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易經雜說

作者:南懷瑾
易經雜說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天行與天道——《彖辭》的說法

天行與天道——《彖辭》的說法


上面《彖辭》的第一句話,是解釋卦辭的,接下來下面的話則是解釋爻辭的。


「造」念「阻早」反切的音,意義與操相通,就是說人到了這個階段,就要「造」這個境界。
這句話大家太熟了,這又是人文思想。乾卦代表天,行是運動的意思,這是教我們傚法乾卦。道家老子也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修養如傚法大地一樣,地給我們住,給我們生長萬物,供給我們食,我們一切都靠土地,人類沒有土地就完蛋了;但是我們還給土地的是糞便垃圾,可是土地並不計較,照舊生長出東西來供我們食、用、享受,所以人的胸襟要傚法地。而地是靠什麼能夠這樣?靠宇www•hetubook•com•com宙,靠天,而天則只有付出,沒有收回去,像太陽一樣,只放射出來,並未從地上吸收什麼。而宇宙卻是傚法道,道是什麼?是自然的,沒得什麼傚法了。總之是教我們做人的精神,應傚法自然的法則,只有付出,沒有收回。這是老子所講的「道」的精神,也就是《易經》上的「天行健」。天體不斷在動,永遠在動,天休假如有一秒鐘不動,不必要用原子彈,整個的宇宙都要毀滅掉了。第二句話「君於以自強不息」,正如老子所說的意思一樣,做人要傚法宇宙的精神,自強不息。一切靠自己的努力,要自強,依靠別人沒有用,一切要自己不斷努力,假使有一秒鐘不求進步,就已經是落後了。

和_圖_書
前面說的,以太陽來比喻,過去的觀念,不像現代物理世界的科學,過去的陽是抽象的,乾卦六爻的第一爻現象,是陽能壓制在下面,沒有上來,所以潛龍勿用,拿太陽作比,是還在地心下面,天尚是黑的,不要強出頭來。

老子就是這個思想,用九就是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地生長萬物給我們,沒有要求拿回什麼,利息都不要,只有佈施,所以用九的道理,在傚法天地之德,不要自己創造什麼,而且也創造不了。看歷史,一部《二十四史》,誰作過結論?宇宙就是這樣,沒有結論的,天德不可為首,也沒有開始,人類歷史也是這個道理,永遠在演變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www•hetubook•com•com
這個「亢龍有悔」的爻辭這裡解釋說,凡事不可求滿,滿了以後不會長久,所以一切事情要留點遺憾、留點缺陷,並沒有錯,這一點缺陷都彌補完了,也就完蛋了,所以盈不可久也。中國政治的原則「憂患興邦」,一個國家遇到艱難,往往是興起的時代,是好的開始,一路旺盛,像歐洲的羅馬,我國的唐代,到了鼎盛的時候就完了。
「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象曰」,《彖辭》,像就是現象。據說《彖辭》是周公作的,不是孔子作的。又有一說《彖辭》也是孔子作的,到底是誰作的?這是考據www.hetubook.com.com家的事情,我們不去管,也不需要去管,我們要的是它的精神。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這又拉到人文文化上來,就是說二爻的象,等於一個人的道德行為,給予人家的利益作普遍的發展。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易經》的《彖辭》、爻辭、《彖辭》,都是以天地法則的觀念,拉到人事上來講,就是《周易》的精神,hetubook.com.com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開始。至於它的應用,則不在《周易》上,而散置於外,保留在道家的《連山》、《歸藏易》中。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第三爻的解釋,反覆,道也。這是《易經》告訴我們因果的道理,怎樣過去就怎樣回來,地球物理一樣,從太空中就看到,一件東西出去,經一個圓圈又回了原位。終日乾乾,就是教我們得意了,上了台要特別小心,因為反覆,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上台就有下台,有好處就有壞處,一反一復,「道也」,是自然的法則,必然的,逃不了的,你以為整了人,可是一定有你的吃虧處。


四爻的爻辭是告訴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沒有毛病。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