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理性禁忌下的嘲弄意識
5、對權威及其象徵人物的嘲弄
昨日我看到一匹漂亮的木馬,我想買,但沒有錢,您肯給我一英鎊嗎?
當他得到賠償後,教皇的代表問他用這些錢做些什麼。他說:「好吧,我告訴你。一會兒我的私人護士來把我推走,他將把我帶到我的轎車上,轎車將把我送到機場,我的私人飛機正等著我。我將直接飛往倫敦。在倫敦,先生們你們想看一個奇蹟嗎?」
老師告訴同學們說:「你們必須時刻牢記,給別人的要多,要別人的要少。」
親愛的孩子:
嘲弄醫生
「啊,你爸爸是幹什麼的?」
足夠了!夠多了!用以上這四個例子,我們已經非常清楚地給各位描繪了兒童幽默中那嘲弄父母的有趣畫面了!讀到這裡,或許有朋友會問,嘲弄父母的情況已經比較清楚,那像爺爺、奶奶、哥哥、姊姊等等一些常常也給兒童施以禁忌的人物,在兒童幽默中的命運是否如此不幸呢?理應如此,也的確如此。你耐心地看過下面這個笑話,就會相信我的判斷了。
警察截住超速行車的人,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太好了!不過,是飯前吃,還是飯後吃?」
小喬治又回了封信——
在所有的構成人物之中,父母佔據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在兒童走出家庭、走向學校、走入社會之前,父母一直扮演著一個訓導者的角色,向自己的孩子發布著形形色|色、各個方面的禁忌律令,要求他們必須幹什麼,命令他們不許做什麼。由於這個原因,父母形象便沿著「哪裡有禁忌,哪裡就有幽默;哪裡有權威,哪裡就有嘲弄」的軌跡,自然而然地變成了兒童幽默的主要目標。
顯然,在這裡法官已經不是權威,已經開始成為小丑,受到嘲弄。更有甚者,當我們的眼光從聰明的林肯轉移到下面這兩個例子中的時候,我們還會發現,法官不但麻木、愚鈍,而且被當作為糊塗蟲在玩笑中受到批評的:
「我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如若不信,請看下面的例子:
講壇旁邊另一個俳優問他:「你既稱博通三教,那麼,請問釋迦如來是什麼樣的人?」李可及答:「婦人。」
這個奇蹟當然是:原來他的癱瘓全是偽裝的!他根本就沒事!他自始至終都是在對偉大而神聖的教皇進行嘲弄!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這個小人物,這個以往接受教皇統治和限制的小人物甚至成功了!
對於醫生的嘲弄,同對其他權威人物的嘲弄一樣,不論是無意造成的,還是有意製造的,其功能都完全一樣,都是反抗理性禁忌,反抗理性禁忌的代表——權威,反抗權威的象徵——法官、警察、教師,當然也包括醫生。
在上面這個關於猶太人索賠醫療費的笑話中,事實上,被嘲弄者除了羅馬教皇之外,還有法官和法庭。法官應該是公正的,法庭應該是嚴肅的,然而這一切全都被猶太人的偽裝所戲弄了!
法官:「那麼,可以第二天送去啊!」
嘲笑法庭
哈里是個愛講話的孩子,因此他父親不許他在吃飯時講話。一天,父子倆在一起吃晚飯,哈里露出一副說話的神情,父親就和藹地問:「哦,我的孩子,你又想說什麼啊?」「蒼蠅好吃嗎?爸爸!」哈里問道。「不,你怎麼問起這個問題?」「剛才有隻蒼蠅在你盤子裡,可你已經咽下去了。」
你眞會花錢,把錢都花在玩具上。這樣做不好,應該知道各種東西的價值。
「那麼,你每天只吃一片麵包,我肯定馬上會瘦下來的!」醫生急了。
「醫生,我現在感覺好極了,」紳士說,「我一切都照你説的辦,你的勸告確實幫助了我。不過你告訴我一天抽一根雪茄,開始的時候,差點沒把我嗆死。在我這個歲數才開始學抽菸,真不是鬧著玩的!」
至此,我們對理性和_圖_書禁忌下和權威統治下的幽默嘲弄意識,作了一個大概的介紹,進行了粗略的描述。通過這走馬看花式的介紹與描述,我願意再次強調我的觀點並希望各位朋友能夠同意我的觀點,這個觀點就是,作為社會之必需的理性禁忌,作為理性之必需的精神權威,以及作為權威之體現之代表的法官、警察、教師、醫生、父母等等一些人物,他們都具有一種準法律的力量,要求活生生的個人邏輯化、機械化、禮儀化,要求個人遵守社會秩序,循規蹈矩地老老實實地在社會大系統中充當螺絲釘,而並沒有對個人的個性、興趣、幻想、本能、好奇心等等一切非理性的因素給予適當的關懷和照顧。所以,一種鮮明的嘲弄意識便沿著幽默的路子應運而生了,許多上上下下尊卑的秩序完全顛倒的幽默便出現了,人們正是運用這嘲弄這幽默,來反抗平時反抗不得的理性禁忌的。
媽媽厲聲說:「比利,你沒帶嘴巴嗎?」比利邊吃邊說:「帶了,正在吃蛋糕呢!」
被告:「因為那一天局裡沒有警察。」
由李可及和這個猶太人所創造的關係顛倒、秩序顛倒的幽默世界,正是對禁忌的一種間接反抗,一種象徵性嘲弄。
一位胖子找醫生尋求減肥的妙藥。
「我幾乎每分鐘都在喝!」
於是,當我們信步來到兒童幽默這塊妙趣橫生的天地中時,我們會隨處看到——
女士說:「沒那麼老呢,警察先生。是不是因為這頂帽子才使我顯得這麼老呢?」
嘲笑教師
非常感謝您!我把您的信賣給了出版社,得了兩英鎊。您看,我現在已經知道事物的價值了。
問者說:「你怎麼知道?」
「你應該多喝濃茶。」醫生說。
比利跟媽媽去做客,主人拿出了蛋糕。比利也不說聲謝謝,就伸手拿起一塊塞到嘴裡。
「謝謝法官的開導!」被告喜形於色地答道:「所有的人都說我是天生的壞蛋,只有您指出了真正的兇手!」
李可及答:「《金剛經》上說:『敷坐而坐』。不是婦人,為什麼『夫坐』然後『兒坐』呢?」懿宗皇帝聽了非常高興。
嘲笑父母老人
可以這麼說,第一個笑話中的法官是被創造成糊塗蟲的,而第二個笑話中的法官則是自己使自己成為糊塗蟲的。從邏輯上來説,法官指出眼前的這個醉漢的一切罪行皆因酗酒而起,似乎無懈可擊。但他萬萬沒有料到,這個無賴竟説他天生就是個惡棍,從而把自己推向了糊塗蟲的位置上,或者說,用玩笑把自己創造成了個糊塗蟲!與他相比,第二個法官就是自己創造自己的。面對著一個狡猾而又狡辯的竊賊,這個法官竟問他為什麼不在第二天將偷來的錢包送到警察局裡去,你說這個問題問得糊塗不糊塗?你說這個糊塗法官應該不應該受到嘲笑與嘲弄?原本是權威人物的法官,原本是來進行仲裁和判決並時常發布各種禁忌律令的法官,就這樣自覺或不自覺地成了笑柄,成了小丑,成了滑稽的糊塗蟲。
一個男孩大聲地說:「對,老師,我父親正是這樣做的。」
有一則外國笑話講道:
這是個英語笑話。在英語中,order是個雙關詞,其一是「秩序,請安靜」,其二是「請點酒菜」,是餐館點菜點飯時的呼語。法官在這裡自然用的是第一種意思,而公務員卻故意扯上後一種意思,答非所問地用跑堂的調子對莊嚴而神聖的法庭進行了一番調笑和嘲弄。
你也許會説,猶太人在這裡對法官和法庭的捉弄,是他無意造成的,他的主要目的是捉弄平時神聖威嚴的教皇。這一點我並不反對,不過我還想指出的是,由於法官代表著權威,法庭代表著神聖,由於這權和_圖_書威這神聖總是令人那麼的壓抑和渺小,所以,有時候人們使用幽默的方式向他發起挑戰,故意地進行嘲弄。
一個老紳士去找醫生。醫生給他檢查後說:「醫藥對你沒有什麼幫助,你應該好好休息,找一個僻靜的鄉村去住一個月。早點睡覺,喝牛奶,多散步,一天只能抽一根雪茄。」
警察:「算啦,以後別再超速行車了。」
一位超速駕車者被警方巡邏攔截下來後,警察一邊做記錄一邊說「我要給你一張超速罰款傳票,因為你剛才的時速超過六十英哩了。」
了解了這一點,李可及玩笑或説笑中的嘲弄意義就不言而喻了。李可及聰明地巧用諧音字,引經據典地將三教的領袖都説成是「婦人」,説他們婦坐兒坐,說他們害怕有娠,說他們待嫁,極其不協調,極其滑稽,極其強烈地嘲弄了那些平時統治著人們、約束著人們的精神權威,使他們以小丑的而不是神聖的形象出現在眾人的笑聲中。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規章制度、習慣習俗、個人忌諱,以及其它一些理性禁忌,通常是經由兩種途徑加以實現的:其一是現實的直接的規定,其二是象徵的間接的規定。現實規定的是成文的規則和不成文的規矩,其目的就是要通過這些規則和規矩的結構化過程,使禁忌觀念深入人心,使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明白成為怎樣的一個人,應該怎樣地循規蹈矩。在這種基礎上誕生出來的幽默笑話,鋒芒的所指,便是某種禁忌和忌諱,以及體現著這種禁忌和忌諱的某一個具體的個人,上面幾個笑話中所提及的焦閣老、聾者、田登、傑克那吝嗇的朋友、恃才自負的棋手、蠻橫霸道的店主,皆屬此類。
又問:「孔夫子又是什麼樣的人?」
外國人:「我叫撒迪爾斯.卡里索斯湯姆.迪米特立爾斯.凱利安諾寶洛斯。」
也許是兒童思維使海倫沒有領會媽媽的意思,也許是調皮的海倫故意開媽媽的玩笑。但無論如何,她以從扶手上滑下來這個極其危險的動作,來滿足媽媽的理性禁忌和禮貌要求,這無形中便具有了嘲弄意味,一定會使媽媽哭笑不得的。
「你應該多運動、少睡覺。」醫生又說。
您的孫子喬治
……
「醫生,一年前,您曾囑咐我,為了我的風濕症,應該避免潮濕。」
一會兒,海倫再次出現在母親面前:「媽媽,這回聽見我下樓的聲音了嗎?」
但是他即刻就聽到了警察的哨聲。他把車停在路旁,看見一個警察手拿罰款本向他走來:「為什麼你不停下來?」
太可笑了!的確可笑!醫生的本意,是讓這個紳士戒菸少抽菸,每天只許抽支,不許多抽。但是由於醫生事先並不知道此公根本不會吸菸,而此公對醫生的指示又確實有些「唯命是從」,因此,從醫生口中所發布出來的理性禁忌,到頭來實實在在地受到了一番嘲弄:本來是要禁菸,結果卻使從不吸菸者吸上了菸!你說滑稽不滑稽?
醫生也是權威,技術權威。醫生也往往用不容質疑的口氣和冷若冰霜的面孔,向病人講一些禁忌之言,往往使人感到壓抑和卑微。所以,由於同樣的原因,醫生便同樣不幸地成了幽默玩笑喜歡獵取的目標。
奶奶
法官:秩序!秩序!法庭的秩序!
「海倫,難道你不感到害臊嗎?」正在客廳裡接待客人的母親對小女兒說:「你下樓的腳步聲這麼大,很不禮貌。再上樓去,要靜靜地下來。」
「拳擊家!」男孩響亮地回答。
李可及答:「仍是婦人。」
李可及答:「也是婦人。」
法官:「你拾到了錢包為什麽不馬上交到警察局去?」
「https://www.hetubook.com.com路標上沒寫『停車』!它只寫著『減速』!我是把車開慢了呀,」
「老師,不是我想一看再看,而是他的字實在太潦草了,我老是看不清楚!」
這三個笑話,都是公然違犯交通規則,超過了六十英哩的限定速度行車,而又用幽默的手段巧妙地嘲弄警察,以躲避罰款的故事。我相信,第一個笑話中的司機被警察截住之時,說由於自己的車準備賣掉而請警察將罰款傳票上的車寫成一百英哩,這一定會使警察哭笑不得的;我也相信,第二個笑話中的女司機,抓住警察言語中的漏洞,故意把六十英哩與六十歲混為一談,故意來打岔,這一定會使警察窘迫不堪的;我還看到,第三個笑話中的那個超速行車的外國人,用自己冗長且繁瑣的姓名來捉弄警察,結果警察懶得將他記錄在案,懶得開罰款單,只好網開一面,放他逃之夭夭。
釋迦牟尼、太上老君和孔子,分別作為佛、道、儒三家的精神領袖,是絕對的權威,是諸多理性禁忌和清規戒律的發布者和體現者。釋迦牟尼告誡他的信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們:「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並要他的弟子們嚴格遵守禮制,非禮勿聽,非禮勿用,非禮勿視。至於道教藉太上老君之口傳達出來的禁忌就更多了,繁者達千條,,要者也有「十戒」。所有這些戒律和禁忌,除了對其信徒有嚴格的約束之外,在其現實性上,還會使釋迦牟尼、太上老君和孔子高高在上、威嚴無比,成為絕對的權威和精神領袖,使其信徒乃至於人民大眾匍匐在他們的脚下,接受他們的教誨。
老師上作文課時說,好文章不需字多,一篇好文章若能扣人心弦,十字強如百字,百字強如千字!……有一天老師叫同學作作文,題目是「觀球記」,收上來一看,一位同學居然寫著——「因雨改期」。
問者更摸不著頭腦。於是李可及說:「《道德經》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如果不是婦人,為什麼害怕有娠呢?」皇帝聽了越加高興。
而象徵規定就不同了。禁忌在象徵規定中不是直接地通過規則和規矩體現出來的,而是藉助於它的特殊媒介——權威及其代表間接地來付諸實現的,是要藉助於權威那地位那身分那不容質疑的傳統形象來使人們恪守和遵從的。在這裡,由於作為禁忌之象徵的權威又往往分化為教皇、君王、父親、警察、教師、醫生、教練等等一些或高高在上或威嚴並重的人物,所以,對這些類型化人物的嘲弄便成了對禁忌的間接嘲弄,而這些嘲弄性的幽默便也種類分明了起來。
維多利亞回了封信——
一位女司機以遠遠超出六十英哩的速度風馳電掣地從摩托巡警跟前一掠而過,巡警追上來,最後,終於在引橋處停了下來,警察一邊拿出記事本來,一邊冷冷地說:「我一看到你疾馳而過,我就知道,至少有六十。」
父親不許哈里在吃飯時講話,這當然是一個理性禁忌,但是正是由於哈里遵守了這個理性禁忌,當看見父親吃蒼蠅時想說又不敢說,結果使父親自食其果。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玩笑思維中所體現出的對理性禁忌的嘲弄意識,溢於言表。
接著,問者又說:「那麼,太上老君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我想再請教您,我能不能洗一次澡?」
問者驚奇地說:「怎見得?」
警察打量了他,滿臉驚奇。緊接著便收起罰款本,搖搖頭說:「唉,我真該死,我走錯街了!」
如果說警察是理性禁忌的執行者和監督者,那麼教師則是理性禁忌的傳播者和傳達者。
有這樣一個笑話。在西方某城市裡,當人們走近十字路口時,會看到「前面大道,停車」的路標。而在別的十字路口,司機要減速,但不必停車,當然也有一些十字路口,他們既不需停車,也不需減速,因為街上沒有車輛行駛。
親愛的奶奶:
嘲笑權威
和圖書誰都知道,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是真理的象徵,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就是權威,就是標準。但是你們可曾知道,恰恰正是因為教師的這種屬性,正是因為教師總給人以訓導者的面孔,要求學生「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必須這樣,絕不能那樣」,所以他便在秩序顛倒的玩笑世界中,成了嘲笑的對象,成了幽默的目標。
這還是無意之中形成了嘲弄,更有用幽默手段故意嘲笑醫生這個權威,以及由這個權威所提出的種種禁忌。請看兩個例子:
警察,作為交通規則、社會秩序等理性禁忌的直接執行者、直接維護者和直接體現者,常常是以無可質疑的權威面孔來要求限制個人的。因此,他也很容易成為幽默的對象,受嘲弄和嘲笑。
唐朝懿宗皇帝咸通年間,有一個俳優叫李可及,很會做滑稽詼諧的表演。有一次,朝廷舉行延慶節,首先由僧、道講論教理,其後輪到俳優做戲。於是,李可及身著寬衣大帶,端正地走上了講壇,自稱是評論三教——儒、道、佛的精義。
氣憤至極的父親無意中說的一句帶有邏輯毛病的話,為膽怯的兒子仍然無意中嘲弄這位嚴父提供了把柄。這似乎是一個配合默契的遊戲,受到挑戰攻擊的是權威,是禁忌。最後:
你大概不會反對,林肯那反覆脫衣、喝水的動作就是幽默。在本來莊嚴肅穆的法庭上,在理應公正聖明的法官面前,林肯用他特有的方式表達了他的抗議:既然對方那冗長乏味的陳述都無人阻止,那麼我這機械反覆的動作也是合理的了,法庭上就沒有什麼禁忌和規則可談了。
一個月後,這個紳士再次到了醫生那裡。「你好嗎?」醫生說,「我很高興再次見到你,你好像變得年輕多了。」
一天晚上,威廉先生下班後開車回家,開到一個十字路口,看見路標上寫著「減速」二字。於是他放慢速度,開車來到大街上,看著兩邊沒有車輛行駛,就把車逕直開過去了。
法庭是何等莊嚴的地方,哪能容得半點輕佻,但是由於公務員在這裡用的是幽默手段,法官卻奈何他不得。像這種以幽默態度反抗權威、藐視公堂、巧妙犯禁的情況,隨便打開一本西方笑話集子,你都會看到幾則的。甚至有時候,聰明的頭腦還會使人們用幽默方式向法庭提出抗議。
公務員:來了,來了,火腿奶酪加威士忌,請了,法官先生!
「不錯,你提它幹什麼?」
一個猶太人在羅馬訪問期間,被教皇的豪華轎車撞了一下,他說他被撞成了癱瘓,要求教皇賠償一百萬美元。當法院審理這個案子時,他坐著輪椅來到法庭,不管教皇的律師的盤問,向法官堅持他的要求。
敬愛的讀者朋友,您同意了嗎?同意不同意由你。
「我是從扶手上滑下來的。」
李可及答:「《論語》上說:『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要不是婦人,為什麽要待嫁呢?」皇帝聽後高興得不得了,賞賜極其豐富。
女教師發現一個學生向鄰座偷看答案卷,她生氣地訓斥說:「薩莎,你這是第四次偷看答案了!」
親愛的奶奶:
被告:「第二天錢包裡一分錢也沒有了。」
這個笑話中的警察,最明顯不過地充當著一種小丑的角色。按理說,哪個路口應該停車,哪個路口應該減速,哪個路口可以照常行駛,作為一個監督交通規則執行任務的警察,應該牢記在心,清清楚楚。但笑話中的這位警察先生,卻張冠李戴,在本來可以行駛的街上他要人家停下,對本來沒有違犯交通規則的威廉先生要處以罰款。真是糊塗蟲一個!就這樣,理性禁忌和規章制度便不那麼威嚴,便不那麼神聖,便受到了嘲弄和嘲笑。
嘲笑警察
這四則笑話,與我們上面看到的那三則嘲弄警察的笑話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即都是通過對權威人物的嘲弄而達到對理性禁忌的嘲弄的。在和-圖-書第一則笑話中,那個同學針對老師「文章須短不須長」的要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地寫了篇帶有嘲弄性質的「作文」;在第二則笑話中,那個考試偷看的學生以非常「坦誠」的態度,故意曲解女教師的訓斥,使教師對他無可奈何;第三則和第四則笑話也是如此。他們或者說自己的爸爸是拳擊家,或者問老師再加上自己的姊姊能給多少錢,其效果揭露了教師教導中的漏洞。更為確切地說,都揭露了由老師所傳達出來的禁忌概念的漏洞。如果一概而論地説給別人的要多,那麼拳擊家該成為楷模嗎?既然笑和愛不能用錢買到,又何必舉那「兩毛錢的例子呢?」就這樣,老師的神聖形象受到了挑戰,理性禁忌的絕對性受到嘲弄。我們便在顛倒的秩序面前,發出了愉快的笑聲。
我們一望而知,小小喬治的回信詼諧俏皮,幽默風趣,機智巧妙,而又飽含著對維多利亞的嘲弄,對權威和禁忌的反抗。他為什麼會是這樣,而又為什麼能夠這樣呢?我敢說,讀過了上述闡釋性文字的各位朋友,早已知曉了。
顯然,這幾個手法各異的玩笑,都殊途同歸地指向一個目的:嘲弄警察,並通過對警察的嘲弄約束著自己,使自己不得為所欲為行車駕駛的交通規則,嘲弄這種理性禁忌。由於這個原因,本來威嚴而神聖的警察卻成了可憐的笑柄,甚至有時候還成為小丑,以滑稽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
這裡有幾個好笑的例子:
對方的回答是:「長官,請你寫一百英哩,如何?你知道嗎,我正要把這輛車賣掉呢!」
這是何等幽默的嘲弄!這是何等幽默的反抗!與此相映成趣的是,我在一本幽默理論專著中,碰巧得到了一則嘲弄基督教權威——教皇的笑話。
法官對被告聲色俱厲地說:「你要明白,一切的罪過都是酒精引起的;你會落到這個起步,也是酒精造成的!」
媽媽説比利沒帶嘴巴,是批評他不懂禮貌,沒有言謝,比利卻所問非所答使代表著理性禁忌的媽媽受到嘲弄。
父親(訓兒子):「你竟敢背著我抽菸,我一棍子打死你!」
恐怕不用進行更多的説明你就會看出,笑話中的這兩個病人都是在裝傻作呆,而裝傻作呆的目的是為了捉弄醫生,而捉弄醫生的原因卻又是因為他們是庸醫,他們口中所發出的禁忌律令全是胡扯淡!人家來求減肥的妙藥,醫生無藥可施,便勸人家多喝濃茶,濃茶不行又勸人家少睡覺,少睡覺不行又勸人家每天只吃一片麵包。説到底,還是沒有靈丹妙藥,難怪病人大智若愚地用一個貌似傻氣的問題將他嘲弄了一番。另外,同樣的道理,風濕病人應避免潮濕,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常識。笑話中的那個病人顯然對醫生的這個形同廢話的囑咐心懷不滿,於是重新找上門來,嘲弄醫生,讓醫生難堪。
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曾當過律師,有一次,他作為被告的辯護律師出庭,原告律師在法庭上把一個簡單的論據翻來覆去地陳述了兩個多小時,講得聽眾都不耐煩了,法庭也不予以阻止。於是輪到林肯辯護時,他便走上講台,脫下外衣,然後拿起玻璃杯喝了兩口水,接著重新穿上外衣,然後又喝水。這樣的動作重複了五六次,直到法官個個面呈窘色時他才開始他的辯護演説。
您的孫子喬治
英國喬治王子曾給他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寫過一封信——
兒子(膽怯地):「爸爸,您別打我,我向您保證,從現在起,我抽菸一定不背著您。」
老師對學生說:「笑和愛是不能用錢買到的。」為了讓孩子們更信服,他問:「我出兩毛錢,讓你們不愛你們的爸爸媽媽,你們會說什麼呢?」教室裡一片寂靜,終於一個稚嫩的聲音問道:「要是再加上我的姊姊呢?」
「沒有。乖孩子,以後都應當這樣。不過,這回你是怎樣下來的呢?」
考試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