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艱難的獨自抗戰
三、華南戰區的艱難作戰
廣東方面的局勢則更為嚴重。因為國民政府的抗日戰略重點在湘鄂地區,沿海地區本未納入防禦體系內,沿海浙閩粵港口早被日軍封鎖。廣州淪陷後,粵北屢受侵犯,日軍試圖擴展廣州外圍據點,先後多次與余漢謀第七戰區軍隊在從化、花縣、良口一帶激戰。一九四一年五月,日軍攻陷博羅、惠陽、清遠等重要據點,直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戰區成立時,蔣介石才再次抽調第九戰區兵力,增援苦戰已久的廣東部隊,共同牽制日第二十三軍的香港作戰。而隨著日軍開闢太平洋戰場的計畫付諸實踐,華南地區的戰局日漸成為牽制內地日軍作戰的重要因素。
此次桂南會戰初戰即敗,南寧、崑崙關輕陷敵手,我之「穩定」不見,敵之「迅速」難擋;反攻崑崙關雖然作戰頑強但損失過重,我之「堅韌」慘勝敵之「堅強」;而賓陽戰役中,中國軍隊明明數倍於敵,但卻因為疏失側背防守而慘遭失敗,「縱深伏擊」,「嚴明諜報」更是無從談起,蔣引此役為恥。

中國軍隊駐守重新奪回的昆侖關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上旬,中國守軍應援部隊杜聿m.hetubook.com.com明、傅仲芳、葉肇、姚純各部到達崑崙關前線集結完畢,十二月十七日兵分四路反攻崑崙關。
戰後總結雖能冷靜如此,但提及戰時狀態,蔣介石仍然難掩憤怒。
中國軍隊耗時兩月、付出巨大代價而進行的崑崙關爭奪戰竟以這樣的方式落下帷幕,身為統帥的蔣介石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他迅速撤換了先前指揮桂南戰場、在軍中號稱「小諸葛」的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代之以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並急調軍委會政治部部長陳誠協同指揮作戰。二月四日,蔣介石下令猛攻賓陽、崑崙關。然而,疲戰已久、人心惶惶的中國軍隊根本無力與補給充足、裝備精良的日軍再作抗衡,部隊很快潰散。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急電蔣介石,請求放棄攻勢。蔣介石再度命令軍隊夾擊由永淳增援之日軍,無奈也無人執行。直至二月九日,日軍完成既定作戰任務開始南撤時,中國軍隊才逐次收復失地,再次追擊日軍。
輕取南寧,日軍第五師師團長今村十分得意,馬上向李宗仁、白崇禧發出威脅通電云:「將軍若仍執迷不悟與帝國之軍為敵,則隨時可舉全部兵力前來奪回南寧,我南寧屯駐軍隊將獨立對抗將軍之五十萬軍隊,且有足夠兵力、裝備航空力量及信心取得戰爭勝利。」李、白二人當即向蔣介石呈報崑崙關作戰計畫,蔣介石亦決定將其嫡系精銳,機械化「王牌軍」杜聿明和*圖*書第五軍投入戰場,誓與日軍周旋到底。
接著,蔣介石自作檢討,對其判斷日軍近期不會進攻北海,而將桂南軍力抽調至西江戰場加強冬季攻勢「殊感自責」。但是,他更多的是指責第四戰區一些參戰將領「意志薄弱,驕慢怠忽,竟至精神頹喪,信心全無」,在二月廿五日閉會時,宣布了一個抗戰以來絕無僅有的處分名單:白崇禧督率無方降級;陳誠指導無方降級;張發奎記大過一次;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葉肇扣交軍事法庭會審;徐庭瑤、姚純、傅仲芳、陳驥等軍長撤職查辦。此次受處分之將領級別之高,人數之多為抗戰中所僅見。
正當崑崙關戰役緊急之際,廣州日軍抽調第廿一軍至桂南增援,桂林行營商議待後續部隊集結完畢後再發起總攻。不料,日軍增援部隊提前秘密抽調有力部隊悄渡邕江進入甘棠東西一線,向崑崙關以東中國守軍側後賓陽方向集結,一月廿七日,復由高峰隘方向對崑崙關發起進攻。第四戰區原計劃在甘棠、古辣一帶設阻,同時由東線葉肇之部從側後合圍敵軍,但葉肇部並未按時到達指定位置,沒有對崑崙關東側之敵形成有力打擊,戰場形勢出現逆轉。崑崙關以西,甘麗初、傅仲芳部與崑崙關兩側之敵殊死搏鬥一周有餘,終因東線戰事潰敗而痛失甘棠據點,二月二日,第四戰區下令棄守崑崙關。同日,日軍攻陷賓陽,截斷中國守軍後方交通線,中國守軍頓時大亂。據守崑崙關與九塘
https://m.hetubook•com.com
的李延年、姚純軍的後方補給線亦隨之斷絕,陷於與九塘、賓陽日軍雙面作戰的危險境地。海南、潮汕陷於敵手,日軍大本營下令攻佔桂南;軍事委員會與桂林行營判斷失誤,桂南戰役中南寧初戰即陷,日軍進犯崑崙關。
蔣介石在會上總結了敵我作戰之優劣勢,指出今後作戰應以我之「穩定」勝敵之「迅速」,以我之「堅韌」制敵之「強硬」,以我之「縱深伏兵」打擊敵之「銳利先鋒」,以我之諜報「嚴明」對抗敵之「秘密伎倆」等等「克敵制勝」的方略。

桂南會戰中,中國指揮官在岩洞裏召開軍事會議
中國守軍正面進攻主力為第五軍主力師鄭洞國部,以戰車部隊迎戰關前。西路軍夏威部主力由武鳴方向奪取已被敵佔據之高峰隘,另一部到達南寧東北之四塘、五塘方向協攻崑崙關;東路葉肇、蔡廷鍇部於邕欽路阻擊日軍增援部隊,破壞交通線;北路徐庭瑤率第五軍其餘部隊從賓陽方向進攻崑崙關,迂迴包圍敵之側背。鄭洞國部在戰鬥中損失巨大,蔣介石迅速抽調戴安瀾、邱清https://www.hetubook.com.com泉部繼為主攻,第五軍承擔著整個戰場上最為激烈的正面作戰任務,據點幾經爭奪,戰況慘烈,部隊減員嚴重但始終堅守陣地。經我軍反覆攻堅十餘日,十二月三十一日克復崑崙關,中國軍隊為此付出死傷一萬四千餘人的巨大代價。一九四〇年一月上旬,兩軍在八塘一帶形成對峙。
大敵當前,軍事委員會與桂林行營卻一面判斷日軍近期不會進攻桂南,一面將注意力繼續集中於冬季攻勢,不斷抽調桂南兵力以加強粵北戰場。結果,守衛桂南的夏威集團軍對日軍突然登陸缺乏準備,稍作抵抗即撤退。日軍廿四日渡過邕江,順利攻入南寧並迅速北進,十二月四日佔領崑崙關。
眼見精心組織的桂南會戰慘澹收場,蔣介石難平心中怒氣。此次會戰中,第四戰區戰力最強之部隊、最高級別之將領悉數參戰,還有軍中「王牌軍」跨區參戰並傾其全力擔任主攻,然而各軍之間的配合如此拙劣,大敵當前同袍苦戰,居然還有人敷衍行事以致貽誤戰機!蔣介石決定就地整軍重施懲戒,以儆效尤。廿六日會戰結束,蔣介石立即於柳州召集軍事檢討會議總結桂南會戰經驗。
然而,「雷聲大雨點小」的軍事檢討會議後,軍事委員會的注意力再次移回湘鄂贛核心區域。此後華南戰場再未興起較大攻勢,兩廣地區的拉鋸形勢日漸明顯,第四、七戰區部隊只有陷入孤軍奮戰的據點爭奪戰中。
崑崙關前日軍挑釁,蔣介石將「王牌」第五軍投入桂南戰場,崑崙關得而復失;柳州軍事會議上蔣介石再作檢討,大批將領因戰獲咎。hetubook.com.com
廣西方面,第四戰區於一九四〇年三月從邕江岸邊發動春季攻勢,中日雙方軍隊在靈山一線開始拉鋸戰。自三月廿五日至十月十二日之半年內,第四戰區在桂南與日軍進行大小百餘次戰鬥,但日軍仍然大致保持原有佔領區域。特別在當年六月日軍發動的龍州作戰中,第四戰區的先期失利使日軍進入越南,迅速攻佔海防、河內等城市,以致中國軍隊的反擊持續半年之久,在龍州、防城、欽州、南寧一線形成膠著之勢。日軍在撤退過程中大量使用地雷,雙方對戰甚烈。中國軍隊不顧犧牲,終於當年年底完全收復桂南,日軍從海上撤走,退入越南。
進入相持階段後,正當國民政府江南防線第九戰區備受壓力之時,東南門戶兩廣第四戰區也深陷苦戰。早在一九三九年二月時海南島已失陷,當年六月下旬潮汕、粵北作戰又連續失利,第四戰區門戶洞開。蔣介石一向視廣東為革命策源地,但無奈廣東卻無猛將守關,任由日軍蹂躪。佔據廣東後,日軍大本營仍然認為:「中國雖已喪失華南沿海主要港口,但仍可以由法屬安南(越南)及緬甸公路處獲得補給,而廣西公路已成為中國主要補給線,其輸入量每月可達四千至六千噸,占輸入額百分之三十。」一九三九年十月,日軍大本營正式下達桂南作戰命令,十一月十五日,廣州日軍即由欽州灣企沙登陸,十七日攻佔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