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

作者:祝華英
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一、春秋時代的「十二經脈」

一、春秋時代的「十二經脈」

《靈樞.根結篇》云:「足太陽根於至陰,溜於京骨,注於崑崙,入於天柱。足少陽根於竅陰,溜於丘墟,注於陽輔,入於天容。足陽明根於厲兌,溜於陽谷,注於下陵,入於人迎。手太陽根於少澤,溜於陽谷,注於小海,入於天窗。手少陽根於關沖,溜於陽池,注於支溝,入於天聰。手陽明根於商陽,溜於合谷,注於陽溪、入於扶突。」據以上足三陽經與手三陽經的根、溜、注、入走向,若結合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定足的道理分析,其手主陽經之根、溜、注、入的循行路線是合理的,它是隨著手之三陽從手走頭的路線而根、溜、注、入的。但是,足三陽hetubook•com•com經的根、溜、注、入路線就不符合道理了——不但不能從頭走足來根、溜、注、入,為何反而「從足走頭」而根、溜、注、入呢?此乃根、溜、注、入矛盾。諸如以上有關「十二經脈」的出、入、根、結及根、溜、注、入等經脈循環迂迴的逆行矛盾,從古至今著書者眾理紛紜,皆附和圍繞著「經典的理義」註釋而已,未有剖析說明「十二經脈」之內在所形成的「各種矛盾」而難圓其說。
祖國醫學中的「十二經脈」理論,出自於《素問》《靈樞》。由於人體五臟六腑的「十二經脈」各有兩道經脈,一道在於左側,一道在於和_圖_書右側,而《靈樞經》對「十二經脈」的論述僅只一個側面而已。貧道認為:若研究人體「十二經脈」的運行機理,必須將《靈樞經》中有關「十二經脈」的一切論述,綜合起來研究,才能悟出「十二經脈」的真諦。如果僅憑(靈摳經)中某一章節對「十二經脈」之片面的論述來分析,即形成種種不可理解的矛盾。例如經云:「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數千年以來中醫界人士都遵循這一教條主義傳承至今,如果手、足的「十二經脈」一直是按照以上的規律之道循行,即形成自我矛盾:
〔二〕根結矛盾www.hetubook.com.com
《靈樞.本輸篇》曰:「手太陰肺經,出於少商為井木,溜於魚際為滎,注於太淵為俞,行於經渠為經,入於尺澤為合。」經日:「手之三陰從腳走手」。如手太陰肺經全是從胸走到手,故從「少商穴」出,是合乎運行道理的,但人於「尺澤穴」、即形成「經氣倒流」的矛盾現象。何以手太陰肺經在走過了之道中所「入」呢?此為手三陰經之「入合穴」的「自我矛盾」現象。
〔三〕根、溜、注、入矛盾
〔一〕井榮俞經合的出入矛盾

運行之謎至今未解

https://m.hetubook.com.com
《本輸篇》曰:「手陽明大腸經,出於商陽為井金,溜於二間為滎,注於三間為俞,過於合谷為原,行於陽溪為經,入手曲地為合。」經云:「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若手陽明大腸經一直是從手走到頭,故人走於「曲池合穴」是合乎運行道理的,但出於「商陽穴」就矛盾了,其「商陽穴」位於手指端,為何從手陽明經的「起點」而出?又為何所出之「商陽穴」,反處於所入的「曲池穴」之後呢?此為手三陽經之「出井穴」的「自我矛盾」現象。關於足三陽經與足三陰經之「出井、人合」的矛盾、亦按以上道理推論,其足三陽經的「入」呈矛盾現象;足三陰經的「出和-圖-書」呈矛盾現象。
《靈樞.根結篇》云:「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陽明根於厲兌,結於顙大。少陽根於竅陰,結於窗籠;大陰根於隱白,結於太倉。少陰根子湧泉,結於廉泉。厥陰根於大墩,結於玉英,絡於膻中」。經日:「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明從足走腹」。若聯繫以上足三陽經與足三陰經之走向來推理陰、陽、根、結的居點。其足三陰經的根、結居點是合乎循行規律的,因為足之三明從足走腹,故應根在足、而結在胸上。若是將足三陽經的根,結居點來結合足三陰經的根、結居點相對照定理,其足三陽的「根」當在頭;「結」當在足。為何足三陽的「根」反在足、「結」反在頭呢?此乃根結矛盾。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