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戰爭的結束,勝利的代價
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上午九時,中國與日本之間百年的歷史恩怨與衝突、長達十五年的戰爭對抗、以及八年的全面作戰,都終於達到了一個全面清算的歷史時刻。日本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正式代表所有一百二十六萬在中國戰區與越南的日本軍隊,在南京的中央軍校大禮堂,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正式投降,所有日本從甲午戰爭起所侵略的中國領土,全部無條件地歸還,以及日本所有向中國取得的特權,全部放棄,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為偉大與榮耀的一刻。中、日長達十四年的戰爭,以及中國受到日本屈辱五十年的歷史,加上無數中國人所有的血淚,都在這一刻得到勝利與光榮。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中午十二時正,日皇裕仁以事先的錄音帶,透過電台的廣播,親自向日本與全世界公開發表「終戰」演說,當天所有在的日本本土與海外軍民,都要肅立恭聽裕仁的「聖斷」。在這篇演說中,裕仁親口宣佈,日本政府與日軍大本營決定,接受波茨坦的宣言,全體日本軍民都必須遵守。
在日皇裕仁投降廣播宣讀完舉之後,日本全國上下,都立刻陷入一片的驚恐與迷惘情緒之中,這是日本開國二千六百年以來,第一次正式向外國投降,也是外國部隊將第一次佔領日本的本土。對一向封閉孤立與自卑感極重的日本人而言,真是面臨千年未有之奇變。但是日本政府與人民,已經清楚知道,日本實在是沒有力量再負擔戰爭的損失與消耗了,它只有投降的選擇。
雖然日本的軍方,仍然有人感到無法接受,這個無條件投降的事實,特別是在海外戰場的日軍,曾經有極強的反對意見。其中,又以日本的中國派遣軍態度最為激烈。因為當時日本的中國派遣軍的軍力最強,所以反彈的聲浪也最高,不過在日本本土的軍民,則是絕大多數同意日皇的投降選擇,因為他們實在是撐不下去了。為了疏導日本海外軍隊的反彈情緒,日皇裕仁特別派遣三位親王,帶著日皇投降的詔書,前往關東軍、中國派遣軍與南方軍司令部,進行投降詔命的宣達。
38.1 日本在華駐軍正式向中國投降
這時候,中國戰區的司令長官蔣介石,根據盟軍最高統帥部的指令,要求日本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派代表向中國接洽投降。蔣介石同時劃分中國與越南為十五個受降區,要求各地的日軍,設法在受降區集中,向指定的中國指揮官投降。這又引起了延安八路軍總部的嚴重抗議與杯葛,八路軍要求日軍直接向他們投降,以方便接收日軍的軍火與物資,同時控制主要的戰略據點。蔣介石拒絕同意延安的要求,於是日軍還沒有正式的繳械,國共新的的戰爭衝突,就開始在中國各地點燃了。
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上午九時,中國與日本之間百年的歷史恩怨與衝突,以及長達十四年的戰爭對抗,八年的全面作戰,都終於達到了一個全面清算的歷史時刻。日本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正式代表所有一百二十六萬在中國戰區與越南的日本軍隊,在南京的中央軍校大禮堂,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正式投降。所有日本從甲午戰爭起所侵略的中國領土,全部無條件歸還,以及日本所有向中國取得的特權,全部放棄。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為偉大與榮耀的一刻,中日長達十四年的戰爭,以及中國受到日本屈辱五十年的歷史,加上無數中國人所有的血淚,都在這一刻得到勝利與光榮。m.hetubook.com.com
在抗戰勝利之時的華北一帶,八路軍已經成為當地最大的軍事力量集團,而國民政府的部隊,則多數集中在中國的西部與西南部。因此要趕到華東與華北各地,接受日軍的投降,實在是距離遙遠與運輸困難,全靠美軍以空運方式,讓重慶指派的代表與軍隊,到達華北與華東各地日軍集結區,完成日軍受降的儀式。但是在華北大部分地區,國民政府的部隊並未控制城市之外的鄉區,這些地區的秩序大亂,出現權力交接的掠奪。而組織嚴密,行動迅速的八路軍,就很快的利用這個機會,完整地掌握了地盤與人心,為國共戰爭奪到了致勝的先機。
事實上,正當日軍接到投降指令,停止一切的軍事敵對行動之和圖書同時,蘇聯的軍隊,也正在中國的東北、內蒙古,繼續加速進行作戰行動。中國東北的人民,照樣成為蘇聯紅軍燒殺掠奪的對象之一,這對於中國而言,是戰爭的結束?還是開始?蘇聯首先在一九二一年侵略中國的外蒙古,日本跟著在一九三一年侵略中國東北。日本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投降(日本透過瑞士通知盟國的這一天),蘇聯卻在八月八日,進軍中國的東北與內蒙古,這就是盟國出賣與中國內戰的歷史悲劇開始。
但是這個突如其來光榮的背後,卻掩不住中國面對歷史突然發生巨變的無奈,當時中國根本沒有任何的準備,來面對日本突然投降所產生的「變局」,所以在日本宣佈投降之後,國民政府立刻陷入手忙腳亂的衝擊之中。因為中國無法在國力近乎耗竭、政策毫無準備,又有極大的內訌的狀況下,而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同時面對蘇聯與盟國對中國凶狠的出賣,與進行日本佔領區的接收、整理與再造。中國飽受破壞的殘破山河如何重建?所有變節降日的漢奸如何處理?多達百萬的偽政府軍隊如何改編?如何收編幾百萬的擁槍自重的「游擊隊」?如何安置上億和_圖_書流離失所的民眾?如何讓重慶與延安兩個敵對政府達成合作的協議?這些難題之大與工作之沈重,實在遠遠超過當時剛從九死一生之危局中,獲得喘息的中國政府,所能處理的。
在日皇正式宣佈投降之後,盟國宣佈由太平洋盟軍總司令官麥克阿瑟上將,負責整個日本的投降事宜。經過接洽之後,一九四五年的八月二十七日,美國海軍第三艦隊,終於正式進入日本的東京灣,美軍開始進駐日本的本土。第二天,麥克阿瑟率領部屬到達日本的厚木空軍基地,接著盟國代表與美軍也陸續的駐進日本本土,實施佔領,日本帝國就正式亡國了。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政府正式完成了無條件投降的法定程序,所有的政府閣員都在投降詔書上簽字。但是也就在同一天,中國代表團在莫斯科,由外交部長王士杰代表中國政府,與蘇聯簽下了喪權辱國與後患無窮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一個再次否定中國領土與主權完整的不平等條約,就烙在中國人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上。這代表著,抗日戰爭並非中國對抗侵略者的全部歷史,有意侵略中國的國際強權,還是沒有放過中國。
日本政府先在八
和_圖_書
月十四日,完成接受盟國招降文件的正式簽署之後,鈴木貫太郎內閣就在第二天宣佈總辭,改由東久彌宮親王,組成善後內閣。而日本的近衛師團部分軍人,企圖發動政變,以阻止日皇宣佈投降的演說,但是終於卻無法挽回日本決定投降的大局。當天夜晚日本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切腹自殺,日本的軍方最高位階將領杉山元、畑俊六,聯名發出命令,要求海內外所有日軍「奉詔唯謹」;同時日本軍部則立刻出現一片火海,日軍開始大量的焚燒所有的作戰機密資料,以防這些資料會成為未來戰犯審判的罪證(這也就是在東京大審之中,一些關鍵的罪證,缺乏直接的文件資料作證之原因)。在中國與盟國方面,事實上早在八月十日,就已經知道日本透過瑞士提出的投降文書,也同意美英等國政府在十二日回覆日本投降的立場,全世界的傳播媒體也於同日報導這個消息。中國的軍民,就在八月十日的當天,陷入了狂喜之中,慶祝戰爭即將結束,同時中國因戰勝日本而躋身為世界四強之一。蔣介石是在八月十五日的下午,正式回應當天中午日皇裕仁的投降廣播,在重慶的電台,發表了「以德報怨」的演說,代hetubook.com.com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投降。這時只有蔣介石等少數中國決策人士知道,日本是投降了,但是中國的領土與主權,卻正面臨另外一次的侵略,這回是來自盟國動的手腳。蔣介石是在無可選擇的狀況下,只有輕輕放過對日本的追究,因為在必要的時候,中國甚至可能需要與日本合作,共同對抗赤色法西斯蘇聯的侵略。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日本政府代表外相重光葵、日軍大本營代表總參謀長梅津美治郎大將,在東京灣的美國主力艦密蘇里號,正式向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代表尼米茲上將、中國代表徐永昌上將等盟國將領投降,簽下了日本投降的歷史文件。麥克阿瑟根據這份文件,獲得全權支配日本軍政的權力,麥帥下令在中國戰區的所有日軍,全部向蔣介石所指定代表正式投降。因此蔣介石下令,將日本正式投降的日子九月三日,訂為中國軍人節,以表彰中國軍人在抗日戰爭中的犧牲,世世代代做為中國軍人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