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34 日軍孤注一擲的瘋狂反撲 34.2 中國面臨的內憂外患

34 日軍孤注一擲的瘋狂反撲

34.2 中國面臨的內憂外患

而中國軍中的經費,更是短缺到不夠官士兵生活開支的地步,幾乎每個部隊都普遍有謊報兵員人數的情形,如此才能勉強彌補經費不足的問題。在前線的部隊中,甚至士官兵的衣食供應,都發生問題,更別說作戰裝備了。部隊普遍都有營養不良、裝備落後、武器和訓練不足與士氣低落的嚴重問題。在上層權力鬥爭的影響之下,整個抗日的精神開始瓦解,逃兵情況開始越加嚴重
更糟的是,許多將領與政客,開始拉幫結派,設法與史迪威打交道,希望能夠從美軍的手中,拿到一些美援的好處;更有人開始迎合史迪威,準備推翻蔣介石,而做美國所擁立的新政府領袖。因此重慶軍政的上層,開始出現抗戰以來,最爲嚴重的分裂與內訌。上下逐漸失去精誠團結、一心抗敵的意志,這都直接對軍心士氣與作戰指揮產生極不利的影響。
當然重慶方面的軍力,因爲在陝西佈署了監視共軍的部隊,又要優先支援緬甸作戰,所以兵力更加不夠分配。這次日本的華北方面軍之所以敢放手南下,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此時正是共軍與蔣介石進行政治對抗的時刻。共軍在山西、河北、江蘇與山東地區,進行「放水」行動,樂意袖手旁觀日軍痛擊蔣介石的部隊,而拒絕發動大規模的敵後全面游擊戰,來牽制日軍。和_圖_書
爲挽救經濟的問題,國民政府企圖以美國的貸款,在美購買黃金,然後運回中國市場拋售,以設法收回法幣。但是這項工作又受到美國財政部次長懷特不少的行政干擾,因此時斷時續。雖然收回部分法幣,不過由於黃金數量不足,並沒有建立人民對於政府的財政的信心,也就沒有發生所預期之控制通貨膨脹的效果。
其實當時經濟空虛與戰力不濟的真正原因,是因爲抗日戰爭的大量損耗,日軍有計劃地劫掠大批的糧食、物資,加上一直沒有辦法得到外來的援助,導致中國所有的國力,都幾乎面臨消耗一m.hetubook.com.com空、山窮水盡的地步了。蔣介石在開羅會議中,曾向羅斯福總統告急,表示中國的經濟危機甚至大於軍事危機。但是這個向美國借款的要求,卻被史迪威、馬歇爾所扭曲,羅斯福更受到美政府內部左傾官僚的蒙蔽,所以國民政府無法得到這筆貸款,以穩定抗戰的經濟與人心。反攻緬甸打開援助通路的日期又突然被無限期延後,更讓中國的戰力受到打擊。
由於法幣近乎無限量地發行,國民政府統治地區的物價大幅上升,以一九四一年的物價指數爲一百,到了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物價指數上升到三二二〇。在一九四四年裡,物價幾乎是到了天天上漲的地步,靠薪水收入的軍公教人員,受害最深;同時前線的部隊,也普遍缺乏衣食、醫葯與裝備。在史迪威與其同路人設法分化、離間之下,後方人心對於政府的失望,已經接近不滿與沸騰的狀態,於是各個政治派系的人物開始借題發揮,國民政府內部開始湧現政潮,而原本全國上下團結抗日的精神開始渙散
史迪威這時和*圖*書掌控著一切的美國援助物資,以及中國的戰略预備隊兵力。他一心一意只想動員華軍,早些幫他完成反攻緬甸的作戰;同時他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就是希望蔣介石的部隊在中國本土能夠遭到一敗塗地的打擊,這樣他才能有機會全面的接收中國部隊的作戰指揮權。因此史迪威故意漠視日軍集結的情報,不斷向華盛頓報告蔣介石根本無法作戰,日軍在中國戰區其實沒有威脅。
但此時的中國守軍,卻正處在戰力嚴重空虛的階段。由於中、美爲了軍經、援助的問題,爆發了嚴重的摩擦,雙方關係幾乎瀕臨破裂;在史迪威的運作之下,中美之間的合作關係更是遭到全面的破壞,不但所有援華的陸軍裝備、物資,百分之九十都用到史迪威的緬甸作戰準備之中,而且中國最精銳的八個軍的部隊,被抽調去參與緬甸作戰。
因此在這種敵實我虛的情勢之下,一九四四年註定將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要受盡挫敗與屈辱的一年。日軍是傾全國、全軍之力,在中國戰場進行決死大反擊,中國則是外援未到,內爭先起,這樣如何能夠擋住和*圖*書日軍充分準備而發起的空前攻勢?
但這些問題並不是最糟的,因爲中國還要優先抽調精銳的部隊支援緬北作戰。雖然根據日軍大量集結與演訓的情報,蔣介石認爲敵軍極有可能在一九四四年年中,發動全面的反撲,而在二月以後,重慶方面對於日軍準備打通平漢與粤漢鐵路的攻勢,也掌握了更爲淸楚的情報,無奈參謀長史迪威只全心全意地在緬甸野人山進行作戰,對於日軍準備在中國戰區發動新攻勢的情報,根本不加理會,而造成部分華軍將領也跟著附和,因此華軍無法集中力量,準備迎戰日軍空前的重大攻勢。
由於美國政府拒絕貸款中國十億美元,以挽救中國後方所爆發的惡性通貨膨脹,因而與國民政府產生了嚴重的摩擦與誤會。同時盟國決定延後打通援助中國的緬甸通路,因此中國能得到的實際援助,仍然只靠駝峰空運的一點點物資,來維持中國戰區最低限度的戰力。但這時中國的整個局勢,已經因爲多年的戰爭而使力量面臨枯竭,同時外援久候不至,人心更是動搖;華中地區又碰上連續兩年嚴重的旱災,造成國民政府控制的地區,發生了嚴重的糧食、物資匱乏與惡性的通貨膨脹,不但數以百萬的人民可能因飢荒而死,就連軍隊的衣食補給,也發生極度地惡化的問题。
史迪威在這時一再強調,www.hetubook.com•com日軍根本無意對中國軍隊發動任何的作戰攻勢,最多只是破壞與劫掠的「軍事演習」罷了;所謂日軍即將在中國戰區發動全面攻勢的情報,只是蔣介石藉口來「勒索美國」的援助物資而已,同時蔣不願派遣接受美援裝備的華軍,參加緬甸作戰。因此中國戰區的最高統帥與參謀長,不僅存在著嚴重的摩擦與政治鬥爭,在最爲重要的關鍵時刻,對於日軍的作戰動向與情報判斷,看法也幾乎是南轅北轍。
國民政府在領土與人口日益緊縮的狀況之下,收入難以增加,但是戰費則不斷飛躍成長,爲了應付抗日戰爭的龐大戰費支出,只有擴大法幣的發行量。一九三七年六月,盧溝橋事變之前,國民政府的法幣發行總餘額,只有十四億元,但是到了一九四四年的十二月,法幣的發行總餘額,已經暴升到一千八百九十四億元,增加了一百五十倍。當時的法幣是在美國印製的,單是爲了印刷法幣,就動用了美援貸款的十分之一,合計高達五千萬五百萬美元。每個月爲了運送這些法幣回國,占用了駝峰空運量達一百五十噸,消耗了四千五百加侖的汽油。
當時蔣介石政府沒有一套嚴格控制戰時物資分配的措施,而讓一小撮人得以乘機大發國難財,更是容易造成人心的不平,在政治鬥爭的謠言運作下,引爆了人民對政府的失望與懷疑。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