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從「溶共」、限共到反共
三、兩個中國之命運
一九四一年初,在會見蘇聯軍事顧問崔可夫時,蔣介石就隱約表達了自己對兩個對手的看法。蔣介石在回答崔可夫的提問時說:「日本不可能戰勝中國!中國根本不可能戰敗。戰爭對中國只不過是生病。而一切病都會好的。」而對崔可夫「疾病會導致死亡」的尖銳反駁,蔣介石斬釘截鐵地聲稱,他「不認為疾病會導致死亡。死亡並不是疾病。沒有病也會死」。蔣介石的這番話意味深長。
第六章是革命建國的根本問題。主要闡述了革命和建國之根本哲學問題,即知難行易理論;另外談到社會和學術風氣之改革,以及自由與法治問題。
第七章是中國革命建國的動脈及其命運決定的關頭。指出:建國成敗的關鍵是社會風氣的轉移;中國國民黨和三民主義青年團為革命建國的總指揮部,而三民主義則為中國的靈魂。明確反對中國共產黨擁有自己的軍隊和解放區,並希望中國共產黨自動撤銷。
可是,中國共產黨人聽到這些,並不心驚肉跳,相反,他們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領導下更加不遺餘力地向日本侵略者進攻,更加盡心盡力地去發動民眾,擴大根據地,發展人民軍隊,準備以武力來保衛人民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
國統區慶祝活動所宣傳的中心內容是,國民黨「一貫光榮偉大」,蔣介石是「當之無愧的唯一民族領袖」,全國只有絕對以國民黨為中心,完全聽從蔣介石的安排,才能有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國民黨中央的一些人物也都按這一基調發表談話,大講國民黨領導的「英明」,蔣介石的「偉大」。
國民黨中央則於一月十六日公佈了一份所謂五十年來的外交奮鬥史,論證廢除不平等條約是孫中山的未竟之業,宣揚唯有中國國民黨五十年如一日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奮鬥不息,始有今日。並以此為據,宣稱只有國民黨才是領導中國抗日的唯一政黨,全國要絕對服從總裁蔣介石等等。
廢約成功,全國民眾歡欣鼓舞;積極策劃《中國之命運》蔣介石為戰後獨裁大造輿論,引起回響。
蔣介石為了動員國民黨全黨的力量同中國共產黨爭奪天下,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前夜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基本確定了搶奪抗戰勝利果實和反共內戰的戰略部署。一九四四年,蔣介石的日子並不好過,他自己的話講:「是我們憂患最深,恥辱最重的一年。」
一九四三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年。在歐洲戰場,以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為轉捩點,法西斯力量節節敗退。英美聯軍佔領義大利南部,墨索里尼政府倒臺,希特勒德國陷於孤立。太平洋戰場,日本繼中途島海戰失敗後,已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只是由於美英「先歐後亞」的全球戰略,日本才得以苟延殘喘。
王崑崙的質問使蔣介石怒氣沖天,他大聲呵斥:「你這是誣衊方軍長,你誣衊他就是誣衊全國軍人!」別的代表一聽,恍然大悟。所謂民主,原來如此。
一九四五年元旦來臨,蔣介石授意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以紀念中華民國開國三十四周年及一九四五年元旦為題,向全國及世界展現它們在一九四五年中的施政新方針,以求驅除籠罩在重慶上空的濃霧。就在元旦這天,國民黨中央在重慶的國民政府花園舉行了聲勢浩
和-圖-書大的開國三十四周年紀念儀式。
當陳立夫、谷正綱等人聯名提議,在黨的總章中應規定總裁為終身制時,鄒魯霍地站起來:「不行!總裁終身制即等於君主制,這不符合本黨的民主精神。」他的話音剛落,孫科起而發言,指出:「只有選舉產生總裁,才能體現黨的精神。」
在中國共產黨和抗日根據地人民對國民黨企圖發動內戰及侮辱共產黨的揭露、聲討和堅決鬥爭下,蔣介石發動的第三次反共摩擦遭到沉重打擊。它不僅激起了國民黨統治區人民的反對和譴責,而且中間勢力也對其發動內戰的企圖予以批評,同時國際輿論也對蔣介石的反共內戰的企圖給予譴責。
七月二日,《解放日報》發表《中共中央為抗戰之周年紀念宣言》,呼籲加強作戰,加強團結,改良政治,發展生產。中共還通過各種管道,動員各國輿論揭露蔣介石破壞抗日統一戰線的企圖。同時,陝甘寧邊區的警衛部隊,在各解放區的密切配合及邊區人民的支援下,一次次地不斷擊退國民黨軍的試探性進攻。
第四章是由北伐到抗戰。為其反共辯解,認為中共黨人違背了加入國民黨時的信條,宣傳共產主義,發動工農,因而共產主義要反,中共是「封建割據」;為其不抵抗政策辯護;鼓吹三民主義高於一切,包含共產主義,並提出「沒有中國國民黨就沒有革命」。
但是,蔣介石這個人還是很「機靈」的,當吳鐵城覺得他這樣太過分而在幕後提醒他時,他便很快轉成尷尬的笑容,向王崑崙等代表「道歉」但堅持要求代表們提出質詢時,不能是「一片攻擊之聲」。
對於蔣介石來說,對日抗戰並非完全是身不由己、被迫而行的選擇在他的謀略中,借抗日一併解決國內問題是不言自明的内容。國共政治理念的分歧則是國內問題的核心,蔣介石以「溶共」為關涉自己生死之事,任何一個可以利用的時機他都是不會放過的。一九四三年,國際國內的變化給他提供了太多的時機,第三次反共逆流也應運而生。
毛澤東也在思考,抗戰很快就要勝利,但是人們能過上好日子嗎?難啊,蔣介石不答應呀,蔣介石早就在那本書(指《中國之命運》)中給出了他的答覆。好在我們黨已經不是十年前的那個小黨了,蔣介石想按抗戰前的方式統治,恐怕不行了,我就反對嘛!還有那麼多人民支持我們,只要我們黨的政策正確,光明的中國肯定能建立起來。恰在國民黨準備召開六次大會之時,中共在等待了十七年後,召開了七大。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被寫進了黨章,毛澤東的領袖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確立了,共產黨空前團結。毛澤東在大會上做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提出了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聯合政府,施行民主綱領,作為戰後中國的政治方向。蔣介石聞訊,不免一陣心驚肉跳,授意加快國民黨六大的籌備。
在進行輿論宣傳的同時,何應欽、白崇禧、胡宗南等於六月九日在陝西耀縣舉行軍事會議策劃進攻陝甘寧邊區。十八日,胡宗南根據蔣介石密令,在洛川召開反共軍事會議部署進攻甘寧邊區,並調動擔任河防三個軍中的第一軍和第九十軍,開到邰州、洛川一帶,準備和原來包圍陝甘寧邊和-圖-書區的兩個集團軍一起,兵分九路「閃擊」延安。會後,河防大軍紛紛西調,在邊區集結了四五十萬軍隊,準備大舉進犯,並進行了多次試探性的挑釁進攻。
大會進行期間,為了顯示「民主」,允許代表對國民黨中央與政府的各項工作提出質詢。因而在聽了吳鐵城的《黨務檢討報告》,吳鼎昌的《政治報告》,程潛的《軍事報告》後,代表們分別對各自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質詢。六大代表、國民黨中央委員王崑崙也提出自己的疑問:「開了幾天會,為什麼沒有討論打敗日本的方針方法?請問中央有沒有抗戰到底的決心?同時,有沒有配合盟軍反攻的計畫?方先覺是否投敵?」
《中國之命運》一書的根本宗旨在於說明三民主義是中國的靈魂,中國國民黨是中國的動脈,而馬克思主義及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想均為中國發展的障礙,中國的命運取決於中國人民是否服從中國國民黨及其領袖蔣介石的領導。在該書中,蔣介石鼓吹專制主義,歌頌封建主義,反對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並且公然宣稱:「中國從前的命運在外交,今後的命運則全在內政。」
蔣介石用政治強制手段,通令其統治下的全國各機關團體軍隊學校人員必須讀這本書,同時國民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電令各直轄黨部研讀此書。國民黨的《中央日報》、《掃蕩報》聯合發表《讀中國之命運》的社論,對此書大加宣揚。由此可見此書的影響之大。《中國之命運》這本書並不是像國民黨官方所說是蔣介石本人撰寫,實際上是由侍從室的陶希聖執筆,蔣介石審定的。《中國之命運》闡發了蔣介石的一貫思想,使之更加系統化。
三青團於一月二十日發表《告全國青年書》稱:「感佩盟邦,更應自強;血汗換來,允宜寶貴;顧全歷史,益勵將來;感戴領袖,永矢忠貞;鍛煉勵志,擔負艱鉅。」
一月,美英等國相繼放棄在華特權,廢除對華不平等條約,重定新約。這是中國近代史的一件大事,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意願,符合國家民族的利益,因而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以重慶為中心的國民黨統治區和以延安為中心的各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人民,都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蔣介石的幕僚們在其中發現了巨大的宣傳價值,乘機把慶祝平等新約的產生變成了對國民黨及蔣介石的無限吹捧,以圖借此興奮劑的神力把一落千丈的國民黨聲望迅速提高起來,把蔣介石作為一國領袖的崇高地位烘托出來。
針對蔣介石發動新的反共活動的企圖,中共中央根據以往鬥爭經驗,採取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對《中國之命運》的批判是政治思想戰線上對第三次反共摩擦的痛擊,也是政治思想戰線上的一場大規模的革命鬥爭。《解放日報》連續發表社論和批判文章,全面解剖蔣介石法西斯主義思想的本質,對國民黨蔣介石的專制獨裁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在發動宣傳反擊的同時,在軍事上也作出部署,隨時準備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各地黨組織在七月先後動員當地輿論,召集民眾會議,發出要求國民政府制止內戰,懲辦挑起內戰分子的通電。
以後的幾天裏,大會進行得還算順利,沒有幾個人再「捋虎鬚」。在反共的問題上,大多數人都是心照不宣的。於是五月十七日通過了《對於中共問題之決議和*圖*書案》。決議案誣衊「中共仍堅持著武裝割據之局,不奉中央之軍令政令。」次日,蔣介石在內部所作的第二次政治總結報告中更加露骨地宣稱:「今天的中心工作在於消滅共產黨!日本是我們外部的敵人,中共是我們國內的敵人!」其實,中共七大一開幕,蔣介石便時刻密切注視著延安的消息。當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擺到他的書桌上時,蔣介石和侍從室主任陳布雷進行了秘密交談,陳布雷對《論聯合政府》只說了兩個字:「內戰。」
五月十八日,蔣介石做了《軍事、政治、經濟、黨務之現狀與改進之途徑》的報告,雖然在報告裏不得不承認一九四四年國民黨在軍事、經濟、政治、黨務方面的失敗,但是,這都是由於「黨的組織鬆散到了極點,黨的精神和黨誼黨德低落之極」的緣故;而且,事猶有可為,我們可以提高軍隊待遇,用美援武器重新裝備來提高戰鬥力;經濟方面形勢也不要緊,我們可以「臨時補救,逐步應付」,並以十億美元為後盾全面規劃經濟;對於本黨要恢復黨員之自信心和責任心,為其張目,要服從領導。鑒於「目前本黨危機四伏,內外交迫,共產黨篡奪本黨的陰謀異志沒有消滅」,所以「我不能不負責到底」
在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的努力爭取下,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簽訂新約,廢除了兩國在華特權。隨後,中國又與比利時、挪威、加拿大、瑞典、荷蘭、法國、瑞士、丹麥、葡萄牙等國簽訂了類似的條約。這樣,百年來資本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在形式上廢除了。
蔣介石不僅在集會上致詞,而且發表了《告全國軍民同胞書》,要「人人立志更新」,完全相信最高統帥,實行有計劃的民主政治,在「自助人助」的道理下,自力更生,爭取美英等盟國更多的援助以打敗日本,解決國內的心腹之患――――共產黨問題,從而實現黨國的一統天下。隨即,以此為主題,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始籌備,以求統一全黨的力量,同開始壯大的共產黨對抗。
他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誣衊為「封建割據」、「新軍閥」。書中使用威嚇的詞語講:「大家如果不肯徹徹底底改變封建軍閥的作風和沒有根本放棄武力割據的決心,那就無論怎樣寬大,決不能發生什麼效果,亦找不出合理的方法。」而且還揚言「準備於兩年內決定命運」,暗示要在兩年內消滅共產黨和一切革命力量。可見《中國之命運》一書的出版,是蔣介石發動第三次反共摩擦的思想準備和輿論動員,標誌著蔣介石在中國的封建買辦法西斯主義理論形態更加完備了。
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之下,蔣介石開始思考起中國命運的航向來了。一九四三年三月,正中書局出版發行了一本由蔣介石署名的書―――《中國之命運》。這本書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印刷了一百三十次,發行了一百三十萬冊以上。《中國之命運》一書共分八章,廿一節,約十萬字。
意思就是今後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內了。而對內的具體目標不言而喻也就是中國共產黨了。
蔣介石一直密切關注著國際局勢的發展變化。盟國勝利的曙光初現,他就察覺到了。善於把握時機,貫徹自己政治意圖的他,開始把思考的重心移向國內。
蔣介石始終堅持反共反共產主義和*圖*書的主張,即使在國共合作抗日的時期也沒有放棄。聯共抗日,本來就是他「溶共」的一種途徑。但由於當時的民族矛盾異常尖銳,他的反共程度與十年內戰時期相比較,是明顯不一樣的。此次蔣介石發表《中國之命運》意欲對其思想作一整體闡釋,規劃中國未來之方向,並希望中國按他的規劃走下去。然而適得其反,事與願違,最終也沒有抵過毛澤東所做的《新民主主義論》,落得敗退臺灣的命運。
在國內外的一片反對聲中,蔣介石被迫於一九四三年七月十日指示胡宗南停止行動,十一月,蔣介石、胡宗南致電朱德,表示並無進攻陝甘寧邊區之意。十二月,胡宗南下令其第一軍部由邰州撤回華陰,九十軍軍部及第廿八師由洛川一帶開回韓城、華陰。這樣國民黨挑起的這次反共摩擦,在還沒有發展成大規模的武裝進攻時就被制止了。
第三章是不平等條約影響之深刻化。列舉出了不平等條約的十一種危害。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與蔣經國在重慶
第五章是平等互惠條約的內容與今後建國工作之重心。重點說明廢除不平等條約是因國民革命和抗戰五年的成績得來的;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意義;國民今後的方向。
第二章是國恥的由來和革命的起源。他指出清朝入駐中國之後,以落後異族統治中國,中國的民族思想就漸漸消滅了;清代殘酷的殺戮和奴化政策是清朝時代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然後,分析各個不平等條約的危害性和辛亥革命之成敗。

蔣介石閱讀《中國之命運》一書
關於此次大會的主旨,在當天《中央日報》發表的社論《六全大會開幕獻詞》中宣稱:革命的建設比革命的破壞更艱難,抗戰的結果比抗戰的進行更危險。國民黨恰恰在這黑暗與光明相映、危機與希望交織的緊急關頭開會。這表示蔣介石憂慮日本侵略遠比不上憂慮國內政治問題——共產黨及其軍隊的壯大。國民黨六全大會上空籠罩著的一層黑霧。
國民黨六全大會在五月廿一日終於「圓滿」結束,國民黨的「民主」精神也算保留下了。可是一切事務均由總裁「總理」,而對其他政黨的地位,則照舊堅持一九三六年制定的「五五憲章」的規定;而決定於當年十一月十二日召開的國民大會代表仍是抗戰前一年的代表。這樣,共產黨、民盟等都休想再來「搗亂」。不僅如此,如果中共不按蔣介石的話去取消根據地和軍隊,蔣介石就可以以「破壞抗戰建國,危害國家」的罪名,予以武力解決。
五月五日,國民黨六大開幕。
第八章是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前途。提倡以中國的文化和政治哲學使用西方科學技術;中國求獨立、富強是欲與各國https://m.hetubook.com.com並駕齊驅,共同保衛世界和平。
在此書出版不久,五月十五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發出《關於解散共產國際的提議書》,五月廿六日,中共中央發佈《關於共產國際執委主席團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國民黨頑固反共分子恰好將此事與《中國之命運》相聯繫,大造反共輿論。六月十二日國民黨西安勞動營訓導處長張三滌,則以民眾團體名義召開會議,發表通電,聲稱「馬列主義已經破產」要求「解散共產黨,交出邊區」。國民黨宣傳機構也大造反共輿論,要中共「放棄共產主義」,「取消陝北特區」,「解散中共組織」。
第一章是中華民族的成長與發展。在本章中指出中華民族固有的德性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中國的立國之綱是禮義廉恥四維,此即中華民族的文化核心。
這一年國民黨不僅在軍事上連遭敗仗一潰千里,致使美軍在中國戰場上遭到慘重損失,因而遭到美、英等盟國的憤怒指責。而且在政治上,中國共產黨、民主同盟等黨派代表民意要求刷新政治,實行民主,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在經濟上,國統區經濟惡性通貨膨脹,民怨沸騰,民變蜂起。更令蔣介石心驚膽戰的是,中共領導的人民力量竟在一九四四年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這才是最要命的事實。
借《中國之命運》大力宣揚「三民主義」「一黨獨裁」,蔣介石發動針對中共的理論攻勢;共產國際解散,蔣介石立即發動對陝甘寧邊區的軍事進攻。
內憂外患不斷,國民黨召開「六全大會」為戰後加強統治商討對策;國共力量對比悄然變化,中共召開七大,為應對戰後局勢預作準備。
日本戰敗只是遲早的事情,由此,蔣介石已經不把外患當作當務之急。當時中共領導的革命力量和抗日根據地已經渡過了難關,得到恢復和發展,這使得蔣介石火熱的心頭又生發了一絲寒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毛澤東還在被他留學蘇聯的同志們譏諷、冷落的時候,蔣介石就已經意識到這個人是一個可怕的對手。蔣介石毫不懷疑毛澤東在農村點燃的就是燎原星火,從他上臺的那一刻起,就不斷地加緊對紅軍的「圍剿」,即使日本佔領了東北,外敵打進了家門,他也不放棄「安內」的方針。蔣介石最頭痛的其實並不是日本,而是毛澤東領導的革命力量。
此言一出,蔣介石的臉陰了下來,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鄒魯是同國父孫中山同一時期的黨國元老、反共老手,再怎麼你也不能拿頂「紅帽子」戴在此君頭上吧!再說論資格,比蔣介石還要老。而另一位孫科是國父孫中山的大公子,你也不能怎麽著他吧!罷!罷!罷!讓他們放炮去吧!蔣介石自有辦法。這不,接下來國民黨黨章第六章第廿六條由「總裁代行總理職權」變成了「行使」總理職權。
在開幕詞中,蔣介石為大會規定了三項任務:加強抗戰力量,克服中國最後勝利之前將遇到的最大危險和最後的艱難,爭取最後勝利;確定實施憲政,完成建國革命大業,決定於本年十一月十二日召集國民大會,要「力排萬難」促其實現;「增進人民生活,貫徹革命終極目標」,表示要使民權主義與民生主義並進,標榜要防止壟斷資本發生,消滅階級鬥爭原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