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桃花流水沓然去:王鼎鈞散文別集

作者:王鼎鈞
桃花流水沓然去:王鼎鈞散文別集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輯二 我也可以說不 方孝孺與隆美爾

輯二 我也可以說不

方孝孺與隆美爾

成祖殘暴不仁,當然是千古定論,現在要談的是方孝孺的「遠慮」。削藩政策的得失,討伐燕王戰事的勝負,來不及討論了,且說燕王攻破南京之時,方孝孺如有遠慮,他應該料到燕王一定逼他做甚麼,如果他拒絕,他也應該早已料到燕王必然做甚麼。他這時最好自殺,即使「一門忠烈」,使妻子兒女免受暴君的羞辱,亦無不可。爲何還要等到「篡賊」召見,再有那一場精采的表演?爲何要等燕王殺他,而且株連那麼多愛他、追隨他、完全無辜人?
方孝孺是明朝的大臣,隆https://www•hetubook•com•com美爾是納粹德國的名將,這兩個人怎麼能合在一起做文章?實不相瞞,最近因教學需要,仔細溫讀了方孝孺的〈深慮論〉,忽然靈感一現,兩個互不相干的人物竟然產生了組合。
雖然方孝孺和隆美爾考場不同,試卷有異,但兩人的「挑戰與回應」可以相提並論。面對挑戰,隆美爾的回應,可議之處較少,方孝孺的回應,可議之處較多。論事者只說「不該有那樣的明成祖、希特勒,」也要討論面對明成祖希特勒時你該怎hetubook•com.com麼辦。由此延申,我甚至想到孫立人。孫將軍激烈反對政工制度,他也許是對的,但是「多算勝,少算不勝,況無算乎?」他也未設想自己的忠誠度和部下的生死禍福有因果關係,他本人幽囚至死,誠然可痛可惜,他的嫡系部屬因此遭受無情的整肅,又豈是只罵罵蔣介石就可以結案?
隆美爾何等了得!他立刻選擇了自殺。他畢生統軍作戰,官至陸軍元帥,多少將校隨他出生入死,「他的手指到那裡,我們打到那裡。」這些人是他的忠誠的夥伴,勳業的基石,德意志和_圖_書民族的精英,他一定得顧惜、保全這些人。軍事法庭上的侃侃而談,慷慨悲壯,可以給後世留下更崇高的英雄形象,他放棄了!這才是成「仁」,這才是取「義」,這才是深謀遠慮!
這時候,我想到二次大戰時期希特勒怎樣統治德國,德國的一部分將領爲了挽救國運,密謀除掉希特勒,可是他們失敗了!名將隆美爾牽連在內。希特勒展開清洗屠殺,他給隆美爾兩個選項:軍法審判或服毒自殺。如果審判定罪,他的家人,同事,部下,大半都有悲慘的結局,如果自殺,官方的消息是「腦溢血和-圖-書身亡」,其他一切後果都不會發生。
〈深慮論〉的大意是說,自周秦以來,每一朝代都爲如何確保帝位費盡心機,他們都在「人事」的層面上周密設計,可是他們的考慮都很膚淺,徒然「拆東牆,補西牆」,還是給亡國之禍留下很大的空隙。方孝孺引證廣博,很有說服力。
明朝由朱元璋建立政權,是爲太祖,死後傳位給皇孫允炆,是爲惠帝。惠帝削減藩王的權力,燕王舉兵造反,佔領南京,奪取政權,是爲成祖,史稱靖難。「靖難之變」成祖即位,逼方孝孺寫詔書昭告天下,方孝孺堅決拒絕,君和_圖_書臣之間有一段震古爍今的對話,成祖問:「你不怕滅九族嗎?」方孝孺回答:「即使滅十族又奈我何?」好,那就滅你十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元會,」再加上門人弟子湊數,一共殺了八百多人,流放了「數千人」。成祖死後,仁宗赦免方家殘餘倖存的後代,對流放的人也重新安置,這時候「數千人」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方孝孺提出的「深慮」,就是人事和天理結合,至於怎樣結合,他沒有多說,這篇小文章要說的是,方先生雖然文章做得好,他卻是一個未能深慮遠謀的人。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