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井邊的聲音
危機處理
我瞄了一眼一個三,後面接連幾個零,我想大概是三萬元吧!客人走後,我仔細數了數,赫然發現是三十萬,不多不少,剛好補平這個洞。
對基督徒而言,貧窮、困苦、打擊、磨難都不會是徒然。神讓伊甸看到,每次財務危機,其實都是同工一次靈裡的大復興、信心的再度被挑旺,重新回到起初的愛心,當年創辦伊甸的使命!
伊甸人事室和財務部共同擬就一份問卷調查,除說明m.hetubook.com.com伊甸的財務狀況,同時在表格上區分全薪、三分之二薪、半薪、三分之一薪、暫時不領等項,請同工按需要填寫。我記得很清楚,有七位同工因剛生寶寶或有房貸,填的是全薪,另有八位可以暫時不支薪。還有幾位寫著:「只要給我一、兩千元,夠我坐車就可以。」
對方是一位資深護士,也是位愛主姊妹。我不記得當時的談話內容,只記得臨走她取出一張準備好的支票,輕輕說:
一九八五年八月https://www.hetubook.com.com,伊甸第一次發生財務危機,當月的經費短缺三十萬,所有員工只能領半薪。最倒楣的是剛進伊甸的喜樂四重唱,當時他們每月薪水四千元,不幸第一個月就少了一半。我詢問「喜樂」四位,要不要回去從事按摩工作。當時視障朋友按摩工作的收入普遍不錯,總也有個三、四萬元。沒想到四人異口同聲說,他們相信是上帝的帶領,要他們以音樂作見證。
接下去三個月,每個月收支剛夠平衡,因此https://m.hetubook.com.com那三十萬就像一個破洞,無法填補起來。十一月底某一個晚上,有位教會朋友打電話給我,說有香港來的朋友想看我。白天忙累一天,通常晚上我只想安靜一個人,不太想見客人。但那位香港朋友在台停留的時間有限,只有勉為其難答應。
不過,無憂無慮的日子過久了,同工們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仰望信靠上帝的心也逐漸冷淡。好在神不時用各種方法提醒我們。
我和-圖-書意外發現,這段青黃不接的時間也是同工最團結、最合心的時候。以前會有些大大小小的紛爭和摩擦,此時共體時艱,再也沒有誰計較什麼。以前大夥晨更時,有人愛來不來,散散慢慢;這會兒,每個人都變得十分敬虔,許多人流淚向上帝悔改認罪,在工作上或同事間,虧欠了誰也虧欠了伊甸。
基本上,伊甸的財務狀況並不穩定,真是憑信心過日子。我工作的那十年中,經常發生一個有趣的現象,遇有大的項目支出,那個月的捐獻也會特別多,剛好收支平衡。
幾乎每位和_圖_書同工都在問卷上加幾句感言,例如:「雖然薪水不多,但我們還是會很努力。」「加油!我們一起度過難關!」「我愛伊甸,即使沒錢,我也不會走的。」每位董事和主管看到這些問卷,都禁不住感動地流淚。
同樣的財務危機,幾年後又發生一次。一九八八年,台灣社會發生一連串災變,加上經濟不景氣,伊甸也面臨發不出薪水的窘況,每人大約只能領到三分之一。這時伊甸員工將近一百人,許多已結婚生子,有家累、開銷不小,自然影響到他們生活。
「給伊甸一點小小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