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黃帝內經.靈樞

作者:佚名
黃帝內經.靈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八十、大惑論

八十、大惑論

歧伯曰:先其臟腑,誅其小過,後調其氣,盛者瀉之,虛者補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樂,定乃取之。
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也。故陰陽合傳而棈明也。
歧伯曰: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
歧伯對曰:五臟六腑之精氣和_圖_書,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
歧伯曰:此人腸胃大而皮膚濕,而分肉不解焉。
夫衛氣者,晝日常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
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和_圖_書則精散。精散則視歧,視歧見兩物。
黃帝曰:病而得臥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精氣并於脾,熱氣留於胃,胃熱則消榖,榖消則善饑。胃氣逆上,則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黃帝曰:余疑其然。余每之東苑,未曾不惑,去之則復,余唯獨為東苑勞神乎?何其異也?
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和-圖-書歧伯曰: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蹻滿,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
黃帝曰:善。治此諸邪,奈何?
皮膚濕,則分肉不解,其行遲。
黃帝曰:人之善饑而嗜食者,何氣使然?
黃帝曰:病目而不得視者,何氣使然?
皮膚濕,分肉不解,則行遲。留於陰也久,其氣不清,則欲瞑,故多臥矣。其腸胃小,皮膚滑以緩,分肉解利,衛氣之留於陽也久和圖書,故少瞑焉。
腸胃大,則衛氣留久。
黃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
黃帝曰:人之多臥者,何氣使然?
黃帝曰:其非常經也,卒然多臥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不然也。心有所喜,神有所惡,卒然相惑,則精氣亂,視誤,故惑,神移乃復。是故間者為迷,甚者為惑。
歧伯曰https://www.hetubook•com•com:邪氣留於上焦,上焦閉而不通,已食若飲湯,衛氣久留於陰而不行,故卒然多臥焉。
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
黃帝問於歧伯曰:余嘗上於清冷之台,中階而顧,匍匐而前,則惑。余私異之,竊內怪之,獨瞑獨視,安心定氣,久而不解。獨博獨眩,披髮長跪,俛而視之,後久之不已也。卒然自上,何氣使然?
故腸胃大,則衛氣行留久。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