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備急千金要方

作者: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第二十四(解毒井雜治) 解百藥毒第二

卷第二十四(解毒井雜治)

解百藥毒第二

(論一首解毒二十八條方十二首)

論曰,甘草解百藥毒,此實如湯沃雪,有同神妙,有人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中藜蘆毒,蔥湯下咽便愈,中野葛毒,土漿飲訖即止,如此之事,其驗如反掌,要使人皆知之。然人皆不肯學,誠可歎息,方稱大豆汁解百藥毒,余每試之,大懸絕不及甘草,又能加之為甘豆湯,其驗尤奇,有人服玉壺丸治嘔不能巳,百藥與之不止,藍汁入口即定,如此之事皆須知之,此則成規更不須和_圖_書試練也,解毒方中條例極多,若不指出一二,學者不可卒知餘方例爾。百藥毒甘草薺苨大小豆汁藍汁及實汁根汁。石藥毒白鴨屎人參汁。雄黃毒防巳。礜石毒大豆汁白鵝膏。金銀毒服水銀數兩即出,鴨血及屎汁,雞子汁及屎白燒豬脂和服,水淋雞屎汁煮蔥汁。鐵粉毒石。防葵毒葵根汁。桔梗毒白粥。甘遂毒大豆汁。芫花毒防巳防風甘草桂汁。大戟毒菖蒲汁。野葛毒雞子清葛根汁甘草汁鴨頭熱血豬膏雞屎人屎。藜蘆毒雄黃煮蔥汁溫湯。烏頭天雄附子毒和-圖-書大豆汁遠志防風棗肉飴糖。射罔毒藍汁大小豆汁竹瀝大麻子汁六畜血貝齒屑蚯蚓屎藕芰汁。半夏毒生薑汁及煮乾薑汁。躑躅毒梔子汁。莨毒薺苨甘草犀角蟹汁升麻。狼毒毒杏人藍汁白斂鹽汁木占斯。巴豆毒煮黃連汁大豆汁生藿汁肘後云小豆藿菖蒲汁煮寒水石汁。蜀椒毒葵子汁桂汁豉汁人尿冷水土漿蒜雞毛燒吸煙及水調服。雞子毒淳醋。斑貓元青毒豬膏大豆汁戎鹽藍汁鹽湯煮豬膏巴豆。馬刀毒清水。杏人毒藍子汁。野芋毒土漿人糞汁。諸菌毒掘地作坑以水沃中,攪www.hetubook.com.com之令濁,澄清飲之,名地漿,解一切毒藥發不問草石,始覺惡即服此方。生麥門冬蔥白各八兩豉二升。右三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解諸毒雞腸草散方,雞腸草三分薺苨升麻各四分芍藥當歸甘草各一分藍子一合。右八味治下篩,水服方寸七,多飲水為佳,若為蜂蛇等眾毒蟲所螫,以針刺螫上,血出,著藥如小豆許於瘡中,令濕差,為射罔箭所中,削竹如釵股長,一尺五寸,以綿纏繞,水沾令濕,取藥瘡中,隨瘡深淺令至底止,有好血出即和_圖_書休,若服藥有毒,水服方寸七,毒解痛止愈。解毒藥散方,薺苨一分藍並花二分。右二味,七月七日取藍,陰乾擣篩,水和服方寸七,日三又方。中毒者取秦鷰毛二七枚,燒灰服。解一切毒方,母豬屎水和服之,又水三升三合和米粉飲之。解鴆毒及一切毒藥不止煩懣方,甘草蜜各四分梁米粉一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甘草,取二升,去滓歇大熱,內粉湯中,攪令勻調內白蜜更煎,令熟如薄粥,適寒溫飲一升佳,治食茛菪,悶亂如卒中風,或似熱盛狂病,服藥即劇方。飲甘草汁藍青汁即愈。治野葛和_圖_書毒以死口噤者方。取青竹去兩節,柱兩脅臍上,內冷水注之,暖即易之,須更口開開即服藥立活,惟須數易水。治鉤吻毒困欲死,面青口噤,逆冷身痺方,肘後方云鉤吻茱萸食他草又莖有毛芹相似而所生。之傍無誤食之殺人。薺苨八兩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冷如人體服五合,日三夜二,凡煮薺苨惟令濃佳。又方。煮桂汁飲之。又方。噉蔥沸涕治諸毒。治腹中有鐵方,白折炭刮取末井花水服三錢,不過再服。服藥過劑悶亂者方,吞雞子黃飲藍汁水和胡粉地漿蘘荷汁粳米瀋豉汁乾薑黃連飴糖水和葛粉。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影宋本備急千金要方序
新校備急千金要方序
新校備急千金要方例
備急千金要方序
卷第一(序例)
大醫習業第一
大醫精誠第二
治病略例第三
診侯第四
處方第五
用藥第六
合和第七
服餌第八
藥藏第九
卷第二(婦人方上)
求子第一
妊娠惡阻第二
養胎第三
妊娠諸病第四
產難第五
子死腹中第六
逆生第七
胞胎不出第八
下乳第九
卷第三(婦人方中)
虛損第一
虛煩第二
中風第三
心腹痛第四
惡露第五
下痢第六
淋渴第七
雜治第八
重刊孫真人卷之四(婦人方下)
補益第一
月水不通第二
赤白帶下崩中漏下第三
月經不調第四
卷第五上(少小嬰孺方上)
序例第一
初生出腹第二
驚癇第三
客忤第四
傷寒第五
卷第五下(少小嬰孺方下)
咳嗽第六
癖結脹滿第七
癱疽瘰癧第八
小兒雜病第九
卷第六上(七竅病上)
目病第一
鼻病第二
口病第三
舌病第四
脣病第五
卷第六下(七竅病下)
齒病第六
喉病第七
耳病第八
面病第九
卷第七(風毒腳氣)
論風毒狀第一
湯液第二
諸散第三
酒醴第四
膏第五
卷第八(諸風)
論雜風狀第一
諸風第二
賊風第三
偏風第四
風痱第五
風懿第六
角弓反張第七
風痺第八
卷第九(傷寒上)
傷寒例第一
辟溫第二
傷寒膏第三
發汗散第四
發汗湯第五
發汗丸第六
宜吐第七
宜下第八
發汗吐下後第九
卷第十(傷寒下)
傷寒雜治第一
勞復第二
百合第三
傷寒不發汗變成狐惑病第四
傷寒發黃第五
溫瘧第六
診谿毒證第七
卷第十一(肝藏)
肝藏脈論第一
肝虛實第二
肝勞第三
筋極第四
堅癥積聚第五
卷第十二(膽腑)
膽腑脈論第一
膽虛實第二
咽門論第三
髓虛實第四
風虛雜補酒煎第五
吐血第六
萬病丸散第七
卷第十三(心藏)
心藏脈論第一
心虛實第二
心勞第三
脈極第四
脈虛實第五
心腹痛第六
胸痺第七
頭面風第八
卷第十四(小腸腑)
小腸腑脈論第一
小腸虛實第二
舌論第三
風眩第四
風癲第五
風虛驚悸第六
好忘第七
卷第十五上(脾臟上)
脾臟脈論第一
脾虛實第二
脾勞第三
肉極第四
肉虛實第五
秘澀第六
熱痢第七
冷痢第八
疳濕痢第九
小兒痢第十
卷第十六(胃腑)
胃腑脈論第一
胃虛實第二
喉嚨論第三
反胃第四
嘔吐噦逆第五
噎塞第六
脹滿第七
痼冷積熱第八
卷第十七(肺臟)
肺臟脈論第一
肺虛實第二
肺勞第三
氣極第四
積氣第五
肺痿第六
肺癰第七
飛屍鬼疰第八
卷第十八(大腸腑)
大腸腑脈論第一
大腸虛實第二
肛門論第三
皮虛實第四
咳嗽第五
痰飲第六
九蟲第七
卷第十九(腎臟)
腎臟脈論第一
腎虛實第二
腎勞第三
精極第四
骨極第五
骨虛實第六
腰痛第七
補腎第八
卷第二十(胱胱腑)
膀胱腑脈論第一
膀胱虛實第二
胞囊論第三
三焦脈論第四
三焦虛實第五
霍亂第六
雜補第七
卷第二十一(消渴淋閉尿血水腫)
消渴第一
淋閉第二
尿血第三
水腫第四
卷第二十二(丁腫癰疽)
丁腫第一
癰疽第二
發皆第三
丹毒第四
隱軫第五
瘭疽第六
卷第二十三(痔漏)
九漏第一
腸癰第二
五痔第三
疥癬第四
惡疾大風第五
卷第二十四(解毒井雜治)
附解食毒第一
解百藥毒第二
解五石毒第三
蠱毒第四
胡臭漏腋第五
脫肛第六
癭瘤第七
陰㿗第八
卷第二十五(備急)
卒死第一
蛇毒第二
被打第三
火瘡第四
卷第二十六(食治)
序論第一
果實第二
菜蔬第三
穀米第四
鳥獸第五
卷第二十七(養性)
養性序第一
道林養性第二
居處法第三
按摩法第四
調氣法第五
服食法第六
黃帝雜忌法第七
房中補益第八
卷第二十八(平脈)
平脈大法第一
診五臟脈輕重法第二
指下形狀第三
五臟脈所屬第四
分別病形狀第五
三關主對法第六
五臟積聚第七
陰陽表裡虛實第八
何時得病第九
扁鵲華佗察聲色要訣第十
診五臟六腑氣絕證候第十一
診四時相反脈第十二
診脈動止投數疏數死期年月第十三
扁鵲診諸反逆死脈要訣第十四
診百病死生要訣第十五
診三部脈虛實訣死生第十六
卷第二十九(針灸上)
明堂三人圖第一
手三陰三陽穴流注法第二
針灸禁忌法第三
五臟六腑變化傍通訣第四
用針略例第五
灸例第六
太醫針灸宜忌第七
卷第三十(針灸下,孔穴主對法)
頭面第一
心腹第二
四肢第三
風痺第四
熱病第五
癭瘤第六
雜病第七
婦人病第八
校定備急千金要方後序
書簽
本書暫無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