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史家能有幾張選票?

作者:張作錦
史家能有幾張選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輯三 戰爭與和平 爲天下者不顧家

輯三 戰爭與和平

爲天下者不顧家

人民之所以願意拋棄若干自由權,建立政府,目的乃期以政府的組織能力保障其安全。如今政府不能保護百姓,使他們生活在恐懼中,官員反而轉過頭來斥責百姓「沒有信心」,這不是本末倒置、豈有此理嗎?就連李登輝總統告訴大家,台海緊張的傳聞是新聞界的「加減寫」,可以「安啦」,而大家的心裡還是不安。請到銀行看看,多少人拿到年終獎金,就去換成美金,匯往國外。別再罵他們沒有信心,實在是他們看不出台灣有什麼「有信心」的條件。
——原載於一九九六年二月四日《聯合報》
一九八九年五月我逗留北京。當時蘇聯領導https://www•hetubook.com.com人戈巴契夫訪問中共,全世界主要媒體的記者蜂擁而至,其中又以美國記者爲多。當他們看到天安門廣場竟然聚集百萬青年,和一個共產極權政府對抗,這些美國記者既驚又喜,哪裡還管什麼戈巴契夫,三大電視網加上CNN的攝影機日夜在廣場巡弋。這群青年因被「國際」重視而深受鼓舞,「抗暴」情緒也更加激昂。但「六四」凌晨,共軍坦克車輾過天安門,美國新聞界除了再忠實地報導這一悲慘事件之外,對那些流血犧牲的年輕人不會再有什麼實質的幫助。
聽說大陸對台灣已有「統一時間表」,台灣股市應聲重挫一百六十九點。行政院陸委會一www.hetubook.com.com位官員指責老百姓「太沒有信心」,在電視上看他說話的神情,似十分不滿與不屑。
老實說,以台灣之面積、人口和軍備,若中共眞要打仗,政府無力保衛老百姓,大家是可以諒解的;但是政府若能規避戰爭而不規避,那就是不可諒解的。國家領導人告訴大家台灣不會有戰爭,可是《聯合報》一月三十日發表的民意調查,去年中共兩次飛彈演習期間,民衆認爲中共可能攻台的有二十八%,現在升到了三十四%;當時認爲中共不可能攻台的有五十%,現在只有四十六%。領導人以言詞刺|激中共,以行動挑釁中共,好像伸張民意,維護人民的尊嚴,是幫助大家揚眉吐氣的事;但《中國和圖書時報》二月一日發表的民意調查,有五十六%的人希望台灣能維持現狀。
高官可以說:「怎麼沒有?不是主動透露給你們美國航艦尼米茲號通過台灣海峽了嗎?」如果這就是象徵美國可以幫助、甚至出兵保衛台灣,那恐怕太樂觀了一些。
所以,美國新聞界、國會和行政部門都救不了另外一個國家,解決不了另外一個國家的問題。我們中國的事,台灣的事,要我們自己來處理。
但這種「民之所欲」一般人卻不可明言。誰要不說「人肉鹹鹹」誰就可能被目爲「台奸」,目爲「吳三桂」。但是誰的「人肉」?如果沒有絕對的必要性,老百姓眞願奉獻自己的「人肉」嗎?
當然,政府的行政部門是最有力量的,他們也許可和*圖*書以幫助台灣。可是大家的記憶裡,恐怕不會忘記越南這回事。一九六七年二月,我隨一個軍事記者團訪問美軍太平洋基地。在夏威夷,太平洋美軍司令馬凱上將親爲我們簡報,對打贏越南極具信心。在關島,我們目睹B52起飛轟炸越南的雄姿。對美國出錢出力幫助越南頗爲感動。七四年十月我首次去越南,有「小巴黎」之稱的西貢一片歌舞昇平。但六個月後,美軍撤走,越南淪亡,字典上添了一個新字——「船民」。美國人爲什麽不再打了?因爲打不下去了,再打就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了。沒有哪個國家,不管自己的利益,先去爲別人的利益著想的。
那麼國會呢?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上海公報》發表之後,國會有多少決和-圖-書議案表示支持台灣,但最後中美還是斷交了。大家也可以計算一下,國會爲魏京生「仗義執言」多少次了,但魏京生依然再被判刑十四年。
歷史上楚漢相爭的故事很多,有一則是大家都知道的:項羽圍劉邦不下,把劉的父親捉來,告訴劉邦說,若不投降,就煮了他父親。劉邦回答說,如果煮了,請分他一碗肉湯。項羽很生氣,眞要把劉老太爺下鍋。項伯勸他說:「爲天下者不顧家,殺之無益。」任何人讀了這個故事,都不免內心狐疑,何謂「天下」?誰的「家」?如果「天下」指黎民百姓,領導人因而不顧「自己的家」,那當然是道德上的極致,値得歌頌;若「天下」只意謂著版圖疆土、個人權勢,因而不顧「別人的家」那就太可怕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