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
一是生活基本教育的淪落,我們的孩子花太多時間在讀書考試,升學競爭又如此激烈,使得家長和老師幾乎沒有多餘的時間、空間、精神來傳授生活的教育。更有甚者,家長忙於營生、孩子忙於考試,見面、溝通的機會幾乎沒有,缺乏深刻的感情與了解,等到父母年邁、孩子成長,連最基本的感情都沒有,如何能孝順呢?
我想,對民族文化的信心重建是不可少的,然後多一點生活的教育,我們一切的好精神,千萬不要在考試中迷途呀!
在書籍中詆毀、醜化、評述自己的父母親,幾乎是西方社會的常見現象,這種現象也逐漸在東方世界發酵了,不只是叫父https://m•hetubook•com•com親太沈重,連叫母親也太沈重了。
我想到在我很年幼的時代,時常看到鄉人之間的「白帖子」,帖子後面都會印著一長排「孝子」、「孝女」的名字,我總是想:他們是不是都很孝順呢?每次隨父母到山上去掃墓,看到墓碑上也都刻著「孝子」、「孝女」,以至於有一段時間我誤會凡是父母去世的人,都稱爲「孝子」、「孝女」,他們是不是孝順反倒不論了。
我聽到這些名字,立刻就肅然起敬,再婉拒就有點不好意思,便勉爲其難的接受了。
一個人只要實踐孝順之道,縱使不能成大功立大業,
和圖書也一定不會成為社會的負面因素,我們這一代的人,只要是真心孝養父母,就會發現我們的下一代逐漸在失去孝道的精神。
只在墓碑上做孝子,那是非常可悲的!要在生活中做孝子,父母才能有真正的幸福,孩子才會有未來(因爲,孩子日後也會是孩子的父母)。
二是西方文化的侵蝕,西方文化的流入台灣是不可避免的事,透過電影、電視、歌曲、報章、雜誌,幾乎是無孔不入。西方文化固有可取之道,不可取的也很多,例如色情、暴力、毒品、變態行爲等等,透過傳播媒體,幾乎把全世界害慘了。單是孝道一例,西方從小不叫爸媽、直呼姓名的很多;也和-圖-書沒有奉養父母的習慣,因此老人家晚年悽慘、老死於療養院的很多。
他說:「林先生不用太客氣,我們的評審過程很慎重,評審委員有林洋港、李國鼎、王玉雲、陳奇祿、李遠哲、郭爲藩、梁國樹、吳豐山,經過一再討論,非常公正客觀,一點也不僥倖呢!」
在得到孝子獎的當天,承蒙李登輝總統召見,他也說到西方文化的不良影響,還有新新人類失去傳統思想的憂心。
當吳修齊文教基金會通知我,我已經被被推選為「第一屆傑出孝子獎」的得獎人,我對通知我的人表示愧不敢當,因爲這個社會比我傑出和孝順的人一定很多,我得這個獎實在是太慚愧了。
從這裡,也可以看到「孝」是中國文化裡很重要的精神。我們可以說,一個人只要實踐孝順之道,縱使不能成大功立大業,也一定不會成爲社會的負面因素,因爲眞正奉行孝道的人,絕不會使父母傷心、難過的。
孝順在從前是自然的事,所以昔日的鄉村,很少會談論「某人很孝順」的話題,常常聽到批評「某人很不孝」的話語。到近幾年,批評不孝的言語少了,只要出現幾個孝順的人,我們和圖書就會談論、歌頌,甚至頒獎了。
世界馬上要邁入廿一世紀,文化的接觸,只有益加頻繁,人類也將更趨於「共相」,再過十年可能沒有東西方的界限了,我們又如何能保有「孝道」這樣特殊的倫理精華呢?
我們這一代的人,只要是眞心孝養父母,就會發現我們的下一代逐漸在失去孝道的精神。孝道的失落當然是經緯萬端,我認爲有兩個重大的關鍵。
前不久,前美國總統的愛女出版自傳,把自己的父母寫得一無是處,不但沒有被譴責,還視爲是言論自由,書籍大賣特賣。流行歌星麥可.傑克遜出版傳記,大暴父親的隱私,談到被父親暴力虐待的經過。麥可的姊姊拉脫雅也把父母親說得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