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
前面《繫傳》已講到第三章,這裡繼續講第四章,這一章很重要。
這一個觀念就很嚴重,他說《易經》的文化思想這一套學問,是宇宙的大原則。至於標準,是宇宙的什麼標準?則沒有講。我們曉得在中國社會裡,最準確就是https://m.hetubook.com.com整個天文現象的變化。在《尚書》中,堯、舜、禹換代的時候,都講這個東西,但是有個毛病,發展下來到漢朝,就更厲害了,叫作「讖緯之學」,或叫「圖讖之學」,就是預言。用五運推算出來,某個時代要和圖書變了,所謂以火德王,以水德王等等。每個朝代制服都要改變,如現在的白衣是孝服,在夏朝的時候是尚白,白衣服就是禮服,殷商的時候尚黑,禮服是黑色,尚黑就是以水代表。時代到某一個時候一定要變,近代對這種推測就叫作預言。現在世界上又到處都流和_圖_書行預言,我們中國歷代的命運都有預言,這些就是所謂的讖緯之學——圖讖之學。圖讖在中國文化中的影響非常之大,不但古代如此,將來可能也是一樣,這些都是說到「易為天地准」這句話而引出來的。中國過去在科學上,以天文法則看天象的演變,就是天上的和圖書氣候、宇宙氣象的演變有一套法則之外,我們的文化,也還沒有找出孔子所說「易為天地准」的道理。所以我們推崇《易經》,也不要推得那麼高,可是照這個書上講,推得非常高,說易「故能彌給天地之道」。「彌綸」兩個字,照文字講,彌就是弓拉滿了,圓滿得成為一個m.hetubook.com.com圓圈,可以包涵一切;綸就是絲綸,絲織品橫的絲直的絲編得滿滿的,現在的觀念就是包括。等於說,《易經》的學問包括天地之道。宇宙裡任何法則,人事物理,一切事一切理的原則,沒有超過《易經》的範圍。
「易為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