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心念的種籽

作者:何權峰
心念的種籽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思想:你可以讓自己更有智慧 走出恐懼的巢穴

思想:你可以讓自己更有智慧

走出恐懼的巢穴

——塞尼加
你也可以用這種克服恐懼的妙方,只要你表現得好像勇氣十足,你便會開始覺得勇敢起來;若這樣持續得夠久,佯裝就變成了真實,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真正不懼的勇者。
很多事情,你現在覺得害怕,但是一旦你面對它,並駕馭它以後,它很可能變成你最喜歡的。在開始學溜冰的時候,你可能一看到冰鞋就全身發軟,可是一旦你克服恐懼,學會溜冰以後,你會後悔為什麼不早點學會溜冰。
由於我們時常參與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所經歷的創痛,所以給自己製造無數的恐懼。
日本學者村石利夫在《hetubook.com.com突破人生危機》一書中談到這樣一種現象:無論是日俄戰爭還是世界大戰期間,越是害怕中彈而蜷縮進戰壕中的士兵,反而越容易被流彈擊中而喪命。
我們常見許多怕貓、狗的母親,亦有一群怕貓、狗的孩子,這不是遺傳的結果,而是後天造成的。一九二〇年心理學家華特森曾做過一項類似的實驗:小孩本來不怕白兔,卻因驚嚇聲與白鼠的經驗而學習到懼怕之情,後來就連看到白鬍子也懼怕了起來。
相信自己能,便會攻無不克。除非每日至少能凌越一個恐懼,否則休想走遠。
有一則家喻戶曉的故事,小孩與蛇在一起,起初毫無懼怕之情,和-圖-書還想伸手去抓抓蛇,卻在母親的尖叫聲中學習了懼怕,從此小孩也就開始怕蛇了。
假如你小時候曾經被狗咬過,那麼你現在看到狗一定會害怕;如果你的父親曾經酗酒,那麼,你可能會根據自己痛苦的家庭經驗,來評斷一個有喝酒習慣的人,看到害怕的事物,就聯想起曾經驚嚇過的痛苦經驗;走在黑暗路上,就會聯想起童年被關在幽暗房裏的那種懼怕寂寞,或是聯想起鬼魅駭人的靈異故事。
預想,是懼怕的來源,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世界——我們的過去。
同樣的,人也需要一顆新的心,是必須改變內在的心。
「你真是毫無希望!你所需要的是改變你的心!www.hetubook.com.com需要一顆新的心,這一點我可幫不了你!」

我們的恐懼總較我們的危險多。
相反的,那些勇猛衝鋒的戰士,卻絕少被敵人的機槍打中。所謂「貪生怕死則死,死裏求生必生。」這正好印證丹麥諺語所說的:「恐懼愈甚,危險愈近。」
愛默生說得好:「他們征服那些認為他們有足夠力量征服的人。」他又說:「做你所恐懼的事,則恐懼之死必然。」
古印度寓言中有一則關於老鼠的故事。這隻老鼠和其他老鼠一樣很怕貓。有一個巫師為牠難過,願意提供幫助,解除牠的恐懼。在這隻老鼠的同意下,巫師將牠變成了一隻貓。和圖書然而這隻貓又怕狗,因此巫師又將牠變成了一隻狗。可是這隻狗又怕老虎,這樣巫師就再使牠變成一隻老虎。當這巫師發現這隻老虎又怕獵人,他就厭惡得叫了起來:
恐懼是一種全球性的消極心理,它到處壓迫著人們,只要是凡人,誰能無懼?最偉大、最勇敢的英雄也會誠實的告訴你,當他們在做那些英勇事蹟時,他們的心裏其實和你我一樣害怕。區別只在他們能克服恐懼——拒絕投降的召喚。
怠惰造成疑惑和恐懼,行動則產生信心和勇氣。若想要克服恐懼,就不要坐在家裏空想,出門去使自己忙碌起來吧!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去做你所害怕的事。」
古人云:「童年無忌」、「初生之犢不畏和*圖*書虎」,都說明了人在小時候並無懼怕的情緒,這些懼怕的情緒反應,是後天學習而來。
當你面對恐懼,勇往直前,害怕自然縮小而不見,但是你逃避的話,它不消反長,直到完全控制你的生活。
有時候,我們必須假裝自己能表現得一無懼怕的樣子。美國第二十六任總統羅斯福曾說過:「很多事我起初都很害怕,可是我假裝不害怕去做,慢慢地,我真的不害怕了。」
威廉.詹姆斯也同意的指出:「感覺勇敢起來,表現得好像很勇敢,以意志力來達成這個目標,勇氣便可以取代恐懼。」小孩子暗夜裏走過墓地時,放聲而宏量的高歌,為的是要壯膽。通常,他就這樣克服了行走黑暗的恐懼,因為他唱出了自己的勇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