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

作者:大前研一
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章 矛盾適應力 自由vs.統馭

第五章 矛盾適應力

自由vs.統馭

一九八〇年代,美國融資購併(leveraged buy-out)基金陸續登場,強制收購缺乏效率的企業,進行重整。這是依據資本理論,從外部注入「自由」的做法,結果是促使無法自行革新的企業覺醒,恢復了美國企業的競爭力。
對市場、顧客、產品、服務等項目的如實分析,可以說是調色盤上的顏料,只是決策者用來畫出構想的材料而已。接下來,必須重新思考:公司產品、服務的本質為何?究竟要產生什麼效用?什麼樣的工作系統,最能讓設計、製造、銷售的流程順暢進行?
銀行也一樣,一味擴張規模,一個個成了龐然大物,但是本質並沒有任何改變。以往,在舊大藏省的保護條款下,銀行只要賺取利息就可以高枕無憂,自然不需要新的發想,自由的創意反而擾亂業界秩序。而在被巨額呆帳壓垮,一片死傷狼籍後,他們所能想到的重建方案,也只是投入公共和*圖*書資金以及儲蓄零利息這種集團催眠術。如此,不論犧牲了多少國民及存戶來挽救,他們也培養不出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的能力。
不肯在創意上下工夫、只求處理固定工作的組織,絕對無法湧現自由發想、挑戰新事務的能量。因此,日本企業現在迫切需要的,是建立一個可以自由發揮的環境;並勇敢驅逐思考僵化的領導者,以及破壞機能不全的組織或系統。只有經過這個變革的過程,日本企業才有可能浴火重生。
2、要讓體質老舊的企業啟動革命,一定要從外部注入新血,任用具有活潑創意的人擔任經營者。
此時,主導新事業的構想及實現的,固然是自由的發想與行動,然而事業要成長與永續發展,卻必須靠著統馭員工才做得到。亦即,互相矛盾的「自由」與「統馭」,都是企業不可或缺的,有時會因此在組織內引發衝突。雖然這些衝突是組織的動hetubook.com.com力,可以培養適應變化的能力,但是多年來,為求兩者的平衡,已有許多組織不斷的嘗試錯誤。
不少銀行業人士在組織嚴密統馭下,長年因循既定路線,一步一步爬升到經營階層,對他們來說,「改變」真是不可能的事。更不用期待他們能運用高深的金融學原理,開發出新服務或新業務,和全球競爭。
減少統馭、擴大個人裁量的範圍,應該是正確的方向。統馭只有在環境變化很小,以及按部就班也能成長的情況才適用。現今環境變化如此激烈,必須快速因應,因此,盡可能擴張個人的自由裁量範圍,反而可以提高生產力。況且,統馭通常伴隨著權力集中,如果加強統馭,個人會弱化成為組織中的小齒輪,很難產生創意。如此一來,組織體質將會失去彈性,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
1、統馭通常伴随著權力集中,如果加強統馭,個人會弱化成為組織中的小齒和_圖_書輪,很難產生創意。組織體質將會失去彈性,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
至於從大型電腦轉換成運用伺服器的開放系統,他們是連想也沒想過,完全要靠印度的工程師。公司的資訊系統部門裡,連一個可以針對公司需求完完整整寫出程式來的人都沒有。只有專家而沒有專業的情形,由此可見一斑。
經營困難的日本私營鐵路,就是最好的例子。受到泡沫經濟時期擴充路線及沿線開發失敗、社會少子高齡化以至於乘客減少等因素的內外交迫,現在,各私鐵公司的資產總額已大幅超過時價總額。私鐵公司面臨了包括路線、車站用地或其他無法轉用資產在內的種種問題,經營效率實在讓人無法容忍。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因為,目前的各私鐵公司,依然沿用明治時期創建阪急電鐵的小林一三,或者二次戰後創立東急電鐵的五島慶太所思考的商業模式。先架鐵道、建車站,開發沿線的房地產;接和圖書著進行區域開發,充實巴士、計程車等交通系統,設立私鐵公司的關係超市或娛樂設施,說服醫療機構、學校在沿線設置,以吸引居民或購物人潮。同時,首都圈內的主要發車地點,都與百貨公司共構,以吸引沿線的客人。

——主導新事業的構想及實現的,是自由的發想與行動,然而事業要成長與永續發展,卻必須靠統馭員工才做得到。
重點:
私鐵及銀行,都是緊抓著既得利益不放的被領導集團,不可能從內部產生革命。企業界的缺乏效率和國際競爭力,連帶使整個日本都一片暮氣沉沉,喪失活力。要讓這種體質老舊的企業啟動革命,一定要從外部注入新血,任用具有活潑創意的人擔任經營者。
二次大戰後,每個帶領日本重振經濟的企業經營者,都有破壊舊有秩序、挑戰事業的信心和-圖-書。本田宗一郎說:「何不做呢?」松下幸之助說:「站起來,行動吧!」三得利創辦人鳥井信治郎也說:「試試看吧!」他們都有一股氣概,相信自己和員工合力一定可以振興事業。如果用英語表達他們三位的共同意志,那就是耐吉的那句經典名言「Just Do It」。這句話所展現的企業家魂、不隨流俗的異端者精神,對創造新的事業機會非常重要。
這個商業模式,的確導致日本私鐵擁有世界少見的榮景,也足見創立者小林一三、五島慶太優異的先見之明、創意,以及執行力。可惜的是,他們的專業DNA並沒有遺傳給各組織。能夠因應時代變遷,修正或重新創造商業模式的人才,竟然一個也沒有。我想,或許因為鐵路是公共性很高的管制事業,所以人員需要絕對服從領導吧!
他們打的如意算盤是,沿線居民增加,不但可以增加載客收入,還能讓地價上漲,持有土地能得到的利益自然也就增加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