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中日全面戰爭的戰力解析
20.3 中國民族主義所激發的潛能
事實上,日本將盧溝橋事件擴大爲華北事變之時,是絕對沒有想到,這會是中日之間歷史大決戰的開始。當時日本的參謀本部堅決認爲,日本的世仇大敵絕對是蘇聯,而日蘇之間的歷史決戰隨時可能展開;其次是日、美之間的矛盾,也開始升高到有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因此日本應該儘量減少在華的軍事行動,但是和*圖*書最好的情況是在日軍攻佔平津之後,中國就被迫接受日本的和平條件,讓冀、察特殊化,日本就順勢攻佔內蒙,控制華北。不然日軍可在黃河以北,捕捉並殲滅華軍的主力兵團,順帶攻佔內蒙古,中國也必然屈服。最壞的打算是,主力仍在華北決戰,但是另外派兵直接攻擊長江三角洲,拿下中國的工業、金和圖書融與政治中心(上海、南京),那麼中國絕對會投降的。但是日本絕對沒有想到,它就是封鎖了中國所有的海岸線,又深入攻佔通往四川的外圍,中國仍然不放棄作戰的意志。
和圖書爲了擴大與蘇聯決戰的戰略縱深,日軍最多可以考慮攻佔中國的內蒙與華北。就可立刻設法結束中國事變,而全力爲與美、蘇的決戰準備。但是來自陸軍省的看法是,日軍在華北,最多只要經過一場或是幾場主力決戰,它就可以迫使中國放棄抵抗意志,而任日本予取予求。當時日本政府的如意算盤如下:
不過,這些「科學」與「數量」的作戰能力對比,是沒有辦法了解中國民族主義所產生的那種死裏求生的犧牲精神——中國人所承受日https://www.hetubook.com•com本的欺凌與侵略已經夠多了,中國人有著寧願戰死,也不願屈服的共識與決心,雖然中國軍隊在訓練、裝備與後勤方面,的確不是日軍的對手。但是中國軍民在維護國家民族生存與尊嚴的自衛作戰中,所表現出來優秀的潛能,的確改變了許多戰前的預估,中國能夠在日軍絕對優勢火力與戰力下,遭受到近乎無法計算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死傷與打擊,卻竟然能夠堅忍不拔、支撐下去,甚至能多次反擊而讓日軍遭到重創,因而的確一而再、再而三的改變日軍大本營對於侵華戰爭預估,以及讓西方軍事專家感到震驚甚至是尊敬。中國能夠孤軍與日進行長達四年又五個月的全面戰爭,讓日本無法解決中國事變,這就是中國民族主義的勝利,當然也是中國人民數不盡的犧牲所換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