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26 中國對外通路的爭奪 26.3 英、蘇兩國的戰略陰謀

26 中國對外通路的爭奪

26.3 英、蘇兩國的戰略陰謀

精明強悍的丘吉爾,他認爲自己對英國的歷史使命,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要全力使不列顚仍維持一個「日不落帝國」的規模,特別是必須保留它在亞洲的殖民地,並且要繼續操控英方在中國的既得利益。基於這個大政略的前提,實力已大不如前的英國,不單要設法阻止中國在戰後的復興與強大,更要加速中國內部的政治分裂與內戰,以防止中國將來成爲亞洲各民族國家抗拒西方殖民主義的領袖。丘吉爾當然非常注意蘇聯對中國的一舉一動,因此他很快地就活學到了史達林侵略中國的絕竅,並以青出於藍的手法,加以翻新應用。英國在戰爭期間一再對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美國只能給予中國戰區最低限度的支hetubook.com.com持與援助,目標就是讓中國還能有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以將日軍陷在中國的戰略泥淖之中,但卻絕對不能給予中國充裕的援助,以免中國能擊敗日本的主力而於戰後得到復興;在美援華的同時,還要設法製造中國內部的矛盾,並培養中國內部的分裂勢力,這樣縱使中國可以戰勝日本,但是分裂的中國仍然無法成爲亞洲的強國。
因爲史達林支持中國抗日的戰略目標,是絕對不希望全力武裝中國以致於打敗日本的侵略,蘇聯只是希望中國能夠拖住日本,讓中、日的國力都受到大量的消耗,這樣蘇聯才能輕易的從中日戰爭中,獲得最高的利益,一方面日本的戰力被中國嚴重的消耗,而和_圖_書無力威脅蘇聯,一方面中國受到日軍嚴重的打擊,使得中國民窮財盡、再起內戰,蘇聯可以輕易地繼續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要知道幾百年來,對中國最有侵略野心與佈署的就是俄國,繼承帝俄的蘇聯怎會讓中國發展強大,又怎能放過對中國進一步的侵略?史達林先利用中國抗日以消耗日軍的戰略,然後再回手介入分裂與弱化中國的手法,真可以算是集歷史上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策略精華之大成,更是標準的一石二鳥的謀略。
美國的立場則是處在「夾縫」之中,一方面美國是希望每個受到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侵略的國家,都能在國際社會正義的支援下,有力反抗侵略者的迫害。不過另一方面,美國政府也極看重其在亞m.hetubook•com•com洲的商業與戰略利益。在屮國艱苦抗戰的初期,美國仍然依照美日通商條約,大量地供應日本生產軍備與彈葯的原料,以及提供日軍飛機、坦克在中國戰場上所不可或缺的燃料與石油。結果使得日本的戰爭機器,能夠在中國領土全速運作——當然日本的軍國主義最後也把美國當成其攻擊的目標。
一九四二年初,英國先是輕率地放棄了對其緬甸殖民地的防守,中國的西南對外通道因而被切斷。隨後這個中國的「盟友」,又想盡所有千奇百怪、反覆無常的藉口,在盟國反攻緬甸、打通滇緬公路的行動計劃中一再地玩弄策略,以離間中、美之間的合作關係。英國的亞洲戰略,就是設法讓中國在精疲力竭的邊緣中掙扎,而https://www.hetubook.com.com不肯真正出力幫助中國(但卻要求中國盡力幫助它來防守緬甸),早日打通滇緬公路。因而中國在抗戰最艱苦的關鍵時段裡,一直無法從對外通路中,獲得充裕的作戰資源供應,中國的國力因而加倍地消耗殆盡,自然就「確定」了戰後的中國不可能強大復興起來,於是英國就可以放心,繼續在亞洲維持其殖民主義的利益。
因此蘇俄與英國對於中國抗日戰爭的基本立場,一直是採取既聯合又鬥爭的戰略手法,當中國面臨危機的時候,他們會給中國一點最低的援助,以防止中國放棄抗日的意志;但是一旦中國要有所振作,他們就會立刻卡住中國的命脈。故此中國當時真正要面對的歷史挑戰,不只是日本正面的侵略而已,同時在背後,還和-圖-書要面對英蘇這兩個各懷鬼胎、繼續進行侵略中國的「盟友」。
雖然,在中日戰爭初期,國際社會中曾經比較公開支持中國抗日的是蘇聯,它甚至多次傳出將與中國併肩作戰的訊息,而在中國整個抗日戰爭中,蘇聯在前後三年內,總共提供中國兩億五千萬美元的軍火信用貸款(當然是中國要連本金帶利息來償還的)、售予中國可以裝備三十個陸軍師的火力以及一千架的戰機,都是從新疆經甘肅進口;另外蘇聯派有軍事顧問與飛機志願大隊,到達中國參戰,目的是收集日軍作戰的戰術與裝備的情報。而當時中國最爲希望的,是蘇聯能夠與日本正式作戰,以減輕中國所受到的壓力,但是蘇俄則設法不斷拖延與欺哄中國,所謂俄國將對日作戰的計劃,從頭到尾都是空話。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