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9 劃時代的歷史巨變 9.2 可以不宣戰,但是不能不抵抗

9 劃時代的歷史巨變

9.2 可以不宣戰,但是不能不抵抗

檢討九一八事變的歷史,我們要問的是,難道這個悲劇不能避免或是改變嗎?以日本方面而言,在事變前夕,當時無論是日皇、政府或是軍部,都已警覺到關東軍的計劃與野心,也曾經企圖採取抑制的措施,但是由於決心的不夠強烈,以及行動的不夠果決而告失敗。
就中國方面而言,當時的國民政府與東北軍,假如對於日本的和*圖*書野心以及結構的運作,有著歷史的洞見,以及能夠採取面對歷史危機的勇氣與決心,中國仍然可能在九一八事變中,設法維護領土與主權的完整,甚至可以避免中日兩國最終走上全面戰爭的危機之中。
因爲假如當時的日本政府與軍部,真的決心要想阻止關東軍私下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並且要m.hetubook.com.com維持日本是個體制正常的國家,那麼就不應該僅是派遺作戰部長建川美次到關東軍進行疏導與壓制,而是應由政府與軍部上奏日皇,直接下達軍令,將關東軍少壯派的主事軍官撤職或是調職回國,或是直接下令給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命令他必須負起一切控制關東軍行動的責任(沒有奉到敕令前絕對不能發和_圖_書動軍事攻擊——這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的軍事基本體制)。那麼單就九一八事變的事件本身而言,應是可以避免爆發的,但是日本政府雖然知道野心的軍人,已經佈下危機四伏的局勢,卻仍然以低調處理,以致釀成歷史大禍。
雖然當時中國的確是一個弱國,在單純的軍力上,更不可能是日本強權的對手,但是由於九一八事變只是關東m.hetubook.com.com軍單獨的軍事行動,因此當時的國民政府與東北軍領導人物,假如能夠摒棄消極的心態,充分的掌握與運用積極抵抗的戰略,仍然是有機會可以改變九一八事變的歷史結果。
由於蔣介石與張學良,在當時並無法充分了解到事變的關鍵所在,是日本內部結構所面臨的歷史性危機,日本上下都陷入歧路徬徨的失控局面邊緣,最後竟然因爲九一八事變和*圖*書,而走上任由少壯派軍官決定日本命運的危機深淵(當時連日本政府與軍部,甚至日皇在內,也都沒有料到這點)。蔣介石與張學良都認爲,當時的日本政府還不至於完全的被關東軍「綁架」。關東軍雖然是有意在東北製造事端,但是若是沒有奉到日本政府的命令,應該不至於公然的侵略中國東北,所以嚴令東北軍採取不抵抗政策,以避免給日軍得到擴大衝突的藉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