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三 闡發內在生命價值
書中整合了現代科學的觀點,來詮釋以前認為不可思議的現象,例如:愛因斯坦說:「個人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是時間和空間都有限的一部分。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感覺,當成與宇宙其他部分無關的獨立經驗——這是https://m•hetubook•com•com對自己的心識的一種光學錯覺。」這種解析使知識分子較易接受,進而能融合西方哲學及宗教的教義,開拓我們內在生命的心靈寶藏。不同流俗的看法值得我們學習。www•hetubook.com.com又例如引用德蕾莎修女的話:「大家都期望神所在的天堂,但是這一刻我們就有能力與他同在天堂。此時快樂地與他同在的意思是:像他一般地慈愛,像他一般地幫助,像他一般地給予,像他一般地服事,m.hetubook.com.com像他一般地拯救,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與他同在一起,在他的苦難化身中接觸他。」就是如此強大的愛與慈悲,或許可以治療我們「無明」的疾病,減少日常生活中貪嗔癡慢疑等「五毒」的心靈污染。
索甲仁波切所著的《西藏生
hetubook.com•com死書》不只教人如何面對死亡,更進而將重點放在現世裡的「自然中有」的階段,強調唯一真正擁有的是「當下」。
前些時爆發的「宋七力」事件凸顯了我們的社會確實生病了。《西藏生死書》的出版,提供我們一個更宏觀的視野,協助我們澄清m.hetubook•com•com一些重要的核心價值。人從出生的那一剎那,就注定要邁向死亡之路,因此死亡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摘自民生報〈讀書週刊〉)
蕭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