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生活美學.天趣

作者:黃永武
生活美學.天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飲食十美

飲食十美

 清鮮並不是淡薄,濃厚也不是油膩,精華存而去糟粕,真味出而無俗塵,才叫做真清鮮。
 指芬芳的香氣,不是用香料粉飾而來,是要取佳肴自生的撲鼻清香。
尋常 做法上要尋常,不必燕窩捶為團,海參熬成醬,過分矯揉造作,反失大方。取材上也要尋常,熊掌蛇羹及山珍野禽,不合環保觀點的都不合適。清末的張錫鑾將軍,能將尋常的豆腐一味,烹調化至七十二品,才是高手。
 時有多項hetubook.com.com意義:食物材料要時新,蘿蔔過時則心空,山筍過時則味苦,薺菜過時則葉老。火候要準時,有文火,有武火,有先武後文,火候不對,肉的紅色變黑色,魚的活肉變死肉。煮肉若用急火,水乾又添加,則肉味落入湯中,味反在肉外了。又火熄再燒,會走油而味道頓失。還有上菜要合時序,先鹹後淡、先濃後清、先無湯後有湯,飽食後用些辛辣,酒後用些酸甜等。更重要的是食者要及時,各菜味在取鮮,起鍋時現熟現吃。如吃粥時,有「寧人等粥,毋粥等人」的要訣,防止水乾而味變。
https://www•hetubook•com•com 一物有一物的本味,要讓食品各獻其性,各成其味,所以味濃重的只宜獨煮,像鱔魚、甲魚、螃蟹等,不能搭配以存原味。許多食品的滋味,各有一定的火候,混在火鍋中煮就變味,要一樣一樣吃,應接互異,才心花頓開。此外,食品材料先要求上品,司廚的功佔十分之六,採買的功佔十分之四。
張氏的飲食十美,到了袁枚都有詳細解說,選錄一些原則供作參考:
美器 古人說:「美食不如美器。」碗盤大小各有所宜,以雅麗為主,不要格式一律,以免笨俗,要大小參錯,更和圖書覺生色。煎炒可間用銅鐵器,煨墩可間用砂罐器。
藝術家對美的感覺敏銳,對味覺之美也不例外,所以往往也是美食家。像蘇東坡相傳有特別煨製的東坡肉,更對竹筍、檳榔筍有特別的嗜愛,有一次吃河魨味美,竟說:「這值得一死!」像袁枚在《隨園詩話》之後,居然附有〈隨園食單〉,據說他到別人家裏若吃到一道好菜,就一定叫家中廚子去那裏拜師學習,所以〈隨園食單〉中就集存著四十年的各家美食。另外像陳眉公、李笠翁等瀟灑人,都善於吃。
此外,各美食再有個雅緻的名字,配上細嚼慢品的吃相,就十全十美了。
配搭https://www•hetubook.com•com 蘑菇、鮮筍、冬瓜,可配葷又可配素,葱韭只可配葷,不可配素。百合刀豆最好配素,不要配葷。大抵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才有和合的妙處,如燕窩配冬瓜就是柔配柔、清配清。
 一點點煙灰、鍋渣、布絲、頭髮,都要如臨大敵。海參蝦翅要去沙,魚鱉鰻涎要去腥,韭刪葉,菜取心,切葱的刀洗淨後才能切筍,菜若有抹布味、有砧板味就糟了。
 光彩若能「淨如秋雲,艷勝琥珀」,菜一端上來,由眼視到鼻聞,都要比「舌嘗」早一步打動食客的心,入口才加倍享受著hetubook.com.com這道佳肴妙品。
調和 調和靠作料,醬有甜鹹清濃之分,油有葷素清香之分,酒有米果酸甜之分,醋有化學新陳之分,葱椒薑桂糖鹽,都要上品,作料有兼用有專用,有先泡有先乾,天熱宜用芥末,天冷宜用胡椒等。
明末的張藎,認為烹庖的技藝,要講求十個方面:味、色、潔、清、時、氣、配搭、調和、尋常、美器。此外再注意風俗的差別,個人胃口的殊異,由巧廚加以調配變通,自然能達到美食的巔峰境界。
古人談美食的要訣,如宋代的周煇有三字律令:爛、熱、少。軟爛則易於咀嚼,最宜中老年人,熱則不失香味,少則不曾饜足,對後面要上的菜仍有熱望。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