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3 侵略中國的大陸政策 3.1 日本在東亞擴張與美、俄的衝突

3 侵略中國的大陸政策

田中義一出任日本首相之後,正式在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七日,於東京召開會議,決定日本政府今後如何推動侵略中國的「大陸政策綱領」,歷史稱之為「東方會議」,這個會議總結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侵略中國的所有策略得失,並且進一步擬訂了日本今後應該如何侵略中國的步驟。同年七月二十五日,由田中秘摺上奏給日皇的「田中奏摺」裡就開宗明義的指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具體政策步驟。
從歷史的事實分析,無論是漢、唐、明、清(尙未漢化的元朝是唯一的例外)時代,雖然中國處在國力非常強大的時代,她不但從來沒有想到要征服與統治日本,而且只會給這個島國帶來最大的利益。在日本的歷史中,由於中國國力富強、文明昌盛,日本只需模仿中國的文化,分享中國的資源與利益,就可以受益無窮。
但是長久以來,日本卻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它若想追求亞洲的霸權,卻必須要先弱化與分裂中國不可。因爲日本的資源有限,它的任何企圖稱霸東亞的戰略地位發展,都無法避免地受到中國地緣的威脅,因此「只有」中國的分裂與衰弱,日本才會有「出頭」的一天。日本之所以會舉國一致的推動明治維新,除了是受到西方強權的刺|激之外,也是同時看到中國正處在衰弱的歷史困境之中,這絕對是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日本只要比中國搶先達成現代化,那麼它就有機會壓制落後的中國而稱霸東亞。
因此,日本整個明治維新的改換制度與整軍經武,主要目的在以西方的現代化力量,追求日本的富國強兵,日本一旦要準備稱霸東亞,侵略中國就是必然的政策。所以明治時代,日本前後發動中日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在這兩次的戰爭中,對象雖然不同,但目標卻是一致,就是侵略中國。特別是能否控制中國東北的資源與戰略位置,已成爲日本帝國維持霸權發展成敗的關鍵所在。

3.1 日本在東亞擴張與美、俄的衝突

日本政府在面對這些危機的壓力之下,一直抱著必須「先發制人」的觀念,其政府領導人認爲,日本(一個資源貧乏與戰略弱勢的國家)一定要先得到中國廣大的資源與支持,才能在未來與美俄的決戰中,取得不敗的地位。因爲日本立國二千六百年,從來沒有被外國直接的擊敗或佔領過,因此更爲恐懼萬一面臨戰敗命運的可能性。這些背景都促使日本以搶先侵略中國與控制其廣大的資源,爲繼續稱霸東亞的優先戰略選擇。
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雖然經過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的兩戰兩勝,使得日本躋身成爲東方的一等強國,這對於在兩千多年歷史之中,從來沒有建立過國際崇高地位的和*圖*書日本人而言,簡直是無法忘懷的勝利與榮耀。(不像中國,身爲天朝大國的歷史太久,已經習慣認爲自己是世界的領導與中心。)所以日本想要利用現有的優勢地位,設法繼續的割裂中國與入主中原,這樣才能確保日本的霸權地位。
一九二〇年代中葉(裕仁日皇即位初期),中國內部的局勢逐漸出現了一種改變,那就是來自南方的國民政府,一方面聯俄容共,一方面整軍經武,開始展現統一中國、結束中國之分裂與衰弱的歷史企圖心。同時奉行共產主義的蘇聯,也以日本的軍閥與財團政府,爲無產階級革命的主要假想敵;史達林全力推動的蘇聯工業https://m.hetubook.com.com化建設,特別是在在國防工業上的發展,已有飛躍的進步。日本參謀本部估計,蘇聯的現代化軍力,開始威脅到日本的安全。因此無論是中國之統一與復興,或是蘇聯的強大與擴張,都會影響到日本稱辦東亞的計劃,所以日本政府需要迅速採取反制中、蘇發展的策略。此外,日本政府特別擔心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會與蘇聯全面的合作,對日本造成致命的威脅。
日本最爲擔心的是,當然就是假如當時的中國一旦覺醒,團結起來,追求現代化,那麼日本的霸權地位,就有如樱花盛開又凋謝般的,成爲過眼雲煙而已,因此當它看到中國正在掙扎著追求統一與現www.hetubook.com.com代化之時,就產生著極強的時間壓迫感。是要與中國進行合作互助,以分享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利益呢?還是要加速侵略中國,以支配宰割中國的市場資源?
當然,日本稱霸之後,舉國上下還有另外的一層恐懼,就是日本侵略中國的各種策略,已經在國際上造成孤立與敵對的壓力——日本既在日俄戰爭上,與俄國結下歷史的民族仇怨,也妨礙了美國開放中國門戶利益的立場。日本知道,以俄國那種凶狠的發展野心,是絕對不會放過它的,俄國要成爲太平洋強權,取得不凍港,以及奪取中國東北與塞北的富源,都會與日本的侵華政策發生直接的衝突。因此當時日本的軍政領導階層幾乎都相信:日、俄第二回合的戰爭衝突只是遲早的問題,以及日本必須搶先在中國取得優勢戰略地位的先機,才能增加擊敗俄國的籌碼。而日本在中國的獨佔特權與在太平洋迅速的發展,也開始危及到美國的利益,因而日、美間的摩擦也開始快速的增高。當時全球有遠略的政治與戰略專家,就已清楚的警告,日、俄與日、美的戰爭衝突,已經勢難避免;日本的參謀本部早已長程計劃未來與俄國進行決戰的準備,而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就任之後的一九三三年,也曾經召開內閣特別會議,討論美日可能爆發戰爭的各種狀況。和_圖_書hetubook.com.com
此時日本內部對於如何經略中國,分成兩個派系,其中一派認爲,除非日本採取武力侵略中國的方式,才能控制中國的市場與資源,同時取得中國領土的優勢戰略縱深,未來在與美俄決戰中,勝算才高。另外一派則認爲,中日兩國不妨以親善合作的方法,結合彼此的利益與資源,這樣日本可以避免與中國發生衝突,又可得到中國的支持,以對抗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這種看法與孫中山先生提倡之「大亞細亞主義」有些接近。不過,日本當時陶醉於對外戰爭的連番勝利,認爲侵略中國比友好中國,更能滿足日本渴望強大的需要。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