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中國戰區與史迪威事件
31.13 撤換史迪威以挽救中國戰區
當史迪威被調離中國戰區之時,立刻引起外國媒體競相報導內幕,紛紛指責蔣介石運用權謀,打擊一位「了解中國國情」、勇敢善戰與正直批評中國腐敗的美國軍人,好像中國戰區調離不適任的美軍將領,是對美國的大不敬。(試問,當時中國戰區的潰敗,是誰該負主要的責任?)這些媒體多半是思想左傾的記者,與呼應西方分裂、弱化中國之謀略的撰稿人。
這時候,羅斯福才了解到史迪威的問題嚴重性。因爲美國知道,盟hetubook•com•com國絕對不能沒有中國來牽制日本的主力軍團。於是原先趾高氣揚,要求蔣介石解除兵權交給史迪威的羅斯福總統,終於在十月十七日同意蔣介石的要求,解除史迪威在中國戰區所有的職務,並建議由蔣介石提名三位美軍將領繼任。羅斯福最後圈選魏德邁(Albert C. Wedemeyer)中將成爲中國戰區的參謀長。而自從魏德邁出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之後,中國戰區就和-圖-書不再發生任何中美之間戰略與意見的衝突。羅斯福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因此開始懷疑到馬歇爾的陰謀。但是此時羅斯福已經衰弱到無法去追蹤這個懷疑了。魏德邁在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正式就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同時將緬甸的職務交給美軍將領蘇爾登負責。在中國戰區,蔣介石與魏德邁立刻著手合作,設法穩住日軍凌厲的攻勢。
史迪威事件至此才終於告一個段落,他在中國戰區參謀長三年半的時間,根本就沒有和-圖-書組織中國戰區參謀部的運作作業,沒有中國戰區的作戰參謀作業,他多半時間躲在緬甸的原始森林策劃「羅賓漢式」的傳奇作戰,他對於中國戰區,除了不斷扭曲中國抗日實情的「戰報」之外,就是設法運用美援物資的分配,引爆中國戰區的內爭。他在外打擊中國戰區爭取援助的申請,在內訓練自己的「私人」軍隊,爲了個人的聲譽而非爲中國戰區作戰;他挑撥中美之間的關係,制肘陳納德空軍的作戰,在最後還想以權謀奪取中國的和*圖*書軍事指揮大權,因而讓中國在整個戰線上潰敗,這就是史迪威在中國戰區,對中國的「貢獻」。
綜觀中國戰區的設立與史迪威事件之發展,固然英美軍政決策層所表現的狠毒與設計,令人感到心寒,但是蔣介石也同樣要爲處理這個問題的失當,而負起重大的歷史責任。宋子文改組中國戰區的計畫,以及撤換史迪威的安排,可以說是一個重要與關鍵性的歷史性政略,可惜蔣介石無法掌握時機與方向,因而造成歷史的大錯。
假如在一九四三年,中https://www.hetubook.com.com國戰區得以改組、史迪威被撤換,那麼無論是開羅會議還是反攻緬甸的作戰計畫,都會有比較好的結果。雖然丘吉爾與馬歇爾仍然會加以破壞,但是由於沒有中國戰區參謀長的內應,他們就少了關鍵的支援。特別是在日軍發動一號作戰攻勢的時候,假如當時的中國戰區,能夠上下一心、全面合作,在緬的遠征軍可以回防、盟國的空軍可以增援,那麼抗日戰爭的最後結果,會有一個歷史性的改變——也許就不會有雅爾達密約出賣中國,以及原子彈的投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