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22 驚天動地的淞滬大會戰 22.2 八一三上海事變

22 驚天動地的淞滬大會戰

22.2 八一三上海事變

雖然上海之戰,原是在盧溝橋事件牽引之下,藉著虹橋機場意外而引爆的。但是在中國方面,蔣介石已有將戰略重心,從華北轉移到華東的計劃,在虹橋機場事件之後,蔣介石更開始下令進行戰略方向大轉彎,抽調大軍由華北趕赴上海,準備改變與日本的決戰地點與戰略方向。不過日本參謀本部,仍然希望中日能在華北決戰,所以設法控制上海軍事衝突的規模,但是日軍也絕對不能讓華軍佔到上風,因此日軍在上海的軍事反應,是屬於戰略上的被動式。因此在上海戰事擴大之時,日本的參謀本部,還儘量想控制上海的戰事規模,以避免華東戰局的擴大與惡化。
對於在上海的中日雙方的前線指揮官,都記得一二八事變的前車m.hetubook.com.com之鑑與歷史的教訓,因此,誰都想先發制人的搶先發動攻勢,給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的打擊。日本海軍希望能夠立刻擴大攻佔據點,以利援軍部隊登陸;而華軍的指揮官與參戰部隊,正是當年參加一二八事變的原班人馬主力之一。中日雙方都在誓報當年之仇的心態下決定針鋒相對,設法搶奪有利的作戰時機與位置。雙方的戰線主軸,是在黃埔江的東西向作戰,華軍由西往東進攻,企圖將日軍趕下黃埔江,日軍是由東往西打,企圖擴大日本援軍登陸的橋頭堡。
圖 22.1 淞滬會戰圖
雖然上海的日本租界與軍事基地,在中國的領土之內,但是華軍顯然的缺乏正確的情報,並不知這些年來和圖書,日本軍隊早已在上海的租界內,秘密興建了比要塞還要堅固的軍事據點。因此日軍在剛開始衝突時,雖然在人數上居於劣勢,但是日軍一方面可以據險頑抗,一方面則有日本優勢的海空軍火力支援,所以中國的部隊作戰雖然勇猛,幾度的近距離攻入日軍陣地,但是卻無法攻克其要塞據點。華軍缺乏事前情報掌握,以及沒有攻堅火力支援的嚴重缺點,在此次功敗垂成的戰鬥中暴露無遺。
華軍能夠在上海爭取到主動與猛烈攻擊,的確是讓日軍大吃一驚,假如日軍沒有在上海的租界內,秘密建設了比要塞還要更為堅固的軍事據點,以及若是沒有絕對優勢的海空軍火力掩護,中日雙方真的憑戰場上實力,在上海進行較量,和-圖-書日軍還真有可能被華軍趕下黃埔江,這就是蔣介石最為精心培養的全德式裝備的八七師(師長王敬久)與八八師(師長孫元良)的勇猛表現。但是華軍的兵力與火力仍然無法取得優勢,特別是沒有足以攻堅的重型武器,單靠部隊英勇的攻擊,仍然無法攻破日軍在上海堅固的據點,不過仍然打得部分的不在要塞內的日軍,狼狽奔逃。這些逃命的日軍,最後不得不退到上海的外國租界,受到繳械的命運。
究竟是誰先在上海開出第一槍,現在已經無法清楚的查證,但是可以比較淸楚知道的是,在八月十三日上午九時過後不久,於上海的北站與寶山路一帶,爆發了日軍便衣隊與中國保安隊射擊事件,接著事件持續擴大,上海各處都和*圖*書開始傳出槍聲與衝突。十三日下午,在八字橋的持志大學附近,中日雙方爆發了更為直接的射擊事件,中日兩軍當然立刻進入陣地待命;在當天的下午四時左右,日本陸戰隊司令部,掛出了日軍作戰的戰旗指令,於是停在黃埔江與長江水域的日本艦隊,立刻萬砲齊發地射擊中國軍隊陣地與上海市區,於是中日在上海的衝突,就於八月十三日,在上海市街頭正式開戰。
不過,提早爆發上海的戰事,對華軍比較不利,因為當時華軍兵力集結佈署的速度,根本比不上日軍的增援速度,八一三爆發戰事之時,在上海的華軍,並未完成優勢的部隊集結,但是指揮官張治中復仇心切,中日雙方的部隊又不斷爆發軍事佈署的摩擦交火,因此中國方面就決定,不惜犧牲地冒然全面開打。和圖書
當中日兩軍在上海正式開火之後,國際強權此時才感覺到,他們在上海的利益受到重大影響,這才裝模作樣的提出停戰調停的要求。蔣介石基於中國的戰略原則,就是要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下,不得不對國際強權的要求,有所敷衍,日本則是利用機會喘息,以困守待援,因此增加了華軍在早期攻勢的國際困擾因素。上海之戰一開始,華軍雖然取得攻擊的先機,而且表現勇猛,但是卻終於沒有達成趕日軍下黃埔江的目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