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迎來抗戰的勝利
三、勝利來之不易
盟軍發佈《波茨坦公告》,太陽旗即將落下,舉國歡騰;日軍投降在即,蔣介石摩拳擦掌,集中精力準備對付共產黨。
會場中,四周的牆壁張滿紅、白、藍三色布,並懸掛中、美、英、蘇四國國旗和大大的「和平」兩字,還有一個象徵勝利的「V」字。正面牆上掛著孫中山的巨幅畫像,對面牆上掛著蔣介石、史達林、杜魯門和艾德禮的像,前來採訪的中外記者、盟國軍官及嘉賓等多達千人,早已靜候在側面來賓席上。

重慶人民歡慶抗戰勝利
八時五十一分,何應欽率參加受降的顧祝同、肖毅肅等入場坐定。面對老朋友安詳的目光,岡村心亂如麻,儘量不正視何應欽的目光,竭力使自己平靜。記者們的聚光燈、鎂光燈驟然閃亮,這是規定了的五分鐘攝影時間。會場的一人一物都留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瞬。

一九四五年九月,「密蘇里」號上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
何應欽並沒有出席第一次會談,坐在首席位置的是他的代表肖毅肅,其次為副總參謀長冷欣,中國戰區美軍參謀長巴特勒和翻譯王武。周圍有一百多名記者興奮地關注著這一盛事,民族的自豪感使他們顯得精神煥發,有的甚至興奮得滿臉通紅。翻譯人員用中、英、日語朗讀了何應欽發給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的第一號備忘錄原文,備忘錄指示了日軍投降辦理的一般事宜。
八月十七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簽發第一號受降令:凡在中華民國、臺灣、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北地區的日軍,均應向蔣介石委員長投降。
「三九良辰」接受日本投降,抗日戰爭最終勝利;中國歷史上最深重的民族災難過去了,蔣介石躊躇滿志發表勝利談話,慶祝抗戰的偉大勝利。
八月十七日,關東軍總司令向蘇聯遠東軍總司令投降。值得一提的是,在關東軍羽翼下的偽「滿洲國」隨著保護神的滅亡一併崩潰,八月廿五日,「偽滿」大臣多數被蘇軍逮捕。至此,在日本刺刀下成立的「偽滿」政權,冰消瓦解,徹底滅亡。
德意法西斯政權垮臺後,日本向蘇聯求助,卻毫無反應。正在此時,傳來美、英、中三國首腦的《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最早倒斃的不是被視為法西斯小弟的日本,而是氣粗如牛的兄長們:德國、義大利。這令裕仁天皇在兔死狐悲的哀傷之餘,反倒生出一些大和民族的優越感來。
「報告委座,重慶、成都、貴陽、昆明……全國各地區鳴放鞭炮,出號外,延安還舉行了火炬遊行,老百姓歡天喜地,高興得無法形容,有人甚至痛哭流涕,人們都認為以後可以過上平安的日子!」
一九四五年九和-圖-書月二日,東京灣。舉世矚目的日本投降儀式在一艘以杜魯門總統家鄉密蘇里命名的戰列艦上舉行。面對昔日的敵人,麥克阿瑟的陳詞沒有為難,甚至沒有責備,顯得寬宏大度,一席話冠冕堂皇,漂亮動聽。這位具有戰略眼光的美國軍人,時刻警惕著蘇聯共產主義的威脅,他確立的對日原則是:用戰爭打敗日本人,但要用「自由世界」的概念來贏得他們。為自己日後在日本的身分列印好了「名片」:保護者――麥克阿瑟,而不是征服者――麥克阿瑟。
「三九良辰」,雲開天朗,曾因南京滴血而悲鳴的鳥兒也嘰嘰喳喳地歡聲歌唱,這是無數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良辰。
中國人有一種傳統的觀念,從一至十的各個數字中,最崇尙九,認為天地之至數,始於一而終於九,逢九即為大吉大利。中國把勝利的節日――日本投降簽字儀式的時間定在九月九日上午九時,寓意「三九良辰」。
何應欽簽字蓋章後,由肖毅肅將一份交給岡村,持續二十分鐘的儀式結束,岡村等被憲兵押解至休息室,何應欽發表即席廣播講話:「敬告全國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已於本日上午九時在南京順利完成。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意義的一個日子,這也是八年抗戰艱苦奮鬥的結果。東亞及全世界人類的和平與繁榮,亦從此開闢一新的紀元。本人誠懇希望我全國同胞自省自覺,深切瞭解今日為我國家復興之機會,一致精誠團結,在蔣主席領導之下,奮發努力,使復興大業迅速進展,更切盼世界和平自此永奠基礎,進入世界大同的境域!」全場起立,掌聲雷動。
何應欽在備忘錄中宣稱:「本人以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之地位,奉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特級上將蔣中正之命令,接受在中華民國、臺灣及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北地區內日本高級指揮官及全部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之投降。」「要求日本駐華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自接受備忘錄時起,立即執行何的一切規定,向其所部下達相應的命令。特別強調日軍應保管好各地武器及財產,不得交與沒有接收許可權的任何軍隊及團體。」
但是,精明的蔣介石依然能使人有苦說不出,不會讓人抓到攻擊的口實。這從軍事受降區的劃分及各區受降軍事長官的任命可以看出:越南從北緯十六度線以北――盧漢,廣州香港雷州海南島――張發奎,曲塵潮汕――余漢謀;長沙衡陽――王耀武,南昌九江――薛岳,嘉興杭州寧波廈門――顧祝同,京滬――湯恩伯,武漢沙市宜昌――孫蔚如,徐州安慶蚌埠東海――李品仙,平津保定石家莊――孫連仲,青島濟南德州――李延年,洛陽――胡宗南,鄭州開封信陽南陽――劉峙,山西――閻錫山,察綏熱――傅作義。表面看這樣的安排非常公平,但是明眼人一看便通:對於雜牌部隊要麼調虎離山,要麼讓你火中取栗,收復被共產黨佔領的失地。蔣介石的用心可謂良苦!
這掌聲,是對中國人民浴血奮戰勝利的祝賀,也是對中國前途的祈禱。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民族災難終於結束了。消息經過電波傳遍華夏,整個中國大地在沸騰。浴血奮戰了十四年的中國人民,奔相走告,歡欣鼓舞,全國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八月廿三日下午,今井一行連同中國軍隊的先遣人員一道,飛回南京,何應欽開始著手佈置受降儀式https://www.hetubook.com.com了。

一九四五年八月廿一日,日軍今井武夫向中方聯絡投降事宜
失敗的陰影以空前的速度遮沒著日本的太陽,日本政府竟視若不見,幻想在本土負隅頑抗。為加速日寇的滅亡,八月六日、九日,美國投放兩顆原子彈,使廣島、長崎變為廢墟,八月九日零時十分,蘇軍越過中蘇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起猛烈進攻,中國軍民的大反攻如狂飆席捲侵華日寇。
日本政府宣告無條件投降後,中美英蘇四國同意任命西南太平洋盟軍司令麥克阿瑟將軍為聯合國軍最高統帥,接受日本投降,並負責佔領日本本土。
岡村寧次偕今井武夫等日軍高級將領,也列隊在機場肅立歡迎。當何應欽走下飛機時,岡村悲哀的心裏忽然生出一絲安慰:「向這位親密友人投降,真是一段微妙的奇緣。」
會談從下午四時一直談到五時半,記者們雖然隱隱有遺憾之感,但勝利的喜悅沖淡了迷惑,會談一結束,分頭興沖沖地發稿去了。今井武夫八人對走過場一般的會談也心存迷惑,中方代表通知他實質性會談將安排在以後的三天,等待中,今井仍然忐忑不安,雖然從肖毅肅的未置可否的沉吟中嗅出些氣味來。接下來幾天的會談在幕後進行,幕後的會談使今井武夫生出不少感激和安慰。
中國戰區受降大典在南京舉行,下設十五個受降區,分別由盧漢、張發奎、湯恩伯等十五個國民黨軍將領受降,勞苦功高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卻沒有一個。馮玉祥拍案而起:「中共有六個軍,十八個師,戰績卓越,太不合理了。」蔣介石卻下令,「八路軍原地駐紮待命。」在芷江,有記者問:「為什麽接收人員中沒有一個共產黨人?為什麼沒有給共產黨一個接收地區?」何應欽反問:「你認為中國應該有兩個政府,兩個領袖嗎?」
「報告委座,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向所有解放區發佈命令,限期解除當地日軍武裝,如遇拒絕投降者,應堅決消滅之!」
當日本投降的消息正式傳到重慶國民黨總部後,人和卷宗川流不息地在蔣介石的辦公室裏進進出出,秘書陳布雷忙不迭地向蔣介石扼要報告。
對此今井頗有為難:中共軍隊想以武力強行解除日軍武裝,日軍決定對此採取斷然處置;但是南京有一自稱周鎬的,正以國民政府軍的前線指揮官名義為所欲為,又有任援道稱奉蔣委員長命開始行動。日方不知對此如何處置?肖毅肅的回答很乾脆:「除受命於何總司令者外,可一律視為土匪,日軍即使採取自衛行動,也為合理措施。」很明顯,十五個受降區沒有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席位,肖毅肅給了今井尚方寶劍,可任意堅持反共戰爭。
國防委員會早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就組建成龐大的受降班子,及時分派到敵佔區各省市。可是,對於軍事受降及軍隊的推進方式問題,卻在國防最高委員會引起了爭論,因為這直接關係著軍隊各派系力量的消長,因而各派系都想為自己能在受降中多撈一把而努力。當時,由於蔣介石一貫使用致人兩傷而他自己得利這種方https://m•hetubook.com•com法對付非嫡系部隊,所以這些部隊之長官對待蔣介石是慎之又慎,唯恐被其推下井去。
何應欽陶醉了。南京市民們陶醉了。此時的何應欽不是作為中國陸軍總司令享受殊榮,他是作為全體英勇壯士的象徵,作為八年抗戰勝利者的化身,雖然他本人在抗戰中的表現並不太積極和出色。但人民在巨大的喜悅中並不計較,人民歡呼的是勝利,是揚眉吐氣,是日月重光。
何應欽也很樂意執行「以德報怨」政策,他是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生,對日本有著微妙的感情,侵華日軍司令岡村寧次是他的摯友,何應欽及助手們在「以德報怨」方面做得真可謂仁至義盡。芷江會談,何應欽就擬以圓桌會議形式進行,後因遭到美國人的嘲笑和反對而作罷。今井一行的生活起居安排頗為周到,菜飯之豐盛令今井等人大吃一驚。幕後的會談更體現了「勝敗雙方的友情」。今井回憶說:「他們始終以武士道的態度相待,與其說是對待敵國敗將,不如說是對待朋友。」
今井極力維持皇軍的虛榮,他提出:「除火炮、重武器等部隊裝備的兵器外,如過早剝奪個人攜帶兵器,帝國軍隊將感到無法忍受。」此言既出,記者席上譁然:難道日軍官兵的個人攜帶兵器都是飾物,不曾用於屠殺中國人民?不料,肖毅肅沉吟半天,竟然表示可以彙報上級考慮。今井進而提出:日占區「有一批一直與日本合作的南京政府要人,貴方對他們的看法我們充分理解。但他們在謀求地區和平與民眾幸福方面,在廢除治外法權,收回租界等方面也有不少貢獻。希望今後對他們格外給以寬大處理」肖毅肅未置可否。
九月八日,何應欽由芷江飛往南京。這是一個壯觀、感人的場面。各機關、團體、學校代表列隊在明故宮機場迎候,近五萬人在機場外翹首企盼。何應欽乘坐的「美齡號」座機在九架戰鬥機的護衛下,於十二時許飛臨南京上空,一時歡聲四起,掌聲雷動。天真可愛的學生,揮旗雀躍,熱情奔逸,感人淚下。當何應欽步下舷梯,在歡呼聲、掌聲和禮炮聲中,兩位嬌豔的小姐鄧朴、陳宗旭代表南京市民獻上「日月重光」錦旗。
日本即將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來,蔣介石吃驚之餘,立刻發出了三道命令。一道給他嫡系部隊,命令其「加緊推進」,「勿稍鬆懈」;另一道給待降的日偽軍,命令其「維持現狀,並維護所在地的秩序和交通,聽候何總司令的命令」,同時不得向他所指定的部隊以外的部隊投降;第三道是給共產黨領導的第十八集團軍及新四軍等抗日武裝的,命令其「應就原地駐防待命,勿再擅自行動」。這三道命令的發出,使蔣介石心情稍微鬆快一些,以為即使不起大作用,小作用還應該有的,他畢竟是四大盟國首腦之一,中國戰區的最高領導人。
九時整,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來到了。鐘聲響起,在場的中國同胞熱淚盈眶。肖毅肅代表何應欽將日軍投降書中文本兩份交給岡村寧次。岡村低下頭,一面匆匆翻閱,一面握筆含毫,他的參謀長小林則用顫抖的手研磨墨汁。片刻,岡村醮墨在兩份投降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取出圓形水晶圖章,蓋在簽名之下,他的手不由自主地顫抖,印鑒蓋下,竟呈向右傾斜之勢。小林將兩份降書雙手呈上何應欽,然後退步敬禮,何應欽微笑著起立還禮,觀眾席上一陣嗡嗡聲悄然而起。
和*圖*書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無奈的日本天皇做出「終戰聖斷」,下達《致忠良臣民書》,宣告無條件投降。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傳來日本準備投降的消息。對於日本決定投降,美國並不覺得意外。但是,得到消息後美國人還是陷入了沉思。美國在猶豫,如果讓天皇繼續存在,能否肅清日本的好戰精神,但是天皇的存在不獨對日本人,而且對美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它將有利於投降的進程,避免佔領軍和戰敗軍隊之間的流血衝突,美國最終決定保留天皇的存在。杜魯門為此致電倫敦、莫斯科和重慶,以「依日本國民自由表示之意志」建立日本政府形態來取代《波茨坦公告》中剷除天皇制的條款。
日本外相重光葵、總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聯合國方面簽字的有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美國代表尼米茲將軍、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蘇聯代表丘列溫中將、英國代表福拉塞中將等。簽字完畢後,麥克阿瑟再次發表簡短講話。「讓我們祈禱,」他說,「和平已在世界恢復,祈求上帝永遠保佑它。」言畢,麥克阿瑟和各國首席代表,退入將軍指揮室。
日軍宣布投降,蔣介石發表「以德報怨」演說,爭取待降日偽軍「維持現狀」國民黨獨自代表政府受降,極力排斥中共參與接收,國共「戰後之戰」已在所難免。
這的確使非嫡系的長官們無話可說,因而只能乖乖地到戰地去主持受降,否則他們也將如四川的各路諸侯一樣絕無可能分一杯羹。這樣,受降就非常順利了。
此時此刻,蔣介石的興奮之情是可以猜想到的,抗日戰爭畢竟是近一百年來中國反對外來侵略所取得的一次偉大勝利,他有些飄飄然了,兩眼直視著前方。
早在八月十五日,蔣介石就親往重慶中央廣播電臺,發表了抗戰勝利對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的廣播演說,希望這是世界最後的戰爭,同時禁止對日本人施以報復,強調人道――「不念舊惡」及「與人為善」。這便是所謂「以德報怨」宣言何應欽很能理解蔣介石「以德報怨」的苦衷,離國民黨軍隊遙遠的敵佔區不能由八路軍接收,還得仰仗日軍的協助,日軍的武裝是日後國共角逐的資本,還望日人合作。
「好!只要剿平共匪,人民定會過上幸福生活。」蔣介石嚴肅地說道。
「什麼!輪到他們?」蔣介石不禁勃然大怒,繞著桌子轉了幾圈,隨即說道,「傳我命令,國軍要加緊進軍,勿稍鬆懈!交通工具由美國負責,火速進軍!所有日偽軍將領,各守原有陣地,只向國軍投降。命令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要他的部隊留守原地,聽候命令,不准受降!命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國軍接收之前,應負責做好有效防禦。」
蔣介石加緊了佈置受降和接收工作。可是,由陸軍總司令部主持的接收工作混亂不堪,引起了國民黨內部及國人的強烈指責。同時宋子文對於接收大權旁落也火冒三丈。於是,使蔣介石決定將接收權轉交行政院,軍事接收仍歸陸軍總司令部,軍隊接收權則屬於蔣介石本人,這是任何人都不能染指的。
湖南芷江縣城,默默地坐落在湘西的山區。在這裏,聳立著一塊石碑,碑文是:克繳受降威加萬里,名城攬勝地重千秋。記下了這座小小的縣城在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幕。一九四五年八月廿一日,中國戰區日hetubook.com•com軍洽降在芷江舉行。
倫敦和重慶的回電使杜魯門大為放心。倫敦回電深表同意,還指出要求日本天皇簽署投降書是不策略的,建議天皇授權日本政府和最高統帥部簽署投降條款。只有莫斯科答覆姍姍來遲,且不盡如人意,莫洛托夫希望有兩個盟軍最高司令官,美國一個,蘇聯一個,美國駐蘇大使哈里曼很不客氣地拒絕了。重慶蔣介石來電盛讚美國人的英明,他一直堅持保存日本天皇制,擔心日本被迫廢除天皇制可能激憤地選擇蘇維埃制。對蔣介石的厚德,日本人深為感激,一九八五年,日本千葉縣為蔣介石樹「以德報怨碑」,碑文云:「蔣介石總統堅決主張不可擅變日本國體」。

蔣介石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發表演說
八月廿二日上午,在與今井又一次交談中,冷欣要求提供中美戰俘名冊及情況,尤其強調要求日方拒絕「命令系統以外」的接收命令。很明顯,他是要求拒絕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日方果然守諾,故八路軍與日軍的交戰持續到九月底。

何應欽特派冷欣向蔣介石呈獻日本投降書
由副手們交給日方投降書。此時,正是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九點十八分。
日本準備投降的消息傳到中國後,全國歡騰,八年的艱難困苦流血犧牲終於沒有白費。八月十日,八路軍延安總部朱德總司令發佈戰略大反攻的第一號命令,要求各部隊奪取並解除所有日偽武裝,要他們按照《波茨坦宣言》而投降。八月十一日,延安總部發出特別命令,要求華北的游擊部隊均向北推進,進入東北,同由北面出兵的蘇軍會師,並與蘇軍合作共同殲滅堵塞於他們之間的日軍;在黃河流域的軍隊則奉命促使長城以南的日軍立即投降,如遭拒絕,立即進攻。此時,蔣介石坐不住了。
抗戰的最後勝利,使中國人民高興萬分,蔣介石和何應欽在狂喜中別有所思。
八月二十日,何應欽受蔣介石委任處理在中國戰區內敵軍投降事宜,率陸軍參謀長肯毅肅等三十餘名受降人員來到芷江。八月廿一日,日軍中國派遣軍副參謀長今井武夫乘坐岡村寧次的座機,在美機的監視下,忐忑不安地到達芷江機場。數千名中美士兵在機場圍觀,數千雙憤怒的目光在注視,坐在美式野戰敞篷車上,一座座慶祝牌坊在今井武夫眼前掠過,在他看來,這些就是日軍的一座座墓碑。一群群醉意未消的中國官兵用食指和中指做成表示勝利的「V」字,向他們投來仇恨、自豪、鄙夷的目光。會場是一西式平房,東西頭有出口處及休息室,正中部是會議室,會場前一曠地,左右都有馬路可通。路口各紮松柏牌樓一座,左邊入口處綴「公理」兩字,右邊則綴以「正義」兩字,中間一個英文字母「V」並有「和平之神」四字。空地上高竪中、美、英、蘇四國國旗,迎風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