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生活美學.諧趣

作者:黃永武
生活美學.諧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不要相信靈感

不要相信靈感

許多愛好寫作的青年,多是夾著筆,托著腮,苦思冥想,就算真做到了「含筆腐毫」成癡成癖的地步,也創造了幾篇佳作,但就是不能持久。「靈感」好像是很吝嗇的東西,總是讓你稍嘗一點甜頭以後,就再也久候不來。
西方人把靈感叫做「煙士披里純」,形容為天才者突然湧現的感情,有如宗教上的「天啟」一般,是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感動。不過,我倒不作如此神奇的想法,唐朝王勃坐快艇到滕王閣上,拈筆立就那篇〈滕王閣序〉,真是驚世絕艷,王勃應該獲得「靈感」之助吧?蘇軾夜遊弄錯了地點,一樣寫了那篇情景與理趣兼美的〈赤壁賦〉,蘇軾應該獲得「靈感」之助吧?但我不認為那是什麼突現的超自然能力。我以為如王勃蘇軾的表m•hetubook•com.com現,乃是他們數十年在學問修養上總體融會之所得,憑著才華的筆,乃得一揮而就,若沒有學問修養及虛靈的心境,所謂一時的靈感,根本沒有突然湧現的可能。
多讀書遊歷,筆下渾然浩遠,有了海岳之氣,多好!多讀書修養,筆下湛然清絕,有了冰玉之質,多好!多讀書明理,筆下鏗然和鳴,有了金石之聲,多好!多讀書思考,筆下卓然高大,有了名家之象,多好!
古人認為寫作者必須「洗滌心源」、「獨立物表」,才能「具古今隻眼」,文章裏才能有「一段精神命脈骨髓」,話說得好像調子太高,但我記得拿破崙說過:「一個不想當大將的小兵,不會是好小兵。」同樣的,有志於寫作,就要懸一個高和_圖_書標準去努力,具古今隻眼,寫傳世作品,若完全沒有這種想法,就不會是個好作家。
為什麼不少作家一炮而紅,反而再也寫不出好作品?因為竄紅的作家,能夠不讓注視著他的大眾眼光妨礙他覃思冥想的才能,太難了!商業的拉力,掌聲的引誘,世間人欲的喧騰,都改變了他當年創造第一個佳作的環境,心已經不容易靜下來了,紛雜昏沉的呼喝之中,寫作者必須依仗的纖細性格不易繼續維持,豐盈的人際牽掛,反使才子貧血了,古時候的「江郎才盡」,就是真實明顯的例子。
寫作要讀書,是為了「積學儲寶」,長見識、明事理、多史證、察風物,享受現成的古人經驗,領受古今的示範佳作。
愛寫作的人,多喜談靈感,在家悶坐整天,https://www.hetubook.com.com隻字未寫,就說是「靈感不來」。古人有爬到樹巔去等靈感的,今人則喜坐在咖啡廳的微燈下「狩獵」靈感,咿咿呀呀,一句半行,自以為獵得了生氣淋漓的野生靈感。
寫作為什麼一定要讀書?讀書的目的不在抄襲佳句、效顰風格,更不是自己缺乏自信,而去仰仗權威著作。
寫作為什麼要靜心?因為心不靜,總是往人欲的方向奔馳,只有心靜的時候,定靜思慮而有得,才能寫出好作品,心靜下來,靈妙的「天機」才活潑起來,成為靈泉不竭的源頭。
寫作要讀書,是為了書有觸媒作用,激發思想。前人想一件,我們因而聞一知十,想十件。前人想東邊,我們因而相反推理,想西邊。前人想淺處,我們因而深入推勘,想深處。常讀書,和圖書寫作的資材可以彼此被觸發,互為條貫,而且耳目常新,心思容易推廣出去,寫作的思路源源而來,文章的光彩才能久而彌彰。
好文章就是要表現作者的本色,有了本色,才能成品,才有可貴之處。一個作家如果胸中沒有固守的志向,筆下也不可能有什麼警策的語句,陶淵明的詩寫得再澹遠,只談談酒與詩,但其中何處不是拂衣而起的血性?因為陶淵明無心求名,只想蓄德,所以善保他的「元氣」。我以為寫作最要緊的是腕下有這股「不磨的雋氣」,文辭缺少這股盤結精純的氣,就像寒蟬土蚓,難以傳聲於久遠的。
寫作要讀書,更是為了收斂「放心」,少讀書則閒暇怠惰,心容易放散,多讀書則見多識廣,神氣清正,氣象自然不同,產生變化氣質、虛靜心境的效果。
m.hetubook.com.com寫作為什麼要修身?因為文章是心靈的反映,作者要有一個美麗的心靈,才能反映成美好的作品。古人說:「藏心於淵,美厥靈根」,所謂「靈根」,就是德性。有人認為作家常常幻化自己,寫道德的事物,全為了救贖滌罪。如果真是如此矯情,如此「有舌無骨」,那只能欺世於一時,不能感人於永恆的。
因此,我想告訴愛好文學寫作的青年朋友,不要相信靈感,寫作應從讀書、修身、靜心三方面入手,天底下若真有靈感,缺了這三樣,靈感也無從降臨的。
修身養氣,好像很迂闊,但文章畢竟不以粉飾字句為根本,而以求氣勢的整大闊達為根本,氣從理來,心中要理直,筆下才氣壯;心中要理充,筆下才辭富;心中要理明,筆下才辭達。否則只寫些閹幽柔靡的文藝調調能怎樣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