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爆柳條湖段鐵路——九一八事變
揭開全球人類歷史最大戰爭之序幕的「九一八事變」,竟然是在日本政府、日本軍部都沒有正式同意的狀況下,由日本關東軍少壯派軍官自行設計與發動的軍事作戰。對於日本而言,可以説是一場導至日本政府體制失控與毀滅的「兵變」,而對中國而言,則是第二次遭受日本正式武力侵略的歷史開端。
追溯導至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犧牲最慘烈,影響最深遠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遠因,是來自中國東北一條鐵路上的破壞陰謀。這個在當時僅僅只能稱做破壞未遂的微小事件,竟然在人類的歷史上,開啓了全球最大戰爭浩劫的序幕,實在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不過,在這個微小事件的背後,其實有著國際強權歷史大決戰的戰略佈局,而中國的東北,成爲這場國際強權世紀戰略對抗中,兵家必爭之地的戰爭導火線。
1.1 日本關東軍的陰謀行動
事實上,他們主要的任務,不是要破壞鐵路,而是要藉此造成衝突,以造成關東軍攻擊中國軍隊的「藉口」。但是他們也許沒有想到,他們所準備進行的鐵路小小破壞行動,竟然是引爆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戰爭浩劫的最初導火線,最後也給日本帶來歷史上第一次亡國的悲劇。
關東軍經過完整的參謀作業與多次的全盤操演,早已經完成全面進攻中國東北的所有作戰細部計劃,而且關東軍進行日以繼夜的反覆實兵操演,使得不斷的槍砲聲,已經成爲東北軍民日夜都最爲熟悉的噪音。就像九一八當天夜間,在瀋陽北大營附近的日軍南滿鐵路守備中隊,已經由川島隊長下令,進行夜間出擊演習,地點正在離北大營不遠的文官屯附近,而川島也非常的清楚,部隊的演習只是一個軍事活動的藉口,而日軍真正的目的是,等待爆炸的訊號出現,就開始對北大營的東北軍發動攻擊。
河本在離中國駐軍的北大營不到八百公尺的地方,下令部屬在南滿鐵路的鐵軌上,開始佈置炸藥,河本知道,炸藥的設計是,只能造成重大的聲光效果,但是不能和_圖_書實際的產生破壞鐵路運輸能力(這就是爲什麼不能選擇鐵路橋樑的原因,怕爆炸造成交通的中斷與搶修的困難),因此他特別用心的計算過,用藥的份量與埋藏炸藥的方式,這個爆炸的聲響既要能引起北大營中國守軍的出外察看,以製造與日軍武裝衝突的機會,但是又不能真的破壞了鐵路運輸的功能,因爲隨後關東軍的整個攻佔南滿的軍事調動,還要使用這條鐵路做爲運兵的主要工具。
對於河本中尉而言,已非常清楚當天晚上自己的任務,因爲早在半年前,關東軍參謀部的作戰參謀主任石原莞爾中佐,已動員屬下的參謀人員們,擬出一個由關東軍發動軍事攻擊,以佔領整個中國東北的作戰計劃。而這個軍事攻擊行動,需要一個引爆行動的「藉口」,以方便日軍有個對外宣示其軍事行動的「正當」理由。經過石原的規劃,這個藉口就是選擇「破壞」在北大營附近南滿鐵路柳條湖段的鐵軌。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晚上十時,日本關東軍的南滿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隊隊附河本末守中尉,帶領著六位全副武裝的hetubook.com.com部屬,出外進行夜間的巡察。巡察的地點,正在中國東北軍政中心瀋陽市的最大駐軍地點——北大營附近的鐵路沿線。在他們的背包之中,還夾帶著炸藥、引信以及野戰電話機。在中國東北的九月夜間,已經是有著秋涼的寒意,但是對於這些出巡的關東軍而言,心裡則是充滿了膨脹的殺機,他們知道他們準備要「破壞」中國的鐵路,假如中國的部隊要想阻止他們的行動,他們將格殺勿論。
而出身工兵懂得爆破的河本中尉,被參與石原計劃的關東軍奉天特務機關輔助官花谷正少佐,特別被選爲執行這個任務的領導者。河本率領爆破小組的成員出外夜巡,在當時而言,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爲自從年中以來,整個駐防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部隊,由於萬寶山與中村事件所產生的高度緊繃情勢,早已進入一級備戰的狀態,高密度的實兵實彈軍事演習,幾乎不斷的在持續進行。而河本的上級長官川島正隊長,早已與石原等人互通聲氣,完全知道今天晚上排演的戲碼。
而在花谷正身邊的,正是執行這次「滿洲事m.hetubook.com.com變」的靈魂人物,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大佐,當板垣聽到河本的報告,中國軍隊並未因爲聽到爆炸聲音而出外查看,因此無法製造日軍與中國軍隊衝突的現埸時,仍然斷然決定,關東軍按照原訂計劃對中國東北各地發動攻擊。同時以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中將的名義,對在東北所有的關東軍部隊,發出了事先已經準備好的四項作戰指令,要求關東軍立刻依照最近的演習計劃,全面攻擊瀋陽、長春、營口等在南滿地區的中國軍政中心。
但是令河本中尉感到意外的是,爆炸聲雖然震動了北大營,但是卻沒有任何的中國軍人出外察看,雖然在附近演習的日軍,在聽到爆炸聲之後,立刻向爆炸地點集合,但是卻沒有看到任何的中國軍人或是平民出現,因此關東軍根本不能乘機開槍製造衝突現埸,只有推出兩具身穿軍服的中國人屍體。不過河本仍然下令部屬,逕自朝向北大營開槍射擊,一方面以軍用電話向在瀋陽城內的日本奉天特務機關輔助官花谷正少佐報告狀況。這時候,等在北大營四圍的演習的日本部隊,在聽到爆炸聲與m•hetubook.com•com槍聲之後,立刻按照演習的計劃,開始向北大營進行正式的武裝攻擊,這時槍砲聲開始響徹瀋陽城的夜空。
炸藥很快就裝置妥當,河本看錶,等著從長春開到瀋陽的夜快車經過,十點二十分,火車聲音遠遠的傳來,當火車通過埋匿炸藥的地點時,河本壓下引爆的電制,一聲巨大的爆炸聲震響了夜空,而鐵軌的一邊只受到約略一‧五公尺的破壞,並未影響到南下夜快車的行進,整列火車通過爆炸的現場時,只是搖晃幾下,仍然安全的通過爆炸現場,而準時的在十時三十分,駛達瀋陽車站,沒有任何的人員傷亡,也沒有其他運輸設備的損壞。
其實這是一個連正式名字都沒有的地方,附近的地名叫做柳條湖,鐵路是在平地上舖設的,但是在日本記者發出事件的新聞號外時,擅自命名稱爲「柳條溝」,也有名爲「柳條橋」。而將這個無名地方,硬加上「溝」或「橋」的原因,是暗示被破壞的地方是一座鐵路橋樑,因此這個破壞鐵路的行動,對於日本所管理的南滿鐵路運輸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脅,所以關東軍不得不爲護路而戰,因爲有誰會在離兵營極和-圖-書近的平地上破壞鐵路呢?而這個引爆中日歷史大戰前因的事件發生地點,就被無中生有的被誤傳爲「柳條溝」了,從此所謂「柳條溝」就這樣成爲九一八事變的歷史起源地,其實原本就是沒有這個地名的。同時關東軍的特務機關,也預備了兩個穿著軍裝的中國人屍體,當成現場被日軍擊斃的人證。
由於爆炸地點,離中國東北軍的主要防衛據點北大營是如此的近,難道不怕受到中國軍隊的發現與阻止嗎?事實上,這正是關東軍求之不得的事情,因爲關東軍認爲,只要有爆炸聲響,中國軍隊必然會出營察看(這就是爲什麼爆炸地點要選在北大營附近的原因),這樣關東軍理所當然的將鐵路被破壞的責任,推給出來察看的中國軍隊,然後在混亂的黑夜現場,設法安排與製造中、日軍隊相互射擊的衝突。只要有了槍戰的現場與死傷的記錄,這樣關東軍立刻就能夠以自衛與護路爲名,發兵攻佔中國東北南部的所有軍政中心。最後再取得日本軍部的支持,全面奪取中國的東北,建立「滿蒙」,以做爲日本未來的日蘇決戰的戰略基地所在。
圖 1.1 關東軍引爆南滿鐵道地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