,這種襟抱,給人很大的震撼。雨果說:「詩是從英雄主義中誕生的。」那麼,讀詩者感染些英雄主義,也自然能自尊自重。
讀詩的時候,常借給我們一雙飛翔的翅膀,讓我們超凡脫俗,居高臨下,鳥瞰人世。像讀「家無半畝憂天下,胸有千秋愧此生」,眼界奇大,一看就是上千年,心胸恢宏,一心只在憂天下。即使自己連半畝田地都沒有,一生連一官半職都無成,然而那高尚的情操,超越現實,俯視一切,仍給人莫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