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高陽雜文

作者:高陽
高陽雜文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重華宮的新年

重華宮的新年

母以子貴,高宗的生母應該出頭了,但因出身微賤,以清朝家法,其子不具備繼位的資格,因而高宗算是世宗另一妃子鈕祜祿氏的兒子;鈕祜祿氏死後,高宗的生母便頂了她的名字,這就是清史中的「孝聖憲皇后」。
金昭玉粹(重華宮後殿)早膳,卯初三刻十五分唱「三元入覲」、「掃花」。卯正二刻駕幸乾清宮受賀,台上站(暫)住戲;辰正一刻駕還,接唱「三醉」、「敬德釣魚」前半出(齣)。辰正三刻駕幸外廟拜佛。巳正一刻十分皇后皇子到重華宮,接唱「敬德釣魚」後半出(齣)。巳正二刻十分萬歲爺駕還重華宮,台上唱「十字坡」。午初一刻……午正三刻駕還重華宮,接唱「瞎子逛燈」、「巖谷新春」。未初二刻戲畢。
宮廷演戲,有幾項與民間不同的規矩:


向來重華茶宴,所與者祗係廷臣。茲因諸王素工賦詠,特命與坐分箋,以聯棣萼。
至於茶宴,始於乾隆初年,後成定制,並規定人數於十八人,取唐太宗十八學士登瀛洲之意。但實際上爲高宗愛慕風雅的一次社集,與選者自大學士至翰林不等,但皆高宗心目中視爲高才飽學之士,因而得與斯宴,皆視爲殊榮。
重華宮的新年,最重要的節目,便是奉迎原居慈寧宮的皇太后至重華宮侍宴,在這個題目上,高宗不知做過多少首詩。開宴當然要演戲,那是重華宮最熱鬧的時候;以正常的情況來說,重華宮新年的熱鬧與清淡,正象徵着清朝國運的盛衰。乾隆中葉爲有清全盛時期,宮中演劇,除高宗特命大臣張照編寫整本大套,連台演出可多至二百餘齣的大型傳奇,如「昭代簫韶」、「昇平寶筏」以外,歷次m.hetubook.com.com南巡,都帶回江南的伶工,供奉内廷,稱爲「民籍學生」;以後又有由八旗子弟入選的「旗籍學生」統稱爲「外學」;而原來承應戲差的「南府」太監,則稱爲「內學」,整本大套的傳奇,由太監扮演,所唱的是崑腔、弋陽腔。論場面、行頭自以「内學」爲勝,但純就唱工、演技而論,不能不推「外學」出色。
內廷以「天子正衙」的乾清宮爲中心,一切構築皆環繞着此一中心而展開。乾清宮之後,隔一交泰殿爲坤寧宮,是皇后的正寢;乾坤兩宮皆有門,就叫乾清門、坤寧門,前者南向、後者北向。因此,乾清宮與坤寧宮都是背向交泰殿。這樣各主一方的設計表示天地並尊,帝后爲敵體。
第二、一天的戲分三部分,首爲「開場」;結尾爲「圍場」,大致皆爲吉祥戲,中間則不拘多少齣,皆稱爲「軸子」。
清宮各種典禮筵宴,因其性質的不同,在不同的宮殿擧行,如宴外藩在西苑紫光閣,至於家宴,則分兩種,一種是乾清宮的家宴,宗室王公皆與宴,人數最多可達兩千人;另一種是乾隆朝特有的制度,卽純粹爲直系親屬,在重華宮。儘管「國朝宮史」「嘯亭雜錄」有賜宴諸王大臣的記載,但籠總一筆,不够精確,玆引第一手資料爲證:

受賜福字者,大多爲近臣,除軍機外,有御前大臣、南書房翰林等,受賜之臣,先期通知待命,俟引入重華宮卽朝上行一跪三叩禮;高宗面南而立,濡筆大書福字,受賜之臣兩叩後伏地等候,俟書畢,兩太監擧箋紙自其身體上方移出,受賜之臣復再叩頭,完成謝恩的禮節,這有個名目,叫做「滿身是福」。
坤寧爲中宮,兩側各有六宮,稱爲東https://www.hetubook.com•com六宮、西六宮;後宮的重心,在明期爲東六宮,清初猶然;至乾隆以後漸偏於西,及至慈禧當政,長春宮一躍而爲後宮之首,重心就整個在西面了。
此爲嘉慶二年乾隆敕旨。當時高宗爲太上皇帝的身分,元旦在寧壽宮受諸王大臣朝賀;復又在重華宮受賀,則非太上皇帝的身分,而是以「老太爺」受嫡系子孫的祝福。這種嚴格的區分,至嘉慶以後,漸不重視,而數典忘祖,卽高宗的子孫,亦不如重華宮有這樣一種特殊的意義存在。
第三、演戲的時間,最早可自卯初,卽清晨五點多鐘,晚則並無一定,最晚可至戌時,亦卽夜間八時。
乾隆以後,後宮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即以「乾西二所」爲高宗潛邸之故。原來東西六宮之後,各建五所平房,稱「乾東五所」、「乾西五所」原供年幼皇子尚未婚娶分府所住;高宗爲皇子時,住「乾西二所」。照宮中規制,皇子將婚時,移居文華殿後的擷芳殿,但高宗還是「四阿哥」時,結婚却以乾西二所爲洞房,而他同歲的弟弟「五阿哥」弘畫,却住在屬於「外朝」範圍的擷芳殿。高宗對這一點非常重視,認爲是世宗在日,默許大位的强烈暗示,因此,當他卽位「乾西二所」成爲「潛邸」,照例應升格成爲宮殿,並命名爲「重華宮」以後,大興土木,擴建成爲前後之進,並有戲臺的一座大宮。重華宮之前爲重華門、門內爲崇敬殿,題匾曰:「樂善堂」,高宗的詩文集子,卽名爲「樂善堂集」;殿後重華宮、東西兩配殿,東曰「葆中」;西曰「浴德」。宮後爲「翠雲館」,有一間屋子名爲「長春書屋」,作爲世宗賜他的別號「長春居士」的紀念。
重華宮的新年,要從十和圖書二月初一書福賜羣臣的故事談起。此一制度的濫觴,爲聖祖會御書大福字賜翰林院編修查慎行,至世宗卽位,爲了表示克紹箕裘,每借聖祖一言一行大做文章,書福賜臣下,亦卽成爲制度,他將聖祖當年所用的書福之筆,題名「賜福蒼生」;每年元旦試筆,用此筆書一福字、懸掛乾清宮正殿。筆卽珍藏於檀木匣內,至十二月初一日再用。乾隆朝,制度依舊,但地點由乾清宮配殿的懋勤殿改爲重華宮的漱芳齋,而伺候差使則仍爲懋勤殿的首領太監。
第一、民間跳「加官」,宮中跳「靈官」。
辛酉政變,兩宮並尊,在養心殿聽政退朝,以重華宮的漱芳齋爲治事的「公所」,每逢朔望,必演劇以娛。其時皮黃大興,徵召名伶入内廷,稱爲「民籍教習」;崑弋已不吃香,内廷特有的大戲,更只是點綴而已。

第四、戲隨時可停,完全以皇帝、皇后的動靜爲動靜。如道光三年昇平署正月初一日記檔:
根據我的考證,高宗生母是浙江紹興人,姓李,他的父親是杭州織造衙門的一名織工,有一次康熙南巡,帶了幾名織工回京,預備在宮中教宮眷紡織,「老李」便這樣在京城落籍。織造衙門的工匠,原有內務府籍,「老李」及他的眷屬,便是「包衣」的身分,一個女兒派在熱河行宮偏僻之處,充打掃的差使。康熙四十九年冬天,聖祖在熱河「行圍」隨扈的皇四子雍親王;在極偶然的機緣之下,與此宮女發生了關係,第二年八月十三日生了一個男孩,便是後來的高宗。在世宗居藩以及卽位後,這李姓宮女始終沒有名分。但她的兒子,却以聖祖的憐憫,養在宮中爲與他年歲相仿的幾個小叔叔伴讀;因此,早蓄深心的雍親王對他們母子的待遇,是兩個和-圖-書絕端,棄母愛子,最後並畀以大位。

但重華宮最精彩之處,爲宮東的「漱芳齋」,後軒名爲「金昭玉粹」,對面是一座戲台,爲在慈禧於長春宮未建戲台以前,這裏是大內後宮唯一可以演劇之處。
道光初年,勵行節儉,改「南府」爲「昇平署」,遣散外學,即內學承應戲差,亦是點到爲止。宣宗雖不好聲色,而他的兒子文宗則反,所以咸豐年間,大內演劇之風復起,至兩宮垂簾聽政,尤其在慈安崩逝後,重華宮又大爲熱鬧了。
當時的皇室,無不知道這個公開但不能明說的秘密;高宗的生母既爲漢人,不識字、未習宮廷禮節,在奉迎入宮以前亦從未見過大場面,就算沒有自卑感,亦擺不出太后的架子;而高宗則是極講邊幅的人,既不願王公親藩在背後訕笑太后的母儀何在;更不忍生母爲繁文縟節而受窘,因此,他要建立一個純粹能讓他們母子樂敍天倫的「家」。在這裏,一家之主,愛幹甚麼幹甚麼,皇帝這一尊貴身分所予他的約束,可以減至最低。
到這一天,太監設長案,陳列「賜福蒼生」筆,兩個硯海,分別以「松花玉」、「紫端石」所製。箋紙則分兩種,一種是生絹敷以丹砂,上繪金色雲龍,爲宮廷所用;賜羣臣的朱紅箋,則爲南方進貢的普通箋紙。
此爲仁宗御製新正重華宮茶宴詩注。「茶宴」詳後;說「向來」云云,即可反證,「諸王」從未參與。而仁宗所指之「諸王」,猶系他的同胞兄弟,旁支親王,郡王不在其列。
故宮千門萬戶,非三年五載,一次建築完成,自明初永樂年間開始,一直至清末光緒年間,不斷有所擴充更張。每一次改建、增建或移置,都有原因;因此,每一座宮殿,或多或少都有可發思古幽情的故事在內,和_圖_書尤以後宮爲然。

所謂「茶宴」,以茶爲主,以松仁、梅花、佛手爲「三清」,沃雪烹茶,稱爲「三清茶」,佐以內府果餌,卽是現代的茶會。宴中照例聯句,或者御製詩一兩章,命羣臣和。照例頒賞內府鑒藏的名人書畫各一件,或者有新刻的法帖或詩文集,亦得蒙賜。重華宮茶宴以才學入選,親藩王公雖位尊而不得與,此爲高宗出身微賤,但却看不起不讀書的貴人的一種表示,涵義甚深。讀龔定庵詩:「乾嘉朝士不相識,無故飛揚入夢多。」不覺悠然神往。
「大圈中的小圈圈、小圈中的黃圈圈」,即是所謂「紫禁城」;其範圍前爲午門,後爲神武門;左右爲東華門、西華門。在這長方形的區域內,又分爲「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而以乾清門爲界;乾清門以內亦卽以北,便是「内廷」,理論上屬於皇室私人部分,非「内廷行走人員」」卽令是親王,亦不得擅入。
高宗視重華宮爲眞正屬於他私人的一個「家」。且不說天子富有四海,即以宮廷而論,何處不是他的家?然則他爲甚麼又要建立這樣一個「家」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爲了他的生母——古今中外身世最離奇、最神秘的一位母親與皇太后。
明年元旦於重華宮前殿受皇子、皇孫等慶賀;後殿受嬪妃、公主、福晉等慶賀。
上引檔案,「三元入覲」及「巖谷新春」,卽爲開場及圈場戲,其餘皆爲軸子。
高宗的生母是漢人,身分是在熱河行宮服役的地位最低微的一個宮女。這個清史上最大的秘密,爲在中央研究院服務的莊練首先發現,或者說,他完成了「大膽假設」的工作;而我十餘年來不斷在「小心求證」,信心也愈來愈强,「重華宮的新年」,便是證據之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