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一 世事與歷史
大臣之禮
總之,凡不能招之即來者,才不可揮之即去。這是大臣自處之禮。
府院改組,並完成交接。有些職務異動的官員,在報章騰載、舉國盡知之後,才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而https://m•hetubook•com.com被告知與交接之間,不足兩天,秘書人員要爲首長連夜打包挪出辦公室。狼狽至此,眞是情何以堪?
——原載於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六日《聯合報》
hetubook.com.com
部長級以上的官員,從字面意義和職銜等級上講,是大臣。大臣者,爲國家定hetubook•com•com大計、決大疑之人,身分崇隆,當政者自應以禮待之。劉備三顧茅廬,而不是由副官通知諸葛亮來見;唐太宗在朝廷上受了魏徵的頂撞,只能回宮向太太發脾氣,而沒有當面數落這個「和*圖*書鄉巴佬」;美國換一部長,例必由總統偕新舊任共同會見新聞界。凡此種種,都在表現尊重大臣之禮。國人見大臣受禮遇,也才能敬重官吏與政府;國家的典章制度也才能在教化中有效運作。
當然,大https://m.hetubook.com•com臣本人立身行止的原則,也應有高於小官小民的標準。守身持道,不能苟且;該進則進,該退則退;該做的事要做,該說的話要說。正如曾國藩所標榜的:「有剛毅大節,爲人主畏懼」。這樣的大臣,才值得受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