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五 王世貞〈短長說下〉
第二十七則「亞父既謝項王而歸彭城也」章
第四十則「淮南王之椎辟陽侯也」章
漢之五年封英布為淮南王。出而有驕色。隨大夫請見不拜曰。幸甚無恙。今天下稱雄勇於大王者。獨項王耳。項王滅。獨大王在。漢之諸王楚王信最貴。大王次之。其諸南面而王者。固皆鴈行弗敢先也。雖然。大王之所稱功烈於天下者五耳。初渡江振武信君之弱而起之。以破秦嘉景駒軍一也。以二萬人北搬邯離之銳。而為軍鋒冠二也。坑秦卒二十萬以快諸侯三也。取間道破函谷關以與大兵會四也。又與衡山臨江王為郴之績五也。夫是五功而皆在楚漢弗與也。其一功為楚窘漢者也。其二功又豪傑之所腹誹也。大王以九江歸漢。龍且來見。討弗能距。固陵之役在軍。軍不能勝。今徒以一歸誠故。而偃然而當列城邑之封。又以驕色御之。臣恐漢幕之士自執圭而上。皆得持功籍而與王差計也。淮南王謝不敏曰。孤之獲有此日也。大夫之賜也。請以黃金百鎰。白璧一雙。為大夫壽。隨大夫辭而去之。曰。吾以為淮南王功也。是吾且代淮南王禍也。吾弗敢受也。
鍾離將軍辟漢亡之楚。楚王臣欲弗納。鍾離將軍恚且自剄也。騎無詭謂曰。請為將軍嘗之。乃入拜賀曰。大王行千金報漂母。又闊略惡少年而不誅且官之。天下之士靡不南向馮軾而入楚。以得奉大王布衣之間為幸。大王之英風薄海外。今者門有一鍾離將軍。自言與大王有連也。楚王曰。鍾離將軍故有連也。雖然。垓下之決。田王亦既辭梁王而之嶋矣。願鍾離將軍之事田王也。曰。德德者常也。德讎者變也。然而厚也。讎德者薄也。大王既以幸寬惡少年而不誅且官之。而獨棄鍾離將軍。是大王再用變而後居薄也。臣竊為大王不取也。且夫虞卿賢臣也。急魏齊之禍。捐相印而與之間行亡命。鍾離將軍怨不勝魏齊。漢暴不勝秦。而大王之賢遠過虞卿。幸毋以他卻也。楚王曰。固也。鍾離將軍得罪漢。而寡人漢臣也。寡人眇眇之身。不足以殉鍾離將軍。不願見也。曰。大王虞臣漢也。則請毋虞臣漢。夫什方侯之璽。漢皇帝腐心而授之。為其功大也。漢皇帝必不忍以大王之匿鍾離將軍。掩大王功明矣。楚國雲夢之渚。折蘆之炎。亦足以藏鍾離將軍而無寔。楚王曰。諾。請見之。
彭王既封梁。大置酒會客。扈輒嘔而前弔曰。嗟夫大王之以身託王是也。是殉王也。何故。曰。大王之起鉅野一役夫耳。非六國素貴眾附而暫失職者也。大王遊師梁楚。其附離漢。若沉而若浮。非有蕭曹金石之素也。大王之功。獨有徇魏下昌邑。絕楚糧道。間給軍食耳。非齊王信略定之勳也。夫蕭曹之貴不益侯。而齊王之立非主上之意也。大王安得獨偃然南面而稱孤哉。且固陵之役。漢以誅楚告。而大王恐疑恫喝而不應也。漢以勝楚捐睢陽以北至穀城王大王告。而大王翩然來也。是以梁而來也。抑為梁而來也者。漢焉得以純臣視大王也。且夫天下不一而人易王也。天下一而王不易王也。無智愚知之。臣故曰殉王也。大王盍謝梁而就侯之故封乎。夫以一世王而身裂。孰與百世侯而子孫不絕也。彭王嚄唶不忍辭也。後竟有雒陽事。
高帝崩。曲逆侯畏呂要之讒也。舍軍而馳。至宮哭甚哀。因奏事喪前。太后哀之曰。君勞。出休矣。曲逆侯固請得宿衛。太后乃以為郎中令曰。傅教帝。居久之。曲逆侯為人長白姣麗。時時与辟陽侯審食其並宿衛。其美隃辟陽侯。即辟陽侯亦自以弗如也。而太后數目屬之。勞賜餐糒上尊相繼。曲逆侯心恐。乃使其舍人謁辟陽侯曰。陳侯敬使使謁君侯。敢布腹心。陳侯雖幸蚤貴。然外臣也。豈敢以僭君侯。惟是長信之目屬焉。懼一旦之失身以為君侯憂。帝長矣無所事傅。侯請得辭宿衛為外臣。辟陽侯心然之耳。且又多之也。曰。是能讓。乃請間於太后曰。曲逆侯何如臣也。太后曰。是忠臣也。先帝信之而託肺腑。今其傅人主也。十日而不洗沐。蚤起晚罷。若忘其有家者。辟陽侯起避席曰。曲逆侯之為忠臣。天下莫不聞。然其美麗也。少而有佚行於嫂。天下亦莫不聞。今臣幸而得侍宿衛。以貌寢故無譏者。以曲逆侯之萬一而波及臣也。臣何所逃死。太后不懌曰。若貌曲逆侯耳。吾何有也。為出之。雖然不可以不重。乃拜安國侯右丞相https://m.hetubook.com.com。而曲逆侯為左丞相。
亞父謂項王曰。善勝敵者策敵者也。不善勝敵者策於敵者也。甚矣大王之為漢也。臣薦韓信而大王不用。已令漢用之矣。臣薦陳平而大王不用。已令漢用之矣。漢欲大王殺義帝以為大王罪。大王殺之矣。今者又欲大王棄臣。大王固先厭臣矣。
〈短長說〉分上、下兩編,共四十則一四八六八字,內容為歷史故事。上編二十三則,敘述戰國中後期到秦亡的多種歷史逸聞。下編二十三則,敘述楚漢相爭到西漢初年的多種歷史逸聞。
亞父謂項王曰。木蠹膚者淺蠹也。蠹衷者全蠹也。臣不肖少嘗習於秦。知秦之善因六國之間也。始用應侯筴走信士。日夜輦而之函谷之外。以害脇諸孱王而相之。毋事治事練卒。務以東折符南詈敵。而北肆兵而歸重於秦。偃然而坐制天下之權十七。秦猶以為未也。夫吳冠而越吟。人得其自也。有信信有疑信。則日夜輦黃金而走函谷之外。以隙乘諸幸臣而誘之。而後天下之權十全制也。諸孱王各賢其臣而不疑自。魏無忌天下之賢公子也。收五弱挫強驁於崤澠之外。秦因晉鄙客而間之曰。是陰王乎。公子卒謝病免。角尉文君上黨阨而未快志也。又使蘭卿之舍人間於平原君曰。此夫易與且降矣。獨畏馬服君子耳。馬服君子代尉文君。而喪四十五萬人。武遂之役。秦難李牧也。則以郭開間曰。牧為壽插匕首行弒也。趙王信之而洊亡。燕王不欲誅太子丹以媾。代嘉為秦間曰。秦欲得太子丹頭而飽。無所事燕也。丹頭獻而兵朝渡遼水之上矣。五國兵而齊懼亡欲從。后勝為之間曰。齊謹秦。秦不忍以尺刃東向也。齊不備而王建餓於松柏。而後知后勝也。是何秦之巧。而六國之拙也。故用間難也。因間易也。雖然猶未盡易也。自夫英主鮮幸而間則破也。若乃處骨肉之地。當肺腑之任。休戚均焉。而旦暮為敵間。如伯者此全蠹也。雖英主不得破矣。
王世貞曰。耕於齊之野者,地墳。得大篆竹冊一袠曰短長。其文無足取,其事則時時與史抵牾云。按劉向敘戰國策,一名國事。一名短長。一名長書。一名脩書。所謂短長者。豈戰國逸策歟。然多載秦及漢初事,意亦文景之世。好奇之士。假託以撰者。余怪其往往稱嬴項薄炎德。誕而不理。至謂四皓為建成侯偽飾。淮陰侯毋反狀。乃庶幾矣。因錄之以佐稗官一種。凡四十則。
冒頓為單于強。而數苦北邊。高祖患之。以問劉敬。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罷於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頓以力為威。未可以仁義說也。獨可以計久遠子孫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為。上曰。誠可。何為不能。顧為奈何。劉敬對曰。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彼知漢適女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代單于。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于。豈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兵可無戰以漸臣也。上曰。善。叔孫生進曰。大漢方一宇宙超三五。乃無故而飾愛女以為匈奴御。得無貽笑後世哉。夫匈奴。豺狼也。其父之不卹。而手鏑之以死。何有於婦父。冒頓之有子也。而見其大父之死於冒頓也。則曰吾父且不武。何以獨忍吾大父。而弗忍外大父也。不然而以十萬騎入塞。牧日均而孫也。吾何以無漢分地。請得九州之偏若幽冀者寓牧焉。奚辭扦之。上曰。虜貪而好色。故餌之。叔孫生曰。冒頓餌人者也。非為人餌者也。不觀其初得志。而以其所愛閼氏予東胡。而兵隨其後。彼豈其遽耄昏哉。而我乃用彼之餌人而餌之。上不聽。入宮以語呂后。后大啼泣曰。妾唯一子一女。奈何棄之匈奴。上乃嘆曰。唉而之不欲棄女匈奴也晚矣。則以磔淮陰侯也。
第三十三則「高皇后謂酇侯」章
第三十六則「建成侯為太子謂留侯」章
第三十七則「漢高帝誅淮南王」章
西楚霸王使司馬奉書漢之諸王列侯大將護軍中尉卒正人吏。漢王劉季奸回不道。倍詛棄父。酗酒嫚賢。以干天罰。惟我兩軍迫於兇殘。不以好見。敢布腹心。昔我武信君有討於薛。季是帥群盜而請啟行。爰錫虎賁五千驃將十人。以為季紀綱之僕。寡人迅掃河北。遏劉全師。季得抵間以入崤函之險。蹈空解理。兵刃不血。伊誰之故。和*圖*書季遂鬻寡人以奸而距嶢關。義帝一介之使。逆門不內。寡人以為討。寔搖其尾。寡人寬之弗誅。念厥功剪茅壓紐。王有巴漢。惟是故裔勞臣。瓜分天下。寡人亡所利焉。庶幾與諸侯王息肩。季復潛兵布謀。以盜三秦。強劫五國。衷刃向德。飾摭浮僭。污衊寡人。簧瞽其下。嬴秦為毒。屠割寰宇。十世之殤。奮其武怒。甘心於報。新安之役。雖寡人先之。寔諸侯王吏民意也。秦鑿元元之膏以建阿房。示萬世侈。寡人有憂焉。六王之宮厥亦有孫子臣士。痗胸疾首。鬱為烈炎。秦獲六王。良者餓死。敢忘子嬰之僇。惟義帝之暴終以侍衛不虔。為寡人罪。君其問諸水浜。抑聞之。季也出蜀而東窺關。帝豈已大故耶。季又聳諸田畔王命。以牽我於齊。而入我彭城。寡人不獲已。迺有泗睢之役。季不習於戰。大棄其師。寡人寬之弗追。季又跳劫老弱。張兵威而窺我。寡人不獲已。迺有滎陽之役。季又不習於守。大棄其師。寡人寬之弗追。季又揜奪我同盟。挑脇我與國。離間我腹心。為鬼為蜮。為蝚為螟。寡人欲有肆焉。為先武信君之故。與諸侯王大夫吏之不寧。季幸旦赦。寡人夕改圖也。盟季父而歸之。約曰。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季踴躍稱報世世臣妾。季履后土而戴皇天后土寔聞斯言。餘腥在齒。復謬聽一二憸壬。稱兵固陵。矢鎩未交。鳥潰獸散。今者復誘齊王武王趙王梁相國。以土地金帛而謀楚曰。得楚與天下共之。諸侯王自視。與季父孰德。季已滅寡人德。棄父不顧。其何有於諸侯王也。寡人甲雖敝足以一奮。諸侯王所習鉅鹿彭城事者。斬季降請以關中事之。世世鄰好。與天無極。季能革心自悔。竄還故封。寡人亦無所恨。
第二十九則「西楚霸王使司馬」章
第二十五則「亞父謂項王(一)」章
第二十六則「亞父謂項王(二)」章
第二十四則「項王晨朝諸大夫」章
高皇帝謂群臣曰。吾少也賤。嘗習於戰國而未竟也。夫三武安君孰賢。陸大夫曰。武安君秦似賢。夫武安君秦不假尺箠寸兵一介衛。緩頰而鼓燕厲趙懌楚靡齊膠韓魏。而西脅秦。天下之權。舒縮三寸之舌。佩金者六。此豪達之極操也。十五年函谷不出兵而男女獲老。此慈惠之宏覆也。臣故曰武安君秦賢。舞陽侯曰。不然。武安君起賢。白起將而摧韓魏伊闕安邑華陽陘城野王。趙上黨楚鄢郢。首虜百萬。城大小二百。自蚩尤以還。未有績烈若是偉著者也。身死而秦用其教以吞天下。臣故曰武安君起賢。季將軍曰。因易也。反難也。二武安君無無因者。起因勇也。秦因怯也。以關中吏士之勇。即非起將之。勢不得不勝也。以六國之怯。即非秦誘之。勢不得不合也。武安君牧賢也。夫武安君當衰季之趙。厲殘傷之卒。北摧虜西遏強嬴若拉朽。然反弱而見強。反負以要勝。牧存趙存。牧亡趙亡。臣故曰武安君牧賢。帝曰善夫。季將軍之言將矣。
第二十八則「漢王欲媾楚以請太公不得」章
第三十一則「鍾離將軍辟漢亡之楚」章
漢王欲媾楚以請太公不得。客有侯生者。蹙齃勝攣。淚目泥耳。前仰後俯。衣褐因謁者見曰。臣請為王媾楚。漢王叱曰。而胡言之易也。謀若良平。辯若隨陸。弗敢任行。而胡言之易也。侯生曰。王請太公耶。弗請太公耶。請太公也。而以輕絕天下之士何也。令臣必貌見王。王必貌取人。則胡不以將張蒼而將韓信。王曰。善。子先之。富貴且共之。侯生遂東見項王曰。漢王之使陪臣來謁。媾未畢。項王按劍疾聲若霆霓。曰。季不欲得父耶。欲得父而不以丞相何來。令豎儒來調迺公也。趣鼎提烹之。侯生曰。始以為大王英雄也。乃今知大王非英雄也。大王乃不如漢王。項王曰。何謂也。曰。漢王誠欲得太公。則遣丞相何來。遣臣來。是不欲得太公也。大王之王漢王也。漢王如不聞也。既王漢。因以王漢為大王罪曰。負約而愚天下。江之役漢王如不聞也。義帝死。乃以死義帝為大王罪曰。弒君而愚天下。鼎之問太公且就烹。漢王如不聞也。必太公死。乃以是為大王罪曰。殺吾父弗義。和-圖-書請與天下共報之。大王幸赦太公。漢王語塞請和也。漢之君臣相與謀曰。吾遣丞相何往。齎金帛稱臣。割地以求太公。楚王必喜而予太公。予太公吾毋以為兵端也。乃定使臣。烹臣與太公。而後漢君臣之計中。夫決謀之謂英。立斷之謂雄。大王勇揜謀而不斷。已食其禍。而食敵以實利也。臣故曰大王非英雄也。大王以直予漢。則毋若以曲予漢。正告天下曰。漢之土地甲兵寡人無所利焉。漢王嘗與寡人約為兄弟。吾不忍其父而歸之。以庶幾息肩元元。漢王内逼親外逼名。必不敢畔楚而搆禍於天下。項王室劍劍膝曰。快乎先生之言如發矇也。禮太公使侯生御而歸漢。漢王悅曰。此辯士所居傾國。因封侯生平國君。
〈短長說〉是明代文豪王世貞的補史之作。他假借託古的形式,聲稱補史的文字出於地下,是整理竹簡的記錄,給後代的讀者製造了不少困惑。根據最新的研究,這部書肯定不是出土文獻而是王世貞的編撰。不過,這部書的內容,絕非天馬行空的胡編亂造,而是在史書記載的空白點上,運用間接的材料,基於已知史實,作合理的推測和構築。這部書,從史料學的角度上看,無疑是偽書。不過,這部書,從文學的角度上看,是擬古文的佳作;從史學的角度上看,相當逼近歷史的真實;從哲學上看,具有邏輯的真實性。
第三十五則「高皇帝謂群臣」章
第三十九則「潁陰侯為大將軍東擊齊」章
淮南王之椎辟陽侯也。免冠詣北闕謝。文帝以親親故不忍誅。而怒不已也。入見太后而請罪曰。臣有弟不能訓。而擅僇高皇帝之大臣。臣不能屬司寇。而寬之敢謝不法。太后曰。帝毋忘高皇帝耶。曰。何敢忘。曰。帝亦知呂后之人彘戚夫人乎。知之。曰。高皇帝而在也。其能無人彘辟陽侯哉。淮南王代帝。而行高皇帝誅者也。何罪。其速賜王冠。
〈短長說〉最初收入王世貞的文集《王鳳洲四部稿》。萬曆後期,李光縉增訂《史記評林》時,將全文插入卷首。長期以來,該書的流傳相當有限,學界也瞭解不多,關注甚少。我在寫作《楚亡》的過程中,基於一切歷史都是推想的理念,較多地使用了該書下編的內容,於是將其作為附錄轉載於此。轉載的文字,依據日本汲古書院一九七二年出版的《和刻本正史史記》,該書輾轉依據的原本是《史記評林》李光縉增訂本。篇題和文字校正,依據我的學生藤田侑子的碩士論文《「短長說」的研究》。
亞父既謝項王而歸彭城也。邑邑剌剌。唇燥吻涸。淫火四上焚於大宅。肉食鮮進。數引漿勺。中夜起坐。徬徨顛錯。乃召卜師取龜躬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祝之曰。玉靈夫子。增雖耆老敢忘家國。其敢以請。則為楚卜曰。兵庶幾戢哉。其兆首仰足開。身作外疆情。則又卜曰。增病矣。其得無殆乎。其兆首上開。內外交駭。身節折。亞父慘然不悅曰。卜師前。卜師乃前跪曰。下走愚不敢以天請。敢以人請也。君侯之初從武信君也。為筴誰立。亞父曰。立懷王。曰。武信君之敗於雍王也。君侯奈何不先言之。曰。固言之而武信君愎弗聽也。然吾時在襄城。曰。君王之擅殺卿子冠軍也。而胡弗止也。亞父曰。何哉。夫卿子冠軍以口將者也。而又多外心。且師老矣。秦克趙而強。我聞克而餒必敗。夫一呼吸而存亡係焉。非君王其誰安楚。卜師曰。善。君王之坑秦降卒二十萬新安也。而胡弗止也。曰。吾固止之。而君王方有恐也。其秦卒怨且有謀。夫六國之吏民。剚項到腹斷肢屠胃於秦人之手者十世矣。而今幸得復。且以秦人之一。謝趙人之二。而猶未足也。蓋君王一言之而眾刃蝟發。誰能已也。以諸侯僇秦二十萬而不可。以諸侯十世而百倍之可。吾未之敢信也。曰。君王之誅子嬰而燒秦宮室也。而胡弗止也。曰。有之。夫子嬰者。秦公子也。我楚之先懷王而以詐死。王負芻而以幽死。君王之大父燕與武信君。而皆以鬥死。夫諸侯王之先降而全者誰也。其各修怨焉。夫誰能止。都城之內外。若朝宮者大而不可訓。其離宮則孰非諸侯王之故。而忍存之。夫是以弗止也。曰。君王之倍帝約。而弗予漢秦也。而胡弗止也。曰。君王非倍約也。以程功也。當是時救河北難。入關易。支秦之勁難。乘秦之隙易。籍令漢王與卿子偕
https://www•hetubook•com•com
而北也。我君王之入關也。我入關秦且折而楚。漢王與卿子敗。敗而彭城繼之。楚亦折而秦。且漢王不待報而遽有秦。閉關以扦我。是漢先倍約也。非君王也。曰。然則君王胡以不逐都關中。曰。以存約也。示與漢兩置之。且君王綱紀之僕靡一西人焉。而皆楚卒也。誰能無楚思。卜者前賀曰。卜之天而君侯左也。卜之人天且為右焉。雖然義帝江之役其真盜乎。抑有以受乎。君侯其與聞乎。抑弗聞也。請更卜之心。亞父不能答。夕疽發於背。七日而亞父卒。第三十二則「漢之五年封英布為淮南王」章
(短長說上二十三則,略)
高皇后謂酇侯曰。相國來。帝討叛豨。託君以老婦弱子。胡媮自遂也。酇侯免冠謝曰。唯社稷之策。與主上之寵命。不有寧也。后曰。吾三使使問軍中事。而三不答也。意者憂不在外歟。夫淮陰侯蹙項之頸也。而中廢意怏怏。吾甚憂之。其反也。老婦請厲躓盎而為君先。酇侯曰。臣聞之決癰者虞其咽。淮陰侯功臣也。主上未有命誅之。臣懼挑禍也。且臣老不足以任大事。酇侯趨出。辟陽侯見曰。臣異日得侍后。未見不色懌者也。今者乃不色懌也。毋以臣委弱歟。後曰。否。吾欲甘心淮陰侯。相國不與也。辟陽侯曰。相國文吏易搖。臣請徵之。出見酇侯曰。下走不敢從百執事以見。竊怪相國鮮食惡寢。中若負隱懲胡憊也。相國謝曰。無有。曰。不佞得從良家侍環衛之列。唯是一二語與聞之。日者皇后朝罷而嘆曰。老婦誖過言漢中帥誰壇而拜者。得無生語泄乎。吾母子不食新矣。酇侯大恐色變。入請死。遂謀誅淮陰侯。
漢高帝誅淮南王。還張飲沛懽甚。已而酒見群臣。倨謂曰。吾孰與古帝王稱。酇侯曰。堯舜。帝不懌曰。相國過諛吾。吾焉敢望堯舜哉。鄂君曰。唯陛下過損以不如堯舜。即堯舜不如也。夫堯唐侯也。舜天子之介婿也。陛下起布衣。無尺寸之籍。其不如一也。嬴項之強難為力。故百倍水焉。堯使禹治之。九年而甫畢。陛下五載而大定。其不如二也。唐虞之甸不千里而近。今薄海內外。罔不臣妾。其不如三也。堯舉共工鯀驩兜而僨事。陛下拔三傑而將相之。動若響應。其不如四也。臣故曰陛下過損也。非相國過諛也。帝大悅曰。雖然請舍是而儗我。鄂君曰。秦始皇哉。帝怒甚。按劍而叱曰。豎子吾提三尺誅無道秦。童子知之。始皇何人而辱我。鄂君再拜曰。始皇聖之威也。以不足辱陛下乎。則可。然愚者任目睹跡。從耳程響。陛下幸赦之。請得舉其似。夫始皇稱皇帝。陛下因之不改。始皇斥郡縣。湯沐之奉大於王畿。陛下因之不改。始皇立丞相太尉御史九卿。陛下因之不改。始皇築冀宮象天闕。陛下之未央崔嵬不改。始皇為黃屋左纛千乘萬騎。陛下之旌斿鬱然不改。始皇惡儒。陛下亦惡儒。始皇斥太子。陛下亦數欲斥太子。然而始皇不好酒。陛下好酒。始皇之誅韓灌魏鹵趙斬燕滅楚囚齊兵不留行。陛下血濉水而跳滎陽。始皇使蒙恬北逐胡築長城。萬里之內無馬跡。陛下之困白登。七日不食。卑賂以脫。始皇下五嶺拓南粵。陛下不能使尉佗解椎而正襟。始皇之世。六王之裔。脇息黔首。陛下不能使臧荼黥布之毋反。始皇之世。翦信終牖下。而陛下不能使韓彭之毋族。繇此言之。陛下殆不如也。帝默然良久。乃舉爵自罰曰。敬以謝鄂君之規。
短長說下
第三十則「彭王既封梁」章
潁陰侯為大將軍東擊齊。齊哀王貽之書曰。高帝提三尺劍。誅暴秦有天下。寔賴君侯及二三大臣之力。剖符定封以啟湯沐。世世勿絕。唯是庶邦兆民之供。與君侯二三大臣共之。惠帝崩高后用事。私其家人。誅僇懿親。剪滅宗社。弗神其鬼。白馬之盟篾焉。以王諸呂。君侯及二三大臣寔與聞之曰。委曲旁迕以濟大幾。今少主非先惠帝遺體。臲硊負乘。祿產寔鑿其牙。旦夕改社。寡人眇小之區。非敢以與宗廟大筴。唯君侯與二三大臣。是希以徼惠於高皇帝。今者崤函之間有兵師焉。云君侯將之以誅寡人。寡人未敢信也。寡人少不能知君侯。嘗聞之先王言。雍丘之起君侯寔布腹心。高皇帝削嬴掃項百十鄰死。以有今日爵列通侯位至三事。君侯所鄰死百十。且富貴者為高皇帝耶。為呂后也。今幸社稷之靈。呂氏倒持太阿以授君侯。君侯不蚤定計即不
和_圖_書諱。與二三大臣何面目見高皇帝於地下。潁陰侯大慙詫曰。此嬰之日夜切齒而腐心者也。敬與齊王連和。
第三十四則「冒頓為單于強」章
第三十八則「高帝崩」章
項王晨朝諸大夫。韓生見曰。大王有意幸王關中。關中四塞地肥饒可都勿失也。項王默未答。亞父曰。善哉韓生言也。秦以虎踞東面。而笞捶天下。固萬世業也。沛公聞之。驚曰。殆矣。夫項王虎狼也。而處關中。是負嵎而伺肉人也。吾且肉矣。子房曰。無恐也。請得見項伯。乃夜見項伯曰。舍人言大王乃肯王關中。灞滻之旁美田宅園圃百一之賈。君擅甲焉。不佞亡臣之余敢請其羨。伯曰。唯唯。賴君之庇。庶幾有之。曰。敢問大王之所與將者師幾何。曰。四十萬人固也。渡江而北為楚者師幾何。曰。十萬有奇。人之好去鄉者情乎。曰。非情也。新城之役。秦師之就坑者幾何。曰。二十萬人。二十萬人之為父兄若子弟親戚者幾何。曰。不可幾也。亡慮百萬。敢問大王之坑秦師也何故。曰。為武信君。乃起嘆曰。嗟夫君之夫蚤計良也。今幸乃遇良。為武信君報也者。則為秦師報也者。其懷刃而欲剚大王與君之腹專矣。大王之卒十萬人。不好去鄉者十之八。則毋跳而留衛王者十之二矣。夫以二萬之卒。而欲壓百萬之怨民。使之日眈眈焉而計其隙。即灞滻之旁美田宅園圃以億計。君安得長擅之乎。夫使烏獲酣寢十其仇。褒短衣而環侍。即毋烏獲明矣。項伯曰。善。入言之項王曰。客有稱新城之役者。宮其室伻其人。寢食其其惴惴焉。項王曰。亞父亟請之。吾非忘之也。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者。明日韓生復流訕。乃烹韓生。
建成侯為太子謂留侯曰。君故為主上時時秘謀。今數欲易太子。太子不敢以望君。君為言太子而主上不聽也。萬歲後太子不敢以望君。留侯曰。地疏而計親者拙也。位賤而圖貴者誖也。且上數在困急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愛欲易太子。夫以疏賤幾棄之人。而處於骨肉之間。百臣等何益。建成侯劫曰。雖然為我強計之。曰。此未易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四人。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角里先生四人者老矣。皆以為上嫚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公能為太子致之乎。為太子致之而見之。上必異而問之。問之而事可大助也。建成侯曰。善。言之高皇后。使使者齎黃金百鑑。白璧四雙。安車四乘。以太子書。繇商山而道。披箐棘貽四皓曰。寡人之竊寤寐高誼久矣。屬卒卒無燕閒之閒。不敢以身過。請敬使家令布其區區。夫四先生鸞矯鵠舉。遊於空外。糠秕萬乘。草芥窮顯。使海內傾響而慕聲。且以秦皇帝之強捶六國王。而不能以寸組被四先生。以項氏之暴血五諸侯。而不能尺刃脇四先生。寡人則何敢言。雖然寡人可以執鞭篲。而共掃除之役無不為也。寡人竊有請也。堯舜欲以天下辱巢許。故巢許弗辱也。出不能加治於唐虞。而遯足增華於堯舜。是故其入箕渭益深也。若師尚父之於文王則不然。八十而非熊。九十而鷹揚。百有二十而磐石於齊。施於孫子。大表東海。夫天下不以巢許故而廢師尚父。四先生即不厭師尚父一沛。其餘卷舒若雲。又似游龍。九有被施。萬代若新。豈不快哉。四皓委髮蛻臥。詳憊不屬曰。老臣不足以辱太子使者。庶無所之。長安千里而遙。老臣固道路之遺骨也。且焉敢以子先父也。使者三請不可。乃返。建成侯憂曰。若之何更見。留侯曰。子為之號鶩於市而曰鸐也。其日非鸐。而訕之者十九。號山雞於市曰鸞也。其不即以為鸞。而訕之者十不一也。夫鸐恆見。而鸞不恆見也。四皓之辟世人久矣。帝向者固高之特耳之耳。建成侯曰。請受教。閟使者問狀貌。所近而推得之舍人中老者。為隱衣冠抵掌而談商山甚悉。及太子燕上置酒。受留侯辭以從。上怪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言姓名。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遊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使者。故臣等來耳。上曰。煩公。幸卒調獲太子。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長安人人謂太子能屈四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