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寇勿追 見機而作
這裡我認為「以從禽也」就是讓它飛了的意思,因為孔子說過「鳥獸不可以同群」,欲高飛的讓它高飛,欲奔走的給它奔走。我是一個人,既不想高飛遠走,只守住人的本位這麼做,這是孔子在《論語入上說過的,把那個觀念和這裡一配,就很平淡。「君子捨之,往吝窮也」,孔子說碰到這種情形,只好放棄,勉強的前進一定不好,結果弄到自己窮途末路。我們見到許多朋友做生意、做事業,往往因為不信邪,非要奮鬥不可,其實沒有道理的硬闖不叫作奮鬥,最後「往吝」,發生困難,困難以後,還不回頭,遂造成了窮途末路。
https://m.hetubook.com.com
這個卦講到這裡又不同了,又像武俠小說了。先就字面上解釋,「即」是半虛半實的字,鹿是頭上有角的獸,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些後來的《易經》,說這個字是山麓的「麓」,說是山腳下的一排森林,好多家都在爭論這個字。虞,是古代的官名,虞人是農林部的管理員,近似現代美國的天然動物公園的園長,或農林畜牧廳長。這裡敘述的,等於一幅打獵的畫面,一隊獵人到了山邊有一排森林。我們中國武俠小說常寫道:「逢林不入,窮寇莫追。」追敵人追到樹和-圖-書林裡了,不要追進去,恐怕裡邊有埋伏。這裡是說打獵到了山腳的樹林邊,沒有山林管理員帶路,不能追進去。「君子幾」,有知識的人,碰到這種情形,自己要有智慧,要機警了,不要硬闖,鑽進去了說不定要送命。「幾」像電氣開關,一進一退,要在一念之間下判斷,所以要「捨」,不要進去了。「往吝」,如果進去了,一定倒楣。據我的研究,還是「鹿」字對,誰教我們加一個「林」在上面?就是打獵,看到一隻鹿,拚命追到山邊一個樹林中鑽進去了,何必加上一個「林」字,自找麻煩。「即」就是追趕,「即鹿」就是追https://www.hetubook.com.com趕鹿,趕到一個地方,像部隊作戰一樣,地區地形一點都不熟,沒有嚮導,結果這一隻鹿鑽到樹林裡了,這個情況更不利,與其這樣,就應該知機警惕,不如放棄它。這就告訴我們,在人生中看到一個獵物,本來可以拿到的,可是只差那麼一點點就拿不到,而這一機會跑掉了,情況不明,如果還拚命去抓,不必用《易經》的道理,試想它的後果,不要周公、文王、孔子,不必靠鬼神,一個有智慧的人就知道,勉強地前進,最後便很難說了。吝就是慳吝,不是好現象,艱難困苦都來了。
我們看這個卦象,前進是陰爻,黑暗的;退m.hetubook.com.com回來有陽爻,是光明,這就是孔子在乾卦中告訴我們的,人生最大的哲學是在「存亡」、「進退」、「得失」這六個字,一個最高明的人,就是在這六個字上做得最適當,整個歷史的演進也是在這個字之間,該進的時候進,該退的時候退,如果在這些地方搞不清楚,就太沒有智慧,太不懂人生,也太不懂做事了。照上面我們的觀念來看孔子的彖辭,便完全通了。「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就是打鹿沒有嚮導。「以從禽也」,飛的為禽,走的為獸,中國文字並不是呆板的,古文裡「禽」與「擒」有時候固然通用,但古人硬把這裡的「禽」字解釋為「擒」的意和圖書義,在此並不十分恰當的,禽就是禽。「以從禽也」,讓它飛掉,不是很簡單嗎?又何必著書立說、硬討論一番?為了這一個字,有幾百字的文章加以註解,可以拿博士學位,東抄西拉的,千古名言,由孔子說起,說到將來的世界,都抄上去了,這樣似乎教人不忍心不給他學位;但如果真給了他學位,又覺得對不起上帝,因為這些說法太不像話了,為什麼不好好做人,去找這麼一個東西去分析,這也太可憐了,像這樣的著作太多了。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捨,往吝。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捨之,往吝,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