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生活美學.理趣

作者:黃永武
生活美學.理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福從讚歎生

福從讚歎生

「戾」字就是狗從戶下竄出來,汪汪叫的狠戾樣子,不肯待人和善一點。臺灣的戾氣,有時極微細,卻無處不在。有一次我返國到了桃園中正機場,排隊去坐國光號巴士,快輪到我時,巴士客滿了,心想等下一班吧,過了一會,司機宣布還剩一個座位,排在我前面的都是成雙成對的伴侶,於是就由我遞補,我匆匆地推著一車行李塞進行李廂去,正滿頭大汗地向司機先生道謝,司機先生卻嫌我行李放得慢吧,冷冷地說:「有行李就該早點把行李推出來放好!」和-圖-書
司機的教訓當然是對的,只是當我向他道謝時,如果他簡單地說聲「不謝」該多好?
又有一次我坐公共汽車,外面下著大雨,車窗被霧氣蒸溼,看不清外面的街景,趁著到站時車門打開的剎那,想看看到了哪一站?但是有人急著要下車,我趕快說「對不起」讓開,但下車的人,總不肯不丟下一句:「不下車,堵在這裏幹什麼?」
在加拿大,不小心碰撞別人一下,別人反而向你說聲「對不起」;在美國碰撞別人一下,和*圖*書可能遭到白眼;在臺灣碰撞得不巧,說不定招來黑槍砰砰兩響!前陣子已經有人因為碰撞冒犯而被舉起從六樓頂摔下來的紀錄。
於是我發現,社會的戾氣或和氣,就在這「話多一句」上檢驗出來,如果每個人都是從各處受夠了被責備的窩囊氣,像鼓足了氣的泡泡,隨時要對別人加以指責教訓,要別人反省檢討,以便使自己發洩掉一點。儘管指責的內容,其深心未嘗不期待社會要更好,但所用的策略是「你指責我,我指責你」,絕少關懷感謝,恐https://m•hetubook.com•com怕愈責備,社會的戾氣就愈濃重。如果司機對滿頭汗珠的乘客說聲「謝謝合作,辛苦了!」如果下車者對讓路的乘客說聲「你真好!謝謝!」添加一些關懷之情,改用「你讚美我,我讚美你」的方式,嘴邊帶點稱許,不費分文,同樣「話多一句」,聽來多窩心!這個社會不就日趨祥和了嗎?
古諺說:「福從讚歎生。」一個學生將來能有成就,都是由於老師當年的一句讚歎,而決不是由於當年的一頓教訓!一個社會能融洽祥和,也得靠彼此相互和_圖_書欣賞,相互感謝,減少指責,多加讚歎。一小匙蜜的循循善誘,絕對勝過一大罈醋的諄諄訓斥!
臺灣目前運轉著一股戾氣,動輒抗爭,觸處成殃,有心人都在想,如何轉化這股氣,讓社會運轉著一股和氣,滿天祥雲,觸處成春,該多好?
你肯讚歎別人,對自己來說顯示出高貴有教養,對別人來說,受益而心神怡悅,對社會來說彼此和諧不相傾軋,真是一舉三得,比起動輒只想指責別人的「一舉三失」,真要高明多了。更況且,你喜歡讚歎別人,別人也讚歎你,你喜歡指責別人和_圖_書,別人自然也指責你,這種施與報之間強度相等的反響,就是社會戾氣與祥和的源頭,什麼叫「社會風氣」?清人陳璜在《旅書》中說:「動天下之謂風,行天下之謂氣。」風就是鼓動,氣就是流行,少數人肯做善良的鼓動,終將成為流行的風氣。別小看了待人接物的「話多一句」,此即是化戾氣為祥和的關鍵。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端看你肯不肯隨時帶點關懷讚美別人,福報,就是從懂得讚歎別人開始的!
下車客人的指責,當然是理直氣壯,但如果對別人讓路的好意,改說聲「謝謝」該多好?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